【国学爱好者第一订阅号】
有了二胎后才发现,当初生老大时的我有多么认真和称职,而如今再看看老二,就好像不是亲生的一般,每天潦草又糊弄,真是应了那句“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
相信有不少二胎妈妈都有这种感受,尤其现在倡导“科学育儿”,妈妈们恨不得人手一本书,按照章节一步一步把孩子培养成书里那个“十全十美”的崽。

宝妈们可知道,绝对的精细可能会事与愿违
认认真真“照书养孩子”是种什么体验?育儿论坛里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因为身体原因她很难受孕,因此备孕成功后格外小心谨慎,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到会走路、说话,她几乎把别人推荐的育儿书籍翻了个遍。
外人看着她作为母亲的细心和认真,都心生敬佩,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回到家中,自己和孩子都是一塌糊涂!
因为太遵守书上的“科学喂养”,她每天定闹钟给宝宝喂奶,有时宝宝不吃她就变得紧张焦虑,结果这一愁导致自己没母乳了。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孩子养到断奶,又开始为添加辅食操心,说白了还是照着书上的那套理论公式去“制造”自己的孩子。
仿佛孩子就是一个被设定好的机器,启动时需要开机,每一步操作也都要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来。
可孩子并不是机器,没有一套完美的公式能适用于所有孩子,而这位妈妈也因为太精细养孩子,自己身心俱疲不说,跟孩子的关系也不太好,最重要的是,孩子并没有成长为自己想象中的那般。
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任何一位妈妈都力求完美,但也更容易出现“用力过猛”的结果,很多二胎家庭对待老二,远没有老大时的热情和紧张,更多的是从容。
一方面是经验的积累让父母有了自信心,另一方面父母通过对比发现,有时候对孩子松一点也是有好处的。
精细喂养的孩子挑食、肠胃还不好,“照猪养”的老二却吃嘛嘛香胃口好;照书养的孩子玻璃心、动不动就哭,“糊弄”长大的老二却皮实又聪明;悉心教育,孩子一身毛病,适当放权反而让孩子变得更自立……“科学育儿”没有错,但养育孩子肯定没有绝对的标杆。
养孩子,有时可以听听心里的声音
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会发现那些放在孩子身上的大道理也并不是完全适用。
有人说孩子哭了不能立刻抱,会变得依赖;可反过来又有专家说孩子哭了不抱安全感就没了,这你让妈妈听谁的?
因此,孩子哭了抱还是不抱?我的建议就是别被大道理束缚了,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心里咋想的就咋做!
科学育儿是希望妈妈们摒弃那些旧的法子,别因为无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发育,而不是让妈妈们强行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
凡事都有双面性,父母照书养孩子,不过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替孩子做选择,并不适合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在养孩子这方面别追求绝对,因为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
失败的妈妈常常抱怨,为什么为孩子付出了所有,到头来还是招了一身埋怨?因为爱的方式太绝对,束缚了孩子,也焦虑了自己。
参照方法可取,完全参照就不够理智,养孩子感情是基础,方法只是辅助,用心去了解、用爱来浇灌,也无所谓理论了。
同意的点个“在看”,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微信公号:国学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