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哭闹?试试这2个方法

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妈妈要求他必须穿厚外套上学,可到了学校后,他边爬楼梯边把外套脱了丢楼梯口,上课铃声响后他找了个地方躲起来,问及原因,他说:“妈妈毁了我的一天!”

课堂上,当其他同学都完成作业看课外书的时候,这个孩子会边哭边掀课桌:“作业太多了,作业太多了!”

当我和家长沟通孩子的这些情况时,家长总说:孩子遇到这些情况只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家长、老师的苦心,等他们再长大一点,他们自然就能明白家长和老师都是为了他们好!

再长大一点是哪一点?多大才算大呢?要知道,孩子的认知、行为模式、情绪表达方式如果没有尽早得到重视,那孩子很有可能变得焦虑与自我怀疑,进而养成敏感脆弱的性格,不再愿意与他人沟通与交流。

当孩子出现坏情绪并蔓延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轻易被困难打败的情况时,我们大人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抗压能力,培养成长型思维。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艾丽莎·尼博森在她的《给孩子的毅力培养手册》里写到,有毅力的孩子,更善于管理情绪,更快从挫折中恢复,也更乐于尝试新事物。如果孩子能运用自我评价、解决问题、与自我对话等认知行为方法改变自己,通过培养毅力、进行抗挫训练,达到形成成长型思维的目的,那他们在社交、学术、运动等方面一定会更加成功。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哭闹?试试这2个方法

01帮助孩子识别想法和情绪,摆脱坏情绪影响

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工作,它常常趁我们不注意飞快闪过某些想法,这些难以捕捉的想法被叫做“自动思维”,它常常和一些重要的情绪一起出现。

国庆长假,老师布置了一份“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手抄报作业,孩子急得直跳脚,大声叫嚷:“这个范围广了,我根本没办法查这么多资料!”

孩子觉得自己根本完成不了这个作业,着急得都要哭了。可是不一会儿,他就想起来了:这是一份手抄报,手抄板上根本写不了太多内容,他能轻松完成!

在这个事件中,孩子第一时间认为自己“根本没办法查这么多资料”这个想法就是自动思维,紧接着“大声叫嚷”、“着急得都要哭了”就是伴随着自动思维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令孩子作出某些过激举动。

如果不能正确识别想法,进而用想法控制情绪,孩子们很容易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怎么帮孩子做情绪的主人呢?

首先,我们应该确认这件事:在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不要急于和孩子讲道理,也不要急于扭转孩子的想法,我们要做的,是回应孩子的情绪,表达自己的同理心,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无处不在的支持。

然后,在孩子脾气可控的情况下,让孩子描述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厌烦、嫉妒、尴尬、焦虑、愤怒都是情绪,训练初始,大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代入情绪感受,以此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

最后,转变孩子的想法,告诉孩子:虽然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但问题总会过去;有情绪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我们最终可以坚持下来。

当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步识别情绪、控制情绪时,他的想法会逐步向乐观、积极的方向发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他一步步克服困难并学会坚持时,他的自信心会逐步增强,对情绪对掌控力也将变得越来越强。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哭闹?试试这2个方法

02识别3P模式,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模式

有这么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老太太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大女儿开伞店,二女儿卖草帽。天晴的时候,老太太就唉声叹气:大女儿的雨伞怕是不好卖了啊!下雨天,老太太也唉声叹气:没人和二女儿买草帽,她可怎么办啊!邻居就劝老太太:天晴的时候就想想二女儿,下雨天就想想大女儿,这样一来,不就天天高兴了吗?

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决定了他是个怎样的人。像老太太那样,凡事只看到事物不好一面的,是消极思维;像邻居那样,凡事选择积极有益角度的,是乐观的思维方式。一个有毅力的孩子通常也是个乐观积极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消极思维有三个特点:

1、长久性:糟糕的情况决不会改变,不可能变得更好;

2、蔓延性:坏情绪会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个人性:凡事都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做错了事或者不讨人喜欢。

这三个特点被称为“3P”,当孩子出现了其中某一个现象时,我们就要警惕消极思维对孩子情绪、行为的影响。

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在同学们边看班级的风采展示栏边捂嘴笑的时候,突然失声痛哭,她说:“我就知道你们会嘲笑我!”原来,展示栏上贴了她的生活照,她认为同学们在取笑她。

后来,在老师的调解下,这个孩子知道同学们原来是在看展示栏里同学们画的漫画,觉得好笑才捂着嘴笑,顿时,她又尴尬了起来:“我刚刚出了一个巨大无比的丑,同学们肯定都觉得我是个怪人,他们不喜欢我了!”

这个孩子显然就陷入消极思维中的“个人性”:如果有什么问题,一定是自己的错。过度消极情绪会让孩子对一切失去兴趣,变得没有信心,更不用说什么勇敢面对挫折的毅力了。幸运的是,孩子的思维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模式,使孩子能更从容应对困难。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哭闹?试试这2个方法

第一,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树立这个观念:挫折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只要愿意付出努力,挫折就一定会被克服。

第二,让孩子将思维转换成成长型思维。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让孩子写下自己当下的第一个念头,然后将它转换成成长型思维。

“我学不好数学”转换成“只要我愿意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我没有被选上参加演讲比赛”转换成“失败也是学习的机会,只要平时多练习,下次我一定能被选上”

“班里同学不喜欢和我交朋友”转换成“我也有自己的优点,只要我多展示自己,学习一些交流技巧,我也能成为大家的好朋友。”

……

帮助孩子识别影响行为的“3P”,教会孩子用成长型思维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自主性和掌控能力,遇到困难时,孩子也必定能用更积极的心态、更准确的方式去应对。

03写在最后

《给孩子的毅力培养手册》一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们阐述了抗压能力等复杂概念。书中通过28个趣味活动,以和孩子聊天的语气,为孩子们的毅力培养提供了方法、策略和思路,为帮孩子增强耐力、正确看待问题、保持乐观、解决问题、处理意外、灵活应对、坚持自我、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创造了条件。书中在讲述每一个新概念后,都会设计与之匹配的实操练习,以此来帮助孩子们训练技能,进而形成一套有效工具,帮助孩子们在应对日常压力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如果你的孩子也遇到难以掌控情绪、遇到困难会退缩的情况,不妨和孩子一起读一读本书。

孩子一遭遇挫折就哭闹?试试这2个方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