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职7年独自带娃的艰苦和心酸!一位宝藏二宝妈的真实故事!

文:爱学习的全职二宝妈:杨凤

01

全职妈妈的痛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杨凤。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今年全职在家第7年。大宝女孩6岁,小宝男孩2岁,现定居江苏镇江。

接受白老师的邀请,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一、全职妈妈的痛

通过学习,现在回想,我这个全职妈妈很失职,在大宝的前3年,仅仅是时间上的全职,没有做到身心的全职;

全职宝妈真真的不好当,太难了,从以下三方面来讲我的感受。

第一是内心的挣扎:

我做全职一开始并不是心甘情愿的选择,很大部分是被动的,因此常常心有不甘。

毕竟自己也会经常想起,自己大学毕业后在新加坡工作了4年。之后回北京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也算是不错的;

有了孩子后,没人帮忙带孩子,只能选择自己带孩子。

想去工作,又放不下孩子;

做全职,又觉得孩子拖累了我;

跟不上未来的世界发展,会与社会脱节,这引起了我深深的焦虑和担忧。

全职7年独自带娃的艰苦和心酸!一位宝藏二宝妈的真实故事!

第二是过程的遗憾:

在带孩子的时间里,我曾用手机在做社交电商平台;

孩子很小的时候,常常是左手孩子,右手手机。

而且做的特别投入,有时还觉得是因为要带孩子,不然自己的业绩会更好,内心觉得是孩子影响了我,心思没有完全用在孩子身上;

这种身心分离的状态后来发现真的没有给到孩子真正的安全感和真正的陪伴。

后来通过各种学习后才知道:3岁以内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需要照顾者身心合一的陪伴才行。

尤其是妈妈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建构和情感形成。

第三是结果的无奈: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过去的不用心在孩子身上慢慢的显露出来,这时我发现我自己带的孩子并没有比其他奶奶、姥姥带的孩子优秀;

于是,因为付出感,又更加责备于孩子:“我每天所有的时间都陪你了,对你也够好了,为什么你还这么不长进和听话呢?”

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我的无力感,也常常让我会崩溃。

02

老大“试验品”, 老二“亲生的”

如果说教育孩子有了些许经验,那也是前几年拿大宝来练的手,想到这真是委屈大宝太多了;

如今大宝又给小宝当陪练,真心感觉大宝就是天使,感谢大宝的陪伴与付出。

其实二宝的到来,让我很惊喜但也很担忧。

喜的是,大宝上了幼儿园,我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担忧的是,二宝的降临我又得重新再来最少3年的全职生活;

说白了,我得接受我的青春全耗费在家带孩子身上了的现实。

但总体而言,二宝的到来,我是欢迎和接纳的。

欢迎和接纳其实是来自于我对育儿的学习让我有了掌控感;

大宝在2岁多时,我有带她跟着平台读国学经典,后面没有坚持读,但是平台的早教课我一直有在听。

慢慢了解到孩子胎早教的重要性,对于大宝教育的总结和反省,我想要给二宝更好的教育。

于是从二宝怀孕后,就不停的寻找令我满意的教育方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从一个大学教授的朋友圈里发现了她分享的胎早教平台,我如获至宝。

要知道的是,带大宝那会,我连早教都不知道,更别说胎教了。

而且那时的我很少看各种育儿书,孩子的各个敏感期也无从知晓。大宝3岁前的教育,算是被我白白浪费了…

有了对大宝教育的亏欠,对二宝的早教就更加用心了。

每天听课学习和实践,二宝出月子后就开始系统的早教,每天坚持给孩子读大字书、赏画、闪卡、闪卦、听国学经典、听中西方音乐。

努力换回了令人欣喜的回报。

二宝在4个月大时,已能正确辨认4886张字源卡,在1岁时成功输出原点卡,令我欣喜不已。

通过给孩子胎早教,孩子也具备了美善的性情和聪慧的大脑;

孩子的各方面优异表现,也让我持续在家早教坚持到1岁半。

现在每天陪他读故事和读绘本,他也已养成看书习惯。

再反观大宝4岁了,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吸收稍慢。很多事特别的依赖和粘妈妈,胆子小、内向、腼腆还特别敏感。

生活中,我对大宝更多的是无奈,不能说她一句不好的话,时刻提防她的承受力。

那会儿我都觉得带她特别的心累。我不知道说错哪句话,就会惹她不高兴,然后,我也会有负面情绪,又影响到她了。

但那时的现状还没有到完全让我去改变的地步,其实这也是不到万不得已不重视,但是最后真的会后悔。

直到5岁时开始带她每日识字和阅读,问题点一一暴露出来。

03

孩子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要追溯到6岁前

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后期出现各种问题和家长的养育有很大关系。

先说我家大宝5岁前的状况:

2岁半前,妈妈的身心分离,没有完全的用心陪伴,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再加上基本上是放养型的,没有教育意识。

3-4岁期间教育也有一些偏差,对她的事包办过多,导致孩子缺乏主见,依赖性强。

4-5岁期间,二宝出生后,对大宝的关注就少了很多,并且对她的要求还更多了,批评和指责也多了。

大宝3岁时,我开始学习家庭教育,意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大宝早期教育的缺失,以及没有真正用心陪伴她,一直让我觉得有愧于她。

二宝的出生,后期没有人搭把手,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照大宝,她的内心也更加敏感了。

每日陪大宝读书时,我发现了很多问题让我比较痛苦。

孩子是不能说、不能骂、更不能打,读书的事必须顺着她,听她的,才能比较好的进行。

但哪怕我事事顺着她,依着她,依然解决不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04

我为什么要学习家庭教育

说到前期让我持续去学习的动机,还是来自于我婆婆,感谢婆婆给我的机会。

在婆婆过来帮忙我带二宝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不合,我对此有很多抱怨。

没多久后婆婆走了,我必须自己带两孩子,辛苦和疲惫更加让我对婆婆有了抱怨心。

这种负能量的情绪,无形之中强加于孩子身上了,大宝是感受最明显的。

尤其是孩子不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或者是和二宝有争执时,或者是在陪读过程中,我的焦虑、紧张不安和对孩子的表现不接纳时全部投射在孩子身上。

后来学习到一句话,妈妈与婆婆的相处模式会传承给女儿的!听到这句话时,我特别的震惊和担忧。

我不希望因为我,让大宝以后的婆媳关系会受影响。我希望给女儿传承的是非常融洽的婆媳相处模式。

再有就是担心孩子以后上学课业压力大,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已经不喜欢学习了,甚至是讨厌学习,和父母对着干。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这也督促我去学习各种家庭教育课里学习。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深知带孩子是一件劳累并且充满挑战的工作。不学习真的应付不了孩子慢慢长大所呈现的问题。

05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家庭教育课,依然教育不好孩子?

这几年我也浸泡在各大教育平台学习,发现几乎都是指出了: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面对这个课题时,我不得不承认是我的错。

如果孩子没教育好,那我不就成了罪人,这种负罪感,让我内心压力倍增。

曾经一段时间,我丝毫没有想过要去赚钱的念头,也不想去外面打拼了。就想着我自己好好学习,把孩子教育好。

可是,当我把所有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时,我的焦虑、我的不安、我的所有情绪压力也都投射在孩子身上。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庸品,孩子不能成为我们控制的对象,她有自己的人生。

我学过的很多家庭教育课,也基本上是站在家长的对立面,指出家长的问题,让家长自省和改正 。

听了很多课,也懂了很多道理,但日常生活中,真正用起来的还是很少。面对孩子出现问题的那一刻,情绪失控是经常性的。

让家长有情绪时,当下按照老师教的,或者书本上说的来做,可是“臣妾真的做不到哇!”

毕竟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已经很多年了,不是听一些课就能立马调整过来的。

为此,我也很困惑。每日带娃的过程中都在抑郁和自愈中徘徊,我想全职妈妈应该更有体会。

在家庭教育课中,经常会强调家长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半年,时好时坏;学习一年,笑颜常开;

学习三年,喜报连连; 终身学习,精彩无限!

学习固然是重要的,孩子的教育也必然是最最重要的。

但是!但是!但是!

对我们家长要求太高了吧,对我们来说太难了!

不单要工作,还要生活、要陪伴和教育好孩子。

本身已经是够忙了,再让家长长时间的浸泡在教育课程里,而且孩子的情况还时好时坏,让家长也苦不堪言。谈到坚持学习和实践,真心不容易!

而且我们学习一堆的教育理念,了解孩子的各个敏感期,心理特征和行为的背后因素..........

但这一堆理念不应该是让我们成为教育专家,而应该让我们明理的情况下,再去实修落地是最关键的!

06

教育的真理

不得不说,学习初心是好的,但在漫漫育儿路上,我一直在前行,却陷进了听课的圈…

我发现:无论是哪位教授、专家讲的家庭教育的课,主题大部分相似;

围绕着孩子学习、生活习惯、心理特征和行为异常等方面来展开。

有些讲的内容不太一样,有时反而会让我迷糊。

比如:要不要打孩子的这事儿;

现在想来,如果懂得了教育原理,打孩子也是对的,不打孩子也是对的…

当我学习白老师的课程后,我慢慢的了解到,其实作为妈妈,我自己也是受害者,也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也需要被疗愈。

我不应该总是受指责,你也一样不应付出全部后还要被指责;

后来,我明白了,大部分时候我们嘴里、眼里的孩子,其实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是对我们自己最真实的评价。

我们对孩子不满意,其实内心影射的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我们对孩子不接纳,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接纳。

在养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各种心理黑洞会不停的暴露。

有少部分父母选择成长自己,大部分父母为了掩盖或者恐惧这些黑洞,选择指责和打击孩子,认为是孩子的问题。

父母指责的不是孩子,而是透过孩子,指责内在的自己,因为不能攻击自己,只好攻击孩子。

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中,如果爱能唤醒,那就是成长自己。

当今时代的家长,大部分身心俱疲。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又把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投射在孩子身上。

有时,我们明明不想吼孩子,打骂孩子,可潜意识里的那个“我”会情不自禁的做出让自己反感的事,过后情绪平复,和孩子真诚的道歉,以后不再犯。

07

持续学习后我的收获

(一)自己内在的平静

可能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吧,自己追求上进和不甘落后的心。越学习,越发现自己要爱自己多一点。而爱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和成长。

学习最大的一个好处是不断的了解自己,从内在升华自己的能量,转变看待身边人、事、物的思维,那些一直都没变,但自己对这些人事物的内心评判已不一样。

学习后,我也常自省。到底是我潜意识中的哪部分信息,让我在看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让我有了焦虑、紧张、愤怒和生气等情绪;

此刻我愿意清理和放下。和自己的内在和解,慢慢的平静下来,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二)亲子关系:我更爱孩子了

带大宝那会儿,我身在旁边,心不在孩子身上。那个时候是被迫的,无奈的,不甘心的。

现在带二宝,更愿意全身心的、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因为全职,所有的时间都和孩子在一起。在大宝5岁时,每日要陪她识字阅读,并完成相应的阅读量,我和大宝就像是两只互相取暖的刺猬,抱得太紧,但也刺伤对方。

因为受伤,我才想着向外界求助。

学习后,才慢慢放平心态,坦然接受孩子的不足和她的独立。

在孩子不需要我的时候,保持距离感。

在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帮她释放不良情绪,并教她学会处理负面情绪。

坚持学习静待花开:

现在孩子读书后经常会说,谢谢妈妈帮助我识字和读书。

在她有情绪的时候,会跟我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每晚睡前会亲亲我和二宝,并说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我想帮助孩子激发内在动力,训练孩子的能力,以及帮助她释放不良情绪,这是我作为妈妈最应该做的。也是我需要不断修炼的地方。

(三)夫妻关系:更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男人女人天生就不同,注定很多时候我们不在同一轨道。

我老公是家里的长子长孙,生活在一个大家庭,自小就倍受关注与疼爱,他有着天生的自信、优越感以及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反观我自己,在妈妈孕期以及我的整个婴幼儿期,都是不被重视和忽略的。

我自小就过早的懂事,照顾家人的情绪,分担家务等,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而且非常不自信,生活方面没有什么能特别让自己开心的。总之就是开心不起来。

通过我俩的对比,我自己就能深刻的感受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我要想我的孩子有好的原生家庭,那我就需要让我自己变优秀起来。

我们夫妻关系一直挺好。过去有不和时,大部分时候我是选择隐忍。

通过学习,由以前不善言辞的我,慢慢的能聆听自己的内在需求,及时和老公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婆媳关系缓和

如上所述,我因婆媳关系不融洽,担心影响到女儿,踏上了学习之路。通过白老师的课,我看到了我要为这件事负100%的责任。

我们最大的矛盾点,是我觉得婆婆不重视我孩子。

在孩子两个月左右大的时候,她推着婴儿车出去,我以为是让孩子晒晒太阳。

当我看到她在那边跳广场舞,孩子躺车里被丢一边的时候,心中的怒火迟迟不能消去,而且重复记忆反复在脑子里播放。

当我看到婆婆经常性一边刷抖音,一边抱着婴儿,我是暴怒的!

但我又不能要求婆婆不去看手机,因为孩子是我自己的,本就应该我自己带。

可是我又想,本来就是婆婆自己想抱孩子,结果对孩子又不用心!

当时,我看到和想到的是这些现象。

现在学习了,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问题。

看到婆婆手里的孩子,我感受到了小时候的我,也是不被重视的,是忽视的。

当看到我孩子不被重视的那一刻,激怒了我内心的痛点,婆婆只是把这种现象展现出来而已。

现在更多的是感谢婆婆的付出。感谢婆婆让我更清晰的认识我自己;

通过这一种方式,疗愈我小时候的自己!更感谢婆婆,让我有机会亲自带两孩子。

现在虽然还完全做不到与婆婆敞开心扉的聊天,但内心已经完全与婆婆和解了。

婆婆还是那个婆婆,但现在我对婆婆的想法和看法已截然不同了。

持续学习,我对婆婆会更好,关系也会更融洽的。

最后和各位姐妹总结一下:

自己这几年是一路学习,一路成长,一路收获。

感谢自己学习的这几年,让我有机会更多的陪伴和体验孩子的成长;

也看到小时候的自己,在这过程中疗愈我自己,让我变得更加优秀,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全职7年独自带娃的艰苦和心酸!一位宝藏二宝妈的真实故事!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全职妈妈,我能理解你的所有无奈和悲伤;

如果你也是二宝妈妈,我能懂你想对孩子公平,却总有一个受伤害;

如果你和婆婆生活在一起,我能体会你想和婆婆处好关系的初衷;

如果你也是80后妈妈,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只要想学习,永远都不晚;

我跟着白老师,学习到先爱自己在爱孩子;

先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教育孩子是需要智慧的,而学习不是学技巧,是学习解决生活问题的智慧;

如果你愿意,可以和我一起聊聊你的故事,我很愿意听;

也可以将我的故事分享给你认为对她有帮助的人,她会从内心感受你的温度。

会分享的人是智者,将你的收获分享给需要他的人,对方将感受到你的智慧和温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