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倒春寒遇雨,排队做核酸看到这一家四口,不知道该同情还是该愤怒

做了三年的全职妈妈,如今宝宝入学了,重新回到了职场,在育儿、幼儿园、家庭、婚姻、情感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依然是那个喜欢分享的妈妈,希望能够分享更多能够碰撞出火花的话题和带娃干货……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京几天前温度高达了30°,我们都穿上了短袖,这一周温度骤降,倒春寒又遇到雨水,室外待一会儿,浑身哆嗦。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在这种天气下,不得不排队去做核酸。

新的通知是必须携带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报告,才能上班,所以今天突然多了很多做核酸的人,到处都是排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头。

倒春寒遇雨,排队做核酸看到这一家四口,不知道该同情还是该愤怒

另外,有通知,拒不做核酸,变成黄码,这意味着,不做核酸,哪里都去不了,因为到处都要看核酸和核酸检测报告,就连进小区也不例外。

老公今天早上去上班,因为核酸检测报告超过了48小时,继续居家办公,而他的同时,也是因为核酸检测报告,禁止进入园区,他只能回家,结果回到家也要提供核酸检测报告,他无奈只能去排队做核酸。

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也冒着雨去排长队做核酸。

倒春寒遇雨,排队做核酸看到这一家四口,不知道该同情还是该愤怒

排队过程看到这一幕,百感交集

排队的过程中,忍不住叫“太冷了、冷死了”,天是真的坏,也是真的冷,撑伞的手都要冻僵了。

本来还觉得很难过,看到眼前的一幕,就忘记了冷。

前边一家四口也在排队做核酸,一个奶奶和一个孙子,还有一对年轻的夫妻。

他们已经排到了有棚子的地方,所以不必撑伞了,如果不嫌弃那偶尔滴下来的冰凉的雨滴,理论上是不用撑伞了。

年轻的妈妈撑着伞低头玩着手机,爸爸没有撑伞,也低头玩着手机,只有奶奶抱着一个3岁多的孙子,这小男孩是真皮实,奶奶放下他,他就开始乱跑乱跳,裤子上有许多雨水。

奶奶无奈抱起孩子,孩子在奶奶身上又扭又捶打,奶奶险些被他弄倒,急挛一下,站住了,满脸的无奈,男孩继续在奶奶身上捶打。

倒春寒遇雨,排队做核酸看到这一家四口,不知道该同情还是该愤怒

棚子上滴着雨水,抱着一个身高一米多的男孩子,男孩子还异常调皮,老人的表情很痛苦,可是却没有一句怨言。

而年轻的夫妻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偶尔抬眼看一下,继续低头玩手机。

这一幕真扎眼,真的不知道该同情这位老人,还是该为眼前这一幕感到愤怒。

倒春寒遇雨,排队做核酸看到这一家四口,不知道该同情还是该愤怒

孩子的地位不断提升,父母的地位不断下降

这一幕很扎眼,很刺心,可是这一幕又很常见。

这个时代很微妙,正处在一个衔接处,成年子女不需要尊重父母,对幼儿又格外重视。

所以有一个让人觉得愤怒又觉得无可奈何的现象,孩子在家里称霸王,老人成了仆人。

前不久又看了一遍《围城》,《围城》中提到父亲母亲都是“老太爷”、“老太太”,那个时候处在半封建时期,“老太爷”是家中的家长,地位最高,其次是老太太,儿子儿媳妇都要听从老太爷、老太太的话。

其中有一段描述是,方鸿渐的妈妈脾气好,不苛责儿媳妇,老太太带孙子,儿媳妇倒是清闲得很。

言语中不乏讽刺的调调,如今再看这本书,有很多新的感受,不得不说,钱老是非常有远见的人,要知道这本书成书于1946年,里边有很多观点都非常超前的。

这个细节的描述,只是一个开始,到如今的婆媳关系早就大变样了。

不知道是应该为儿女地位的提升感到欣喜,还是该为父母家庭地位的无底线下降感到悲哀。

倒春寒遇雨,排队做核酸看到这一家四口,不知道该同情还是该愤怒

只允许孩子撒赖,不允许老人发火

开篇中的一幕,其实非常常见,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去年夏天的时候,我家宝宝还在小区散养,有一天早上刚带宝宝到小区中心花园,一个奶奶就带着孩子骂骂咧咧来了。

原来早上起来她就被儿子儿媳妇“训斥”一番,训斥的内容是抱孩子的姿势不对。

之后在小区经常看到她,有的时候看到她和儿子儿媳妇,也时常能够看到她被儿子和儿媳妇训斥,孩子是宝贝,老人是“仆人”。

她会跟人们说:“我大儿子就不这样,这是我小儿子。”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基本上每天都在上演,偶尔看到奶奶敢训斥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倒是觉得很罕见。

现在真的鲜少有奶奶敢教育孙子了,孙子可以无理取闹,但是老人可不敢动手打孩子。

这个现象挺讽刺的,应该被年轻人重视,养孩子不该这么养,基本的尊老爱幼还是要遵守的,子女在孩子面前表现地越不尊重老人,对孩子的影响就越大。

倒春寒遇雨,排队做核酸看到这一家四口,不知道该同情还是该愤怒

想对年轻人说的几句话

想起来在公交车上看到的一句公益广告词:我们都有变老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们担心孩子的人格发展,我们担心孩子的智力发展,我们担心孩子的素质教育,我们担心那么多,却总是忽视了父母的榜样力量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父母在子女面前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的,这将会奠定子女将来对待他们的父母的态度基础。

如果一个孩子,连最起码的“尊老”都做不到,又如何指望他能有所成就,指望他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