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宜童案例解析”如何引导自闭症幼儿正确的社交方式?

一、基本情况:

越越(化名),男孩,四岁。有语言,表达能力不错,可以与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但是对于逻辑关系以及句子的理解有欠缺。认知很好,所学习的内容都可以很好地记住,在运用方便会存在不灵活的情况。精细能力弱,手指分化较差,手指力量以及全身控制力有待加强。自理能力差,与小朋友之间基本上是零沟通,缺乏方法。

二、行为描述:

儿童的生活环境较为单一,入训之前,基本上是由家中的老人居家照顾。(由于该儿童是早产儿,身体较弱,个子矮小,家人害怕受欺负和生病,所以长期在家中照顾。)

入训后,会发现该儿童对于大人可以跟从以及配合,但是对于其他的孩子,该儿童经常以头,手,脚向其他孩子进行“社交”,会用手掐人,家人知道此现象,会用手攥住该儿童的手,使其无法进行掐人现象。

“宜童案例解析”如何引导自闭症幼儿正确的社交方式?

但该儿童会用脚去踹人,或者是用头去顶别人。通过行为功能分析。儿童的这一表现,一方面展现出孩子缺乏与人沟通的方法;另一方面是肌张力过高的表现,对于不同的刺激物(尖叫声、哭声、吵闹声)产生的应激反应。

三、想要达到的目标:

1.能够用动作或者是语言与他人进行简单的社会交往。

2.降低对外在刺激物的敏感程度,减少应激反应。

四、干预过程:

1.营造社交环境,过程中进行简单的社会互动。

在一对一的个训课中,会在空隙之余,带孩子去进行互动社交。此次互动分为四个阶段:

“宜童案例解析”如何引导自闭症幼儿正确的社交方式?

一、从远距离打招呼开始,注意目光对视,以及语言的表达:XX,早上好/你好。

二、尝试与他人进行握手,注意手部的力量。从轻轻握住指尖,时间从2秒延长至5秒,逐渐延伸,可以握住整只手,时间从5秒到10秒。待握手能力的掌握,再加入语言的引导:XX,我们握握手可以么?

三、进行拥抱的社会互动,现给予辅助,帮助其学习拥抱的正确姿势,和小朋友互动时,在全身体辅助的情况下,与他人进行拥抱;

四、从全身体辅助,减少到部分的身体辅助,直到孩子可以很好地掌握拥抱这项社会技能。

2.让孩子学会礼貌用语。

课程中会穿插礼貌用语的使用。例如遇人问好、有需求时的表述、征求意见时的表达等。例如:在与其他老师见面或是小朋友见面时,会让孩子主动表达老师好/你好。在课上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教授儿童用询问的口吻进行表达:老师,你可以帮帮我吗?。在孩子有意图但是无法得到认可时,引导孩子表明想法:我可以要这个吗?老师,我还想玩,行吗?在课堂中,刻意的制造相对应的环节,使孩子可以更好地运用礼貌用语进行社交。

“宜童案例解析”如何引导自闭症幼儿正确的社交方式?

3.与家长沟通,建立同一目标。

家长的角色非常的重要。与家长进行长期的沟通以及目标的实施非常的重要。引导家长在家中要多陪伴孩子,多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家模拟场景,进行礼貌用语的运用以及场景的泛化。拓展孩子的生活圈,多让孩子与他人进行接触。

在遇到问题时,尽可能让家长放开攥住孩子的手,可以主动引导孩子去与他人社交。如果出现类似的现象,及时制止,并且给与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用武力的方式解决)。给家长建立信心,不要因为一次的问题,就不让孩子进行社交,要勇敢的面对问题,和老师一起加油,让孩子可以更好的进行社会交往。

4.在课堂中,加入干扰因素。

孩子会对嘈杂的声音,哭闹的声音以及尖叫产生应激反应。所以在课堂中会刻意加入一些干扰因素。在面对孩子的应激反应时给予安抚以及解决方案。

“宜童案例解析”如何引导自闭症幼儿正确的社交方式?

一、课堂中,先将哭声或者吵闹声录制下来,进行小声音播放,让孩子一点点的习惯。在训练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行为,会进行安抚以及项目的调整。

二、将声音变大,告知孩子一会儿会听到哭声(吵闹声或者尖叫声),让孩子有一定的心里预警并且告诉他可以深呼吸或者玩其他的玩具。

三、利用故事书或者模拟场景,让孩子知道,别人哭没关系,可以进行安抚或者是表达自己的感受(XX,别哭了。)从而降低孩子的应激反应,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类似场景。

五、干预结果:

在家人以及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该儿童现在可以与其他的孩子进行简单的社交,打招呼、握手、拥抱。对于哭声以及吵闹声可以适应,并且应激反应也在逐渐地减少。日后还需要加强类似的场景演练,帮助孩子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群体。

“宜童案例解析”如何引导自闭症幼儿正确的社交方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