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父爱如山沉重冰冷:爸,我不想再讨好你!我走了,愿你余生安好

导读:济南大学一女生服药自杀的消息,令我震惊!女孩遗书内容展示了自己和父亲相处的心理活动状态,以及家庭生活场景。或许通过这个事件、这封遗书,能给各位看官一些警示。

文/37度暖爸

济南大学一位女生,在宿舍服药自杀,遗书内容提及自杀原因,直指自己的父亲。我很好奇,究竟是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能让一个花季女孩拥有如此的勇气迎接死亡?当我从遗书中看到了父亲的暴躁、控制、嘲讽,甚至是侮辱,我已经不再为她的勇气从何而来感到好奇!遗书中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对于父亲的恐惧,这一切的发生好像都那么顺其自然。

用“顺其自然”来表述悲伤的事件,好像有点不近人情,然而在女孩的“回忆中”,貌似真的找不出什么可以值得高兴的事情。

父爱如山沉重冰冷:爸,我不想再讨好你!我走了,愿你余生安好

小时候因为不会查看词典,问爸爸,失去耐心的爸爸将厚厚的词典砸向了她,因此被吓尿了裤子。上初一时,考了全班第一,开家长会要求父母参加并发言,父母因为有事情没有到场。没去也就算了,还把她骂了一顿。“后来,我再没考过第一名,家长会也再没有邀请过我的家长”。“全班第一”无论是对于孩子或是家长,都应该是一个值得荣耀的词汇,在这个家庭里,却成为了斥责女儿的理由。

父爱如山沉重冰冷:爸,我不想再讨好你!我走了,愿你余生安好

上高三时,因为早恋,爸爸骂她是“婊子贱人妓女”,二模成绩出来后,在学校门口当众被父亲暴打,因此两个星期没有上学。在家被划破脚,爸爸狠狠的说:“怎么不把你的脚割断”;很小的时候因为不愿意洗头被爸爸一巴掌打到鼻血直流;弟弟高考失利,妈妈被打断鼻梁;放假想出去玩却担心爸爸生气不敢开口,“因为他一生气,全家都没有好果子吃”。

父爱如山沉重冰冷:爸,我不想再讨好你!我走了,愿你余生安好

她说:“我残缺的心理实在禁不起风吹雨打了,我的未来让我感觉异常黑暗。”她一直在承受着父亲的嘲讽、暴躁、控制、辱骂,所以,她用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去寻找自由和光明!

父爱如山沉重冰冷:爸,我不想再讨好你!我走了,愿你余生安好

她在遗书中明确地指出:“我选择自杀仅仅因为我爸爸,与其他人无关。”我从她的文字中,读懂了无奈、绝望与恐惧,以及对于自己的负面评价。用“我小时候很笨”这样的短句来描述向爸爸请教查阅词典的情形。真的是因为“笨”吗?

我想,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比他人差,承认自己“笨、不够好、不如别人”是自卑的表现,是因为爸爸的负性词汇评价让她形成了虚假的自我概念。即:围绕他人而产生的自我概念,是自我需求没有得到父母的承认和满足之后,为了对父母表示顺从而压抑自我的需求。所以,那个真实的自我被压抑了,但并没有消失。生命力像小草一样地顽强,又怎能被外部力量压制呢?它依然会倔强地发芽,只是用另外一种方式体现。

父爱如山沉重冰冷:爸,我不想再讨好你!我走了,愿你余生安好

在面临人生重要抉择:考研还是考选调生?她依然不能,或说不敢与自己的父亲抗衡,最终选择了一种决绝的方式。

弗洛伊德说: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当一个人无法获得更好的生存资源,要么向外攻击,要么向内攻击,而她选择了后者。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死是为了更好地活!

父爱如山沉重冰冷:爸,我不想再讨好你!我走了,愿你余生安好

她说,她知道爸爸的童年并不幸福,但这并不能成为父亲如此暴躁、控制欲强的理由。作为父母,我们都是新手,但这也不是我们不思进取的借口。

我们也曾为人子女,或许我们的童年也有过不那么令人愉快的记忆,可是这与我们的子女无关。如果我们能主动意识、觉察那些经历给我们的影响,对我们育儿方式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家族进化的金钥匙。”

父爱如山沉重冰冷:爸,我不想再讨好你!我走了,愿你余生安好

我们的童年经历、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这些人生经历都会在不经意间投射给我们的孩子。然而,这些投射,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的想法,是否考虑、尊重过孩子的意愿?

但凡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不会喜欢让自己像个木偶一样,任人提线摆布。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认同、赞美,都会有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愿望。当父母的爱像一座大山一样,阻隔了孩子的自由之路,孩子的人生选择只有压抑、反抗。

压抑,是压制了自己的意愿、想法,而表现出的表面顺从,像个炸弹一样隐藏在孩子的身体,一旦有了星星之火,可以迅速被引爆。要么极力反抗,成为父母眼中“不听话的孩子”,叛逆、不听话、不懂事,是父母为他们贴上的人生标签。

父爱如山沉重冰冷:爸,我不想再讨好你!我走了,愿你余生安好

如果从孩子的一生发展和内在生命力来考虑,我宁愿我的孩子是一个“不听话、不懂事、叛逆”的孩子。这起码说明他有基本的思辨能力,他有反抗不同意见的勇气,不必为了满足他人的愿望,讨他人开心而唯唯诺诺!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其生命力,也必然是虚弱的、残缺的;肢体是僵硬的,不自然的;思维是空洞的,麻木的,物质的……

“家之全人(健全人格),国之栋梁!”这是教授萨提亚课程的老师,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但老师也曾说:“严格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走在人格完善的路上。”我承认,要做到这一点真得很难,但是并不妨碍父母亲以此为目标,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父爱如山沉重冰冷:爸,我不想再讨好你!我走了,愿你余生安好

结语:认同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允许孩子有与我们不同的观点;创造安全自由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应该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庸、傀儡、木偶,我们也不是为了控制孩子帮我们实现自己的愿望而生养一个孩子!只是因为这个世界很美好,而我活得也还不错,我想带你到这个世界来看看,想让你陪我走过生命中的一段旅程。仅此而已!

@37度暖爸心理所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在职研,每天分享心理向育儿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关注暖爸的人,99.99%的家庭婚姻更美满,孩子更乖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