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
滨州的孩子居家学习,滨州的家长忙成狗!!
懂的都懂!
一边是春天躁动起来的气氛,一边是居家学习的憋闷,
孩子难免会出现叛逆的现象。
最近看到一个朋友的留言:
我女儿学习状态很烦躁,前两天突然说自己不想学了,我们现在说什么她都非常的抵触,天天就想玩手机,或者想玩点别的其她东西,无心学习,所以想听一下你的建议和指导。
“小作精们”要搞事情,
最后受伤的还是咱们老父亲老母亲!

其实,作为家长,破解孩子成长密码的基本条件是角色定位,我的角色定位是既要把孩子当朋友,又要把孩子当对手,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斗智斗勇的过程。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青春叛逆期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关键看你怎么做。
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有个思想准备,面对孩子突然开始在言语和行动上和自己的对抗,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戒骄戒躁,坦然处之。不要总用自己的眼光、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更不要总是以为孩子脱离了自己的掌控而去采取更强力的高压政策试图打压,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的反抗心理更强,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要理解孩子现在的状态只是一股气势,等着这股气势泄了,事情自然会回到原来的状态,该是你的上进娃还是你的上进娃,该是你的乖乖女还是你的乖乖女。
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引导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家长和老师作为教育者核心的作用就是帮助和引导。如何实现有效的帮助和引导,首要的就是要了解孩子的心态对症下药才能有好的疗效,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心中原有的成人的心态回调到和孩子同年龄的那种状态,这样你才能摸对孩子的命脉,从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做好应对。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教孩子学骑自行车的过程。刚开始,需要我们手把手的教,教他如何把稳方向、如何驱动前行,等基本熟悉了后,可能就需要学会适当的放手,给他一些自主的空间,让他体会自己前行的快乐和成长的满足。如果怕孩子摔而始终不撒手,那么孩子永远体会不到成长的满足。这个时候,孩子要么反抗争取自己的权利,要么屈从自暴自弃。简言之,既要给孩子适度空间,让孩子有成长感,又让自己保持在孩子视野之内,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才是青春期与孩子相处的态度。
好话都爱听,孩子也不例外。绝大多数家长抱着一种惯性思维把孩子当孩子管教,才引起孩子的反抗。建议家长对孩子的所做所为要抱着一种宽容和欣赏的心态,以朋友和同龄人的身份融入他的世界,通过他日常感兴趣的话题,给孩子说一些能引起心理上共鸣的话,让孩子从心理上与你接近。要多说好话多鼓励,多向孩子请教多学习,让孩子一点点消除戒心、放松警惕,这时你说的话他就能听进去了,再适时引导孩子自己思考你要想让他明白的道理,可能会比直白的说教要好很多。
疫情危机,也是教育孩子的契机。
当我们发现亲子之间出现问题,
不要担心,不要害怕,
一定要多学,多看,多尝试,
或许那种方法就能有效改变亲子关系。
一起在家的日子里,
让我们彼此陪伴,共同进步。
(文章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