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跟父母不亲的几个征兆:他一个表现都没有,说明你做父母特别成功!

文 | 小树妈妈

孩子跟父母不亲的几个征兆:他一个表现都没有,说明你做父母特别成功!

01

被动攻击的危害

比直接发火更大

孩子跟父母不亲的几个征兆:他一个表现都没有,说明你做父母特别成功!
孩子跟父母不亲的几个征兆:他一个表现都没有,说明你做父母特别成功!

02

隐形攻击

是孩子在争夺自主权

孩子和父母,本该是彼此关心和守护的亲人。

为什么孩子会向父母发起隐形攻击?

其实一个孩子出现问题,一定是有潜在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

心理学上认为,人类有三种天生的需求:关联感、胜任力与自主权。

而大多数采用被动攻击的孩子,是在跟父母抢夺对人生的掌握权。

之前看过一本绘本《我是个小孩子,我喜欢假装听不见》,就很有代表性:

闹钟响了,妈妈一遍遍催起床,我翻了个身,蒙着被接着睡。

爸爸喊去刷牙,我一直坐着没动,打着哈欠,挠着胳膊,装作没看见爸爸紧盯的眼神。

吃早餐了,妈妈说了 3 次「你要迟到了」,我才慢吞吞端起牛奶杯……

孩子跟父母不亲的几个征兆:他一个表现都没有,说明你做父母特别成功!

我们经常说:你越催,孩子越慢。

可能内在的原理,就是很多孩子像这个绘本中的小女孩一样,用假装听不见的方式,告诉父母——我要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

我们的安排为了孩子好,但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不信任、被约束、甚至是窒息感。

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不敢和父母直接起冲突,又想赢得自由。

所以他们像小乌龟一样,缩进厚厚的壳,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抵抗父母的操控。

正如作家李中莹说:每个孩子和父母之间,都注定要有一场战争。孩子赢了是喜剧,父母赢了是悲剧。

我们都该明白,养育孩子,就是一个慢慢放手的过程。

父母只要把握大方向,具体问题上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想法。

而适度的自主权,比事无巨细的安排,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

孩子跟父母不亲的几个征兆:他一个表现都没有,说明你做父母特别成功!

图片来源:电视剧《两周》

03

解决隐形攻击

我在后台经常看到很多妈妈留言,他们也遇到了孩子越催越慢或者拒绝跟父母沟通这类的问题。

父母会觉得非常苦恼,不知道应该拿孩子怎么办。

其实我觉得之所以我们是父母,就是跟孩子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我们和孩子,不是输和赢,对与错的对立面。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建议,才能解决问题,共同成长。

想要化解孩子的隐形攻击,大家可以试试从这两方面入手。

1. 允许孩子发脾气

我很想跟大家分享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的一句话:

“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避免孩子的隐形攻击,我们首先要提供一个情绪被允许、接纳的好环境。

当孩子把自己的愤怒、委屈宣泄出来之后,再教孩子去认识情绪、管理情绪。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位爸爸引导女儿做情绪管理。

爸爸抱着女儿,温柔而坚定的说:

“你可以生爸爸的气,可以生妈妈的气,生妹妹的气,生自己的气,但是记住,不要让这种心情支配你太久。

「你可以扔枕头,你可以发泄,这些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要说出来,让我知道你的底线。”

允许孩子哭闹,也要告诉孩子方向,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2. 冷静、坦诚、示弱

有两种父母的行为,会让孩子的被动攻击愈演愈烈。

一种是暴跳如雷的父母。

因为一旦我们情绪失控,被操控住情绪,孩子的「攻击」目的就达成了。

那么下次,孩子依然会用这种方式,向我们宣泄情绪,陷入恶性循环中。

另一种,是冷漠以对、选择反击的父母。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孩子的隐形攻击,是负面情绪没有消化。

如果父母以相同的方式攻击回去,无疑会加剧孩子的负面情绪。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用温和、坦诚的态度告诉孩子:

无论怎样,妈妈都是爱你的,你可以和我生气、发脾气、提要求。

但有时候,妈妈可能不知道你想要什么,请你直接告诉,自己需要我怎么做,可以吗?

孩子跟父母不亲的几个征兆:他一个表现都没有,说明你做父母特别成功!

图片来源:电影《如父如子》

同时也要说明:这样的隐形攻击,会让妈妈真的很难过,很受伤。

要知道,适当的示弱,可以让孩子明白:

父母不是全知全能的,我们不是不愿意满足你,而是不知道你想要什么。

当孩子意识到这一点,会更愿意敞开心门,和父母沟通自己的诉求。

04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被动攻击,是弱者的武器。

冷漠、拖延、强硬等种种问题背后,是一颗柔软、脆弱、渴望被看见的心。

它是孩子攻击的方式,向父母发送的求助信号。

我们都要记得:当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才是最需要被爱的。

- END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