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说话总磕巴,以后会是“结巴”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千万不要以成人的口才标准来衡量还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们!

有一次在家和CC一起看动画电影《哪吒》。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每到关键时刻,申公豹就容易犯口吃,逗得CC哈哈大笑……

孩子说话总磕巴,以后会是“结巴”吗?

电影里的人物犯口吃,不过是为了逗大家一乐,但是生活中孩子口吃确实是让人非常捉急的一件事。

这不我家楼下就有一个表达欲望超级强烈,但是,说话却不怎么利落的孩子。

每次描述一件事,都结结巴巴,半天都说不清。

“我我我我我要吃西瓜”;

“我我我我我我不穿衣服。”;

……

每每这时候,孩子的奶奶就会说:“想好了再说!”

孩子刚学会说话的时候,难免重复过多,结结巴巴。

C妈, 我家娃最近一直说一个句子,但是第一个词都要重复很多遍才能说出来,孩子是不是口吃啊?

我家儿子2岁多了,之前说话一直没有出现结巴的现象,最近莫名其妙开始结巴了,而且好像越来越严重了。

好像很多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DD现在说话的时候偶尔也会有结巴的情况。

不过,像孩子这种说话结结巴巴、不连贯的现象其实不需要太担心。

根据犹他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有约5%的孩子会出现口吃症状(说话结巴、不连贯等),不过到了成年时,只有0.5%-1%的人依然口吃。

也就是说约75%的孩子都能自愈。

C妈还找到一段视频,是不是和自家宝宝结结巴巴的样子有点像?

孩子们为什么会有口吃的现象

1、语言发育过程的必经阶段

孩子们在3岁左右的时候,开始能把单独的词组合成句子。

比如:DD想下楼玩。

以前他就会说:“妈妈,下楼?”

现在他就会说:“妈妈,带我下楼玩。”

孩子说话总磕巴,以后会是“结巴”吗?

别看第二句也没比第一句多几个字,这两者在词汇量、句子长度和表达难度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标志着孩子开始学习用复杂的句式和复杂的语法规则来表达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阶段。

所以,在学习、模仿、使用复杂语句的过程中,组织语句导致的磕绊和结巴都是必经之路。

这个阶段,家长应该允许孩子出现一点结巴,因为这是孩子在头脑中组织语言的表现啊!

2、脑子比嘴转得快

在BBC纪录片《婴儿的秘密生活》中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宝宝懂的远远比ta表达出来的要多得多!

也就是说:从宝宝出生到两三岁,很多宝宝都会经历一个表达困难的时期,随着宝宝的不断练习说话,这种情况才能逐渐好转。

而且,绝大多数的宝宝都可以安然地度过这个时期。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次我和闺蜜逛的时候,偶遇外国友人向我们问路。

路线图很快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然而我在回答的时候,居然是结结巴巴的,一点都不流畅。

(虽然C妈的英语水平不高,但是,简单指个路应该也不至于磕磕巴巴啊!)

这种情况就和宝宝们出现的口吃情况一样啊!

形成这种口吃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思维的速度超过说话的速度,语言表达跟不上心中所想。

想表达的非常多,但是一下子又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再加上要急着表达,才导致说出来的话不连贯、停顿或者重复说同一个词。

所以,虽然宝宝说话之初的结结巴巴,看起来和医学上的“口吃”非常像,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口吃哦!

实际上二者还是可以简单区分的。

孩子说话总磕巴,以后会是“结巴”吗?

真正的口吃:一种言语障碍症,说话时过多的、无法自控的语音重复、拖长和卡壳导致无法正常表达。

还包括对特定音素(通常为辅音)、字和词的恐惧,对特定情景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和言语中“失控”的感觉。

宝宝的结巴:处在语言正常的发育阶段,说话时出现的语句不流畅的现象。

常表现为词语之间的停顿、叹词使用、自我纠正和对一些短语的重复。

如果这样说还是让大家觉得不够明显的话,那就记住这个时间:6个月。

如果孩子说出结巴的时间连续超过6个月,那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啦!

因为,这有可能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口吃”。

这时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干预,寻求医生或者语言治疗师的帮助。

C妈还根据美国口吃协会(The Stuttering Foundation of America)的标准,制作了下面这个表格,方便大家进行观察、对比和判断。

孩子说话总磕巴,以后会是“结巴”吗?

虽然孩子的这种结巴行为不用太担心。

但是,每当孩子结结巴巴说话的时候,不仅在旁边听着的大人着急,孩子自己也是非常着急啊,而且,特别容易陷入越说不好越着急,越着急越说不好的恶性循环。

所以,接下来C妈给大家推荐几个应对孩子说话结结巴巴的小方法,在平时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啦!

怎样改善孩子说话结结巴巴?

1、先让自己说话的速度慢下来

想要孩子语言流畅,首先要做到的让自己的语速慢下来。

尤其是急性子的父母,更需要放慢自己的语速,不要一个劲地催促孩子。

催促,本来就会给孩子一种不可控的感觉,这也会在潜意识里增加孩子的焦虑感,从而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

而且,我们在向孩子提问的时候也要注意兼顾孩子的节奏,最好一次只问一个问题,等孩子回答之后再问下一个。

用孩子可以适应的节奏,就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结巴问题啦!

2、降低交流的压力

就像我们开头提到的例子。

每当孩子稍微有点结巴的时候,孩子的奶奶就会提醒:“想好了再说”。

还有一些家长会急于纠正,或者干脆命令孩子重新说一遍。

更有甚者,可能会生气,或严厉地纠正孩子。

以上所有行为无论是温柔的还是疾言厉色的,或多或少都会增加孩子交流的压力。

孩子想说又怕自己说不好,每次开口说话都变得紧张,每次表达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说话当然就不利索了!

所以,当孩子说话的时候,尤其是孩子说话有些结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着急替孩子说话,更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多聆听,多鼓励,帮孩子营造轻松的氛围,用平和的态度告诉孩子,慢慢说,不着急,孩子的表达才会越来越流利。

C妈说

很多孩子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说话不是太顺畅的时期。这就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bug,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都可以自己修复。

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过度紧张,更不要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而且,千万不要以成人的口才标准来衡量还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们。

多给孩子们一点耐心,相信总有一天孩子会长成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喇叭!

本文来源:CD爸妈

本文作者:CD妈

责任编辑:CiCi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