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烦?这4个误区家长要谨慎!

作为父母,你有木有纳闷过 ,同样是养娃。

为什么有些父母养孩子轻轻松松且出类拔萃;

而有些父母累死累活却状况百出?

普通的父母和智慧的父母到底有什么区别?

这刷爆外网的4张图,或许能给作为家长的你一些答案:

01

说话的智慧

普通父母:脑子不转,这都不会。

智慧父母:再想想,你肯定能做对。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烦?这4个误区家长要谨慎!

好好说话,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有些家长喜欢用打压式教育对待孩子,用责备和谴责的语气打击孩子,希望孩子知耻而后勇。

但很快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好像越骂越笨,不仅如此,他还会开始自卑、降低自我认同感;再严重些,激发逆反心理,加剧亲子矛盾。

即便是去做事,也是被推着、被逼着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事,没有乐趣可言。

孩子学到多少东西、掌握技能不是最重要的,始终能保持思考的热情和自信的心态,才是长久且深远。

有责任心的父母,都会用自己的嘴,为孩子的未来铺路。

02

不对比的智慧

普通父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看看你。

智慧父母:鼓励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做自己。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烦?这4个误区家长要谨慎!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有无数个名头可以攀比:

婴儿时期,比谁先讲话、走路;

幼儿时期,比谁长得高,吃得多;

少年时期,比谁成绩好,学校好;

青年时期,比谁工作好,谁先结婚;

攀比中长大的孩子,头上就像压着一座大山。

只能在“比赛”中赢了的时候稍微透口气,然后又要马不停蹄投入下一轮竞赛。

毕竟,人生可攀比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其实,孩子是十分敏感的,许多时候即便你不说,他也能感觉到你在拿他跟人比较。

无意中总拿孩子跟别人家孩子做笔记的家长注意了,除了时刻给自己敲警钟“鼓励孩子进步时,也别忘了肯定他的成就”之外,还有一个秘诀就是:夸!

每天至少夸孩子5次、5个方面,没有优点创造优点也要夸。

夸得多了, 你自己就信了,孩子也就信了。

家庭教育的最大意义,就是找到孩子的优势,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03

承诺的智慧

普通父母:要求孩子信守承诺。

智慧父母:教会孩子如何信守承诺。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烦?这4个误区家长要谨慎!

大多数孩子其实对自己能力预估的完全不准确,当初的同意约定,也许只是他“以为”自己能做到。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同意、答应了,就诱惑或是逼迫他许诺。

你提个要求,孩子说“好的”,你就真信了他“该”且“能”做到?

哪有这么好当的父母?

与其纠缠在坐实他不遵守承诺的结论上,不如问问自己:

“如何帮他,才能更顺利的让孩子守住承诺?”

教育孩子要落到实处,管教的最终目的是帮他掌握技能,而不只是说完等结果。

04

拒绝的智慧

普通父母:不要这样做。

智慧父母:考虑一下后果吧。

为什么你一说话,孩子就烦?这4个误区家长要谨慎!

很多时候,孩子不喜欢遵守某条规则,随性而为,不是因为不懂事,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不按照规矩做事的后果是什么。

许多时候,我们直接给出否定的答案,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抗,孩子也会因此懒得思考。

我们总有一句口头禅:“我都是为你好!”

哪里为他好了?让孩子自己想想,他自然就懂了。

有时候,父母越用力,养育越艰难。你活得像个妈妈桑、娃还不领情,颇有些费力不讨好的感觉。

反倒是,退一步,各自轻松。

高尔基曾说过:“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

但是养育,只有爱还不够。

无条件的爱,有技巧的养,父母能做的,便是不断在反思中上路,不断在修正中前行。

本文来源:CC爸妈(ID:cc-bama),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孩子的成长过程,

就像一棵树的成长过程,

最诚实,最外显,

浇灌什么,就长出什么。

匠心名师宣言

“教孩子的时候我全身心投入,因为我知道,

在这短暂的岁月里,我会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

我不浪费一分一秒,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并视自己为教师和家长兼具的角色,而非仅仅是教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