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姚峥华|这本书,重新探讨“中国”的意义所在

姚峥华|这本书,重新探讨“中国”的意义所在

从2010年至2013年,葛兆光老师在普林斯顿大学当客座教授四年。他说,“胡适六十岁生日那天,也在普林斯顿,我比胡适小六十岁,我将在普大度过六十岁生日,这似乎很巧合。”

巧合的还有,胡适当时写了一个《生日决议案》,大意是生命不长了,要还一生文债的话,第一个是写完他的思想史。而葛兆光关注和从事的也是思想史。

胡适曾任普大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把这座图书馆建成美国最好的东亚图书馆之一。六十年后葛兆光在图书馆里看书,发现图书馆沿用的还是胡适先生所写的简介。

葛兆光将之视为一种缘。

很多地方,葛兆光会拿出胡适做为精神引领甚至榜样。他从北大毕业后,学术研究的一个关键选择,就是从文化史角度研究禅宗。这是“受胡适的影响(葛兆光语)”,他还写过文章《在胡适的延长线上》。他说,不仅在禅宗史上,在很多很多方面,我们(所受的影响)仍然在胡适的延长线上。

正是在这条胡适延长线上,我开始关注葛兆光老师和他所研究的“中国”。

当年看了他的《宅兹中国》,有一个观点颇受启发:“中国的现代国家是从传统天下帝国中蜕变出来的,这个现代国家依然残存着传统天下帝国意识。”也就是说,中国是在传统的“天下帝国”意识中,有着有限的“国家”观念,在有限的“国家”认知中,又保存了“天下帝国”的想象。

这种若隐若现的“天下帝国”的意识和想象,在我们思想观念中,在实际生活中都造成了诸多困扰。

葛老师为此提出两个值得厘清的点。

一个是重要的时间节点:1895年。

1895年(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在思想史上是中国传统时代的结束。到了1895年之后,中国不得不从“天下”走出来,进入“万国”,即进入新的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所以,也不得不重新对“中国”自我界定,究竟什么是“亚洲”,什么是“世界”,什么是“中国”?我们不能还停留在“天下”的想象里面,觉得自己还是天朝,还是天下,还是朝贡体系的宗主国。所以,1895年以后,原本不是问题的“中国”就成了“问题”。

葛老师认为,到现在,很多中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好像从来不把中国当作一个天经地义的概念,从来不觉得是要在历史中重新界定的。

一个是“中国”这个概念的界定。

历来我们将三个概念混淆了:1、以汉族为中心、语言、风俗和种族基本同一的“中国”。2、以历代王朝有效控制的疆域内的传统国家,那是“王朝”。3、以现代中国合法领土为空间的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我们没能有意识地把这三个概念区分开,更没有把“中国”、“国家”和“政府”分开。

所以,在讨论“中国”的时候,最好在观念上区分开历史的中国、政治的中国和文化的中国,否则很难处理包括“认同”“疆域”“民族”“宗教”等问题,也就讲不清楚什么是中国的文化,什么中国文化应当复兴,作为认同基础的“文化”究竟是什么?

这些年,葛老师写《宅兹中国》《何为中国》《历史中国的内与外》《对“天下”的想象》,讨论“中国”,讨论中国的“内”和“外”,涉及疆域、族群、宗教、国家和认同等问题。

我们都知道,国家的疆域是不断移动的,族群也是常常变动融合的,国族认同有时候是一种群体的情绪,有时候是一种想象。所以有历史学家就说,认同有时候能建立一个族群,有时候也能撕裂一个族群。只有回到历史里边,才会知道偏狭的国族主义和狂妄的天下主义是怎么来的,这应当做为一剂让人清醒的药。

探讨“中国”需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厘清了以上重要的节点和概念,葛老师认为探讨“中国”,有诸多问题需要思考:

一、二十世纪的中国不可能像传统帝国那样,在亚洲和世界之外自我孤立,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历史世界。那么,怎么在亚洲背景和世界背景中,讨论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二、二十世纪的中国如何从传统帝国转向现代国家,它真的成为现代的“民族国家”或者是“国民国家”了吗?

三、中国这个国家在现代世界上,是不是一种国家的特殊形态,或者说它因为什么样的历史原因,使它成为一种特殊的国家形态?

细化来说,又可归纳为以下问题:

1、现在的“中国”是一个传统帝国还是一个现代国家?或者是一个混融了传统帝国与现代国家的特殊国家,还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体?

2、这个“中国”是应当成为现代国家融入现代国际秩序,还是另起炉灶回归帝国时代,通过“天下”想象重建“新朝贡体制”?

3、历史上的“中国”,其疆域是如何变化和转型的?应当按照现代中国领土来回溯历史,还是应当根据历史中国疆域来书写历史?

4、历史上认同“中国”的族群与现在包含在“中国”中的各个民族,是怎么样被整合在一起的?它们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中华民族”吗?如果是一个,那么它会被中国境内所有族群接受和认同吗?

这些问题字字珠玑,针针见血,这里无需赘言。

葛老师说,这是重新探讨“中国”的意义所在。

我则想说,这是我写这篇文章推荐此书的目的所在。

此书书名《到后台看历史卸妆》,为葛兆光老师最新随笔集。文章应北岛和甘琦所约,分辑结集,由活字文化出品。

姚峥华|这本书,重新探讨“中国”的意义所在

葛兆光与余英时先生的合影

不禁遥想那段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时光,有胡适,有余英时(葛在普大聚会畅聊的师友),有葛兆光……多么惬意。

我问大侠,称葛老师历史学家?他秒回:思想家。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