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懂那么多道理还过不好一生?

闲来无事,这两天看了几期的《十三邀》,刘擎、葛兆光、杨扬、张楚、吴孟达、赫拉利。

刘擎是研究哲学的,但身上却有一种难得的乐观和从容,完全改变了我对研究哲学的人的刻板印象。尤其他说到对当下年轻人和社会的理解,包括不想参加团建是因为消极的自由主义,需要一个小空间里的把控自我感觉。说到当代社会的多样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同时,其实抹去了很多野蛮生长的可能性。对于当下社会和人性的认识,我不得不说刘擎其实蛮接地气的。

懂那么多道理还过不好一生?

葛兆光是研究历史的,非常博学,他提出的一些观点我深表认同。包括:不要把事情复杂化,很多所谓深刻的思想其实是后人加上去的。要在历史人物的语境之下理解历史人物。所谓思想文化上的差别其实就是结构框架的差异造成。不要老是强调相同类似的,要挖掘不同区别。研究历史不是提供解决方案,是为了找出根源。十三邀看了这么多期,这应该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其中一期,不得不佩服历史学家的冷静和睿智。他说繁华的平庸,说要关注通人的情怀,当然跟他的经历非常相关。他说的在火车站问解放军讨烟吃的那段真的蛮诧异的,一个有名的历史学家居然年轻时为了烟而完全放弃自己的尊严。就像他自己说的,自尊都可以完全放下。正因为这样的经历,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学者,而是特别懂得人情冷暖的历史研究者,不会墨守成规,不会只研究精英分子的历史。

懂那么多道理还过不好一生?

很妙的是,前面两位都是学者,看着比较费脑,之后挑了一个奥运冠军来看。总体感觉非常轻松,因为这个女孩非常乐观,目标明确。我忽然觉得这种个性是不管在哪种环境下都可以很好生存下来的法宝。她退役之后不但办了滑雪相关的运动机构,还为退役的运动员搞了一个小机构。这样的人生活得很充分,很完满。

之后就挑了一个过气歌手张楚,这个人也很妙。活得很清醒,身上保留着孩子一般的纯真,对于当下和自我,他很容易就找到恰我的处世方式。既没有放弃他的自我,也没有跟这个世界对抗或者埋怨。而且很清楚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就是一个安静的小角落,不想过多的挣扎于这份纷乱的世界之中。

吴孟达无疑是这堆人中最接地气的一个,非常真诚,说话也很有趣。他坦然和周星驰、杜琪峰愉快和不愉快的过往,说起自己赌钱不光彩的过去,说起自己成名后不可一世的飘飘然。他说自己年轻时没智慧,老了之后很多事情就自然放下,搞掂三餐就满足。

最后就是重看《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犹太人。许知远不喜欢他书中的观点,觉得他在灌输一个单向的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认为他看低了人文主义。所以在采访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诉对方:你的观点太片面的,是有问题的。你就从来没反思过吗?看过的书有限,对于人文主义也没有很多思考。不过作为一个采访来说,我觉得许的采访是失败的。

懂那么多道理还过不好一生?

只要搜索一下,就知道赫拉利的风格和他的梦想。简单说他写的书不是给学者看的,而是给普罗大众看的,所以很多东西不是让你来深究的,《人类简史》对我来说更多就是一种启发,或者说对人类历史探索兴趣的点燃。从这方面来说,赫拉利的目的达到了。而许则是从研究人文和历史的角度去看这本书,希望作者反思书的局限性。可以说俩人完全不同频道。许还特意去了一次以色列,想从作者出生的地方找到答案。颇有一种研究历史人物要把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时空去理解的架势。

但这两个人之间的不调和并没有让我更多理解被采访者,这一期在我看来是挺失败的。

不管你是哪个行业,专注什么。这两天看的《十三邀》,让我看到老年人的智慧和生活的智慧。也再次想起刘擎说的,年轻的冲动其实很多时候是浪费精力。为什么懂那么道理还过不好一生?刘擎说因为那些道理不是你自己的,而是别人的,经历体验才是成长,才会真正明白那些道理,而不是别人告诉你。

就以此作为这两天看《十三邀》的注脚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