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律即自由?如果想要让孩子建立自律,一定要先给予他真正的自由

很多人多说:“自律即自由。”

当时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毕竟“自律”和“自由”是看上去含义完全相反的两个词语,怎么能够画上等号呢?

于是,我上网找答案,在一位网友跟前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网友说,“自律即自由”的意思是:人如果能够自律(指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如果能够抵抗诱惑,克服惰性,自我激励,追求上进——最终得到了好的结果,就能拥有更多选择(即可以自由选择)。

也就是说,“自律即自由”其实就是“自律带来自由”。

举个例子: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升学、就业时有更多选择;

勤勉工作获得更高的薪水、爬上更高的平台高薪水让我们在生活中有了更多选择,高平台让我们在职业上有更多选择。

看完后,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但回头望望自己的孩子,我立马又重新思考了这句话。

我将这个小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我对这个小生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开始重新思考,人的一生,究竟应该怎样去度过?现在我们大多数人所过的一生,是值得我爱的这个小生命去经历的一生吗?

在我思考这些人生哲学的过程中,我原有的价值体系被打碎了,重组了,崭新的价值体系在我的生命中诞生了。

我发现了“自由”之于生命的意义,我开始信仰“自由”。我认为所有人、所有生命,都应享有自由,自由是天赋的权利。

这种信仰,谱写着我的养育理念,并且贯彻在我的养育实践当中。

我的孩子基本上是在“爱与自由”的氛围里长大的。

后来,我开始塑造自己的养育理念。

亲密育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自然养育——养育回归真实和自然

爱与自由——去除限制给予孩子支持

所以,今天我要结合我在育儿道路上的经历,来谈谈这个所谓的“自由”。

自律即自由?如果想要让孩子建立自律,一定要先给予他真正的自由

一些家长问我:是不是因为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会发展得更好,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自由?

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觉得不是这样。给孩子自由,的确能获得很多好处。

但任何一种养育方式,都会得到一些好处。而我们之所以要给孩子自由,是因为自由本来就属于每一个生命、每一个人。

狮子就应该在草原自由驰骋,鸟儿就应该在天空自由飞翔,鱼儿就应该在水里自由遨游。而孩子,就应该在自由的环境里自在成长,这是孩子的权利。

但是这些家长仍然很困惑,于是又真诚地和我探讨说:真的能给孩子自由吗?给了孩子自由之后,孩子会不会堕落呢?

你知道大人也是有惰性、扛不住诱惑的,孩子小时候更管不住自己。我觉得应当由家长先帮助孩子建立起好习惯。等习惯养成了,能够自律了,那时再给自由也不迟。

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律”和“自由”的关系。

我决定先追根溯源,“自律即自由”这句话是谁说的?

所有网络资料都将这句话的作者指向一位德国哲学家康德。

我找到了这句话的德文原文:Freiheit als Autonomie.

有一本德文书可以佐证。下图书名中的“KANT ”就是康德的德文名字,“Freiheit als Autonomie”就是“自律即自由”的德文原文。

自律即自由?如果想要让孩子建立自律,一定要先给予他真正的自由

一共就三个单词,我逐个查了德语词典:

(1)Freiheit,毫无疑问就是“自由”的意思。

自律即自由?如果想要让孩子建立自律,一定要先给予他真正的自由

但我认为,康德所说的“Freiheit als Autonomie”这句话里的“自由”,并不是“自律即自由”这句话里的“可选择范围更宽,拥有更多选择”的意思。

而是“人可以自我支配,不受束缚,不被限制”的意思。

(2)als,毫无疑问就是“作为”的意思。

自律即自由?如果想要让孩子建立自律,一定要先给予他真正的自由

(3)关键在于:Autonomie是什么意思?是我们所理解的“自律”那个意思吗?

我们理解的“自律”,意思是: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抵抗诱惑,克服惰性,自我激励,追求上进的行为。

这里“自律”的反义词是“放纵自己”“放松自己”的意思。

而“Freiheit als Autonomie”这句话里的Autonomie,在德语词典里是什么意思呢?

自律即自由?如果想要让孩子建立自律,一定要先给予他真正的自由

看完Autonomie的词语解释之后,我认为,“Freiheit als Autonomie”这句话里的Autonomie,不应该被理解为我们所说的“自律”——“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抵抗诱惑,克服惰性,自我激励,追求上进”——那个意思。

而应该被理解为“自治”——“自己治理自己,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行使权力”——的意思。

不信?你说这个词条解释里有“自律性”的意思?

没错,可以合理推测,正是因为Autonomie有“自律性”这个释义,才引发了中文世界里“自律即自由”这句翻译。

德文Autonomie的“自律性”这个释义,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看到,“自律性”后面跟着一个括号,括号里有一句话——“和Heteronomie相对”。那么如果我们搞懂Heteronomie是什么意思,就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律性”是什么意思了。

自律即自由?如果想要让孩子建立自律,一定要先给予他真正的自由

我觉得基本上可以确认了,Heteronomie是“他治、不自治”的意思,那么和Heteronomie相对的“自律性”,其实还是“自治”的意思。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自律”那个意思。

到这里,康德所说的“Freiheit als Autonomie”这句话,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它是“自由即自治”的意思,是“自由,就是自己治理自己、自己对自己的事情行使权力”的意思。

这个意思非常通顺。不像“自律即自由”那么不好理解!

从“自由即自治”,到“自律即自由”,中间经历了好几层误解。

首先,它把“自己治理自己”的“自由”,误解为“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然后,它看到“Freiheit”的词条释义之一“自律性”这个词后,忘记去探究“自律性”真正的含义——跟“自治”是同一个意思——而把它误解为“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抵抗诱惑,克服惰性,自我激励,追求上进”的那个“自律”。

接下来还自作主张地颠倒了一番词语顺序,把“自由即自律”,颠倒为“自律即自由”。

最后自圆其说给出了解释:人如果能够自律,能够抵抗诱惑,克服惰性,自我激励,追求上进,最终就有可能得到好的结果,拥有更多选择——自律即自由。

其实在这里,我本应再考证康德本人持有的“自由观”,探明康德说的“Freiheit als Autonomie”,到底是不是“自由即自治”的意思。

自律即自由?如果想要让孩子建立自律,一定要先给予他真正的自由

紧接着,我去查询康德哲学里的“自由观”。

但是我被一大堆哲学词汇,洋洋洒洒地阐释,绕来绕去的论证关系,搞得头昏脑胀。

不仅康德本人的一手资料看得费劲,连其他哲学家转述的二手资料都看得费劲。最后我偷懒地放弃了。

据我这两天获得的极其有限的理解,我认为康德“自由观”里的“自由”,是——“只有当一个人做出选择时,完全出于自己意愿,而非受到他人的约束,才可以称之为自由。”

所以我认为,康德“自由观”里的“自由”,更接近“自己治理自己,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行使权力”的意思,跟“受到他人约束,自己无法对自己的事务行使绝对权力”是相反的意思。

康德“自由观”里的“自由”,跟“抵抗诱惑,克服惰性,自我激励,追求上进”的那个“自律”,应该没什么关系。

假如我的读者中,有了解康德的“自由观”的,假如你了解到的康德的“自由观”,与“自由即自治”这个观点相违背,假如我理解错了,请你一定要在公众号的聊天窗口里给我发私信,告诉我哈。

总之,我目前是比较确信了,康德所说的并不是“自律即自由”,而是“自由即自治”,二者的区别是很大很大的。

虽然康德说的并不是“自律即自由”,但“自律带来自由”这句话倒不一定没有道理。

如果把“自律带来自由”改成一种表述:“上进带来更多选择”,会更好理解一些。

上进,是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结果,拥有更多的选择。

“自律即自由”这句话在大陆能够流传甚广,说明对“上进”的追求,对“拥有更多选择”的追求,在大陆是有非常深厚的民众基础的。

民众渴望阶层跃迁,过上更好的生活。阶层跃迁的途径之一,就是自我努力,发愤图强。简而言之就是上进。

上进就要自律,要抵抗诱惑,克服惰性,自我激励。

大陆家庭从孩子的孩童时代起,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家长先制定一些规则,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等习惯养成后,家长逐步撤掉外力约束,让孩子的自律性发挥出来。

可是我想说——如果这种培养自律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就不会有那么多家长抱怨:我家孩子一点儿都管不住自己,就得我管着,不能放松,一放松就失控了。

因为这些家长从未给过孩子机会发展出真正的自律。

因为真正的自律,只会诞生于真正自由的土壤。

只有真正自由的土壤,才能孕育出真正的自律。如果是他人的外力约束着养成的好习惯,其实不是自律,而是他律。一旦外力撤掉,好习惯就有可能不复存在。

自律即自由?如果想要让孩子建立自律,一定要先给予他真正的自由

很多家长很担心:孩子还小,怎么能够给自由呢?至少得先让孩子发展出自律,才能慢慢给他们自由啊。如果一开始就给孩子自由,堕落必然随之而来,他们必定好吃懒做,胡吃海塞,熬夜放纵,沉迷娱乐。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废掉了,长大再去掰正就很难了。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家孩子可以说是从出生就开始享有自由(不说100%,90%还是有的)。

饮食、作息、玩耍、学习,基本上全都由她自己决定,他是主导者,我们是支持者。(只有穿衣、清洁方面,因为有一种冷叫奶奶怕冷,有一种干净叫奶奶爱干净,你懂的。)

但我家孩子主体性很强,姥姥再怎么循循善诱,她不想做的时候都是坚定拒绝)现在她三岁半了,有没有变得堕落呢?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从我家孩子身上非常清楚地看到,生命天然地拥有向上向善的力量,天然地追求那些带给他美好感受的事物,天然地规避那些带给她不好感受的事物。

他喜欢美味的食物,但胡吃海塞肯定会让身体难受,他没有必要让自己吃撑。事实上,他每次只要一说自己饱了,那是决计不肯再多吃一口的。

他喜欢头脑清醒、精力充沛的感觉,而睡眠太少会让她头昏脑涨、没精打采,这种感觉并不好。

所以他一定会让自己睡够了才起床。

他喜欢新鲜的、好玩的、有趣的事情,怎么会每天好吃懒做、无所事事呢?

小孩子最受不了无聊啦,他会给自己安排一天的生活,包括学习和玩耍,他都安排得可好了。

他在网上、电视上看到感兴趣的书、玩具,会让我买回来给他看。

拿到后就让我读、或者教他玩、或者自己摸索着玩。

他在我手机上看到好玩的科技馆项目、游戏,也会让我带他去玩。他的确也喜欢看动画片,每天都要看几个小时,但他在动画片里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不就是家长们期盼的自主学习嘛。

从我家孩子的事例可见,自小给的自由,并没有带来家长想象中那种令人恐惧的堕落,反而在某些方面孕育出了令家长翘首期盼的自律。

自律即自由?如果想要让孩子建立自律,一定要先给予他真正的自由

我争取说得再细致一些。

我家孩子从一岁整开始就零食自由了。

我们全家都对零食没有偏见,没有恐惧。孩子得到的是真正的零食自由,而不是假自由。

假自由是什么呢,就是带限定条件的“自由”。

比如很多家长规定,每周可以在周末允许孩子吃一小块蛋糕,只要不在饭前吃、不影响吃正餐,其他方面孩子都是“自由”的。

孩子可以决定周六吃还是周日吃,吃草莓味还是巧克力味,一次吃完还是分几次吃完。这种带限定条件的“自由”,我管它叫“假自由”。

真自由是什么呢?在我家,在吃零食这件事上,是我家孩子自己决定吃不吃,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啥时吃。

大人做好零食供应,不定规则,不给约束,不作评价,不说二话。这几点在我家是做得非常到位的。

那么我家孩子有没有彻底失控、沉迷零食呢?并没有!

而且我感到孩子身上已经萌发了很多家长特别期盼的那种“自律”!

就说昨天,我们一起去买他新近喜欢上的零食锅巴吧。

因为卖锅巴的店是个网红零食店,我们排了20分钟才等到。

我说:排一次队不容易,既然你喜欢吃,我给你买两袋锅巴吧?

但是我家孩子坚持只买一袋。我问:为啥呢?孩子告诉我说:不为啥,吃完了再来买吧。然后我问她:你还有其他想吃的吗,我给你一块儿买了。

我指了好几样让孩子选择。他都说:不要,只要锅巴。

我家孩子的这种表现已经可以称作“自律”了吧。

我觉得他是又自由,又自律。是自由的土壤孕育出了他的自律。

为什么真正自由的土壤会孕育出真正的自律?

这就好像,如果你特别喜欢吃海鲜,突然得到一个一年才能有一次的吃海鲜自助餐的机会,你多半会大吃特吃,扶墙进扶墙出。

而如果有人向你承诺,从今往后的每一天,只要你想吃,都可以去那儿免费吃海鲜自助餐。

那么正常情况下,也就最开始那几次,你仍然会大吃特吃,这之后你绝对不会再这样每天都把自己吃撑了。

从今以后,你只在自己真的想吃海鲜的时候才会去吃,并且吃的时候也是适可而止。

当一个人确信自己在任何时候,只要想吃,都能吃到,他反而不会贪多吃多,而只在真的有需要的时候才吃,并且只吃需要的种类,只吃需要的量。

因为人的天性就是要追求美好感受,所以没有任何必要把自己搞得不舒服。人只有在不自由的时候,才会违背天性,把自己搞得不舒服。

这,是真正的自律。

是真正自由的土壤,诞生了这种真正的自律。

自律即自由?如果想要让孩子建立自律,一定要先给予他真正的自由

虽然真正的自由几乎必然会孕育出真正的自律,但自律的孕育节点却有早有晚。

我家孩子很早就做到了“零食自律”,但“电子产品自律”,他还做不到。

因为那些动画片,是真的很好看,他从看动画片中感受到了快乐。

家长所期盼的那种每天只看20分钟电子产品的那种“自律”,别说孩子无法自发做到了,我们成年人都不可能做到。

我们成年人每天捧着手机,半小时不看就心下慌慌。如果用我们要求孩子的那个标准来衡量我们自己,我们的自律性其实非常非常差。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看手机耽误我们工作了吗?并没有!

既然没有耽误工作,那我们有何必要规定自己一天只看20分钟手机呢?

所以我认为我们有必要调整“电子产品自律”的标准了。

我认为,“电子产品自律”,并不是每天只看20分钟。而是,只要看电子产品这件事,没有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大人的工作,就可以算作“电子产品自律”。

比如我的孩子将来上学了,虽然她平时也玩电子产品,但不影响上课、不影响写作业。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他甚至可以暂时放下电子产品,留出时间用于复习。

以及特别是对人生影响重大的那几场考试前,他能够做到全力以赴,搁置对电子产品的爱。我觉得就可以算作“电子产品自律”了。

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要太排斥了。

现代社会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产品了,孩子不仅现在能从电子产品里学到很多知识,将来的工作也可能就位于这个行业里。

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是很难抗拒电子产品带来的诱惑的。

与其对孩子严加管束,我觉得还是我们自己首先去除掉对电子产品的恐惧,改变对电子产品的认识吧。

自律即自由?如果想要让孩子建立自律,一定要先给予他真正的自由

虽然我家孩子现在做不到“电子产品自律”,但我也并没有打算在这个方面管束他(我只偶尔提醒他注意用眼距离,以及看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

因为我坚信,如果想要建立真正的自律,一定要先给予真正的自由。

一个人在自由的环境中,极有可能会先混乱一段时间。

比如很多学生在上大学后才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们的大学时期很有可能会有一段极其放纵、堕落、混乱的时间。

度过这段时间后,如果他们成功地建立起自律,那基本上就是真正的自律了。

所以我想提醒你,如果你看完我这篇文章后,打算给孩子真正的自由。那么,当你突然放手之后,你的孩子极有可能会陷入一段较长时间的混乱。

他也有可能先小心翼翼试探你,看你是不是真的下定决心要给他自由。如果他确认了,那么他就会放心地放纵。

如果你的孩子处在上学的年龄,他突然放纵,整天玩手机、打游戏,晚上熬夜,早上不醒,狂吃零食,作业不做,考试成绩一落千丈,甚至不想上学了。这个后果很多家长是承受不了的。

他们抓骨挠心,极其煎熬。最后他们还是收紧了自由的绳索,回到了原来的管束模式。

如果你也是这样,我倒觉得你不用太为难自己。反正一般家长都会在孩子上大学之后就彻底放手不管了,大不了你就把这个给自由的机会留到大学,让孩子在上大学以后再发展出真正的自律吧。

在此之前,你只要别管束得太紧了,你管得尽量宽松一些,多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孩子虽然有些难受,倒也不至于特别难受。

当然不是说我提倡这样做,我只是没办法。因为你说你受不了,我只能说那就算了吧,你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做不到别强求,只要你别太过分,孩子一般死不了,最多生命力蔫一点。我是这个意思。

我始终且唯一提倡的是真正的自由。

如果你能咬牙熬过那个时间较长的混乱时期,你的孩子一定会在真正自由的土壤里孕育出真正的自律。但这个时期真的太难熬过去了。

所以我建议,真正的自由,是在孩子越小的时候给,效果就越好,家长就越容易熬。

而我所提倡的亲密育儿、自然养育,都是提倡自孩子出生开始,就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孩子生命中头一两年的混乱,家长是最容易熬过去的。

亲密育儿说,孩子要什么,你就给什么,只要你给的是孩子需要的,就是对孩子好的。其实就是给孩子自由。

自然养育说,要顺应孩子自身的成长节奏,在真实的生活里顺其自然地养育,不要人为给自己给孩子加戏。其实也是给孩子自由。

爱与自由就更加了,本身就强调给孩子自由。

所以,我的三个养育理念是一贯的,互相支持,互相印证,而不是自相矛盾。

自律即自由?如果想要让孩子建立自律,一定要先给予他真正的自由

接下来,我要说说,我对“自律”这件事的全新的理解。

我在本文的开头说过,在生娃之前,我是一个自律又上进的人儿。我记得有几年时间我自律到,哎哟,我不仅给自己做计划,还给自己打考评。

我每天上班8个小时,睡觉8个小时,剩下的8个小时里,我要“上进”6-7个小时。周末我也每天“上进”10-12个小时。

这种“上进”不仅包括工作上的、学习上的、兴趣上的、运动上的、健康上的,简直全方位。

早上起来跑步,上下班的地铁上看书,中午忍着困顿学英语,晚上学习到11点半。没有人要求我啊,我就是那么自律,那么上进。

但生完孩子之后,因为亲手将一个小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我开始重新思考,人的一生,究竟应该怎样去度过?

现在我不再强调自律了,因为我觉得自律并不是一种特别好的状态。

那些年,你说我享受吗?我也有享受。比如我经常去看一些戏剧戏曲舞剧音乐剧话剧,那是因为我喜欢,所以我很有热情去看。

比如学英语,虽然我的工作毫不要求英语,但因为我喜欢英语,所以我也有热情去学。

但也有一些事,我是纯粹靠意志来推动的。比如跑步,我是不喜欢跑步的,但我还是逼自己跑步了。还有看某些能提升自己能力的书,只是出于一种需要,硬着头皮也要看下去。

还有学英语,如果我用看美剧的方式学英语,那是毫不需要意志的。但我除了看美剧,还逼自己每天记单词,记单词靠的是意志。

所以我那几年,需要制定每天的计划,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给自己打考评。

这种用意志保证的自律,我现在觉得并不是一种特别好的状态。

因为我发现了一种远远比这美好的状态。

人最好的状态是跟着感觉走,去迎接那些能给自己带来美好感受的事物,规避那些给自己带来不好感受的事物。

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热情、天分,寻找到此生的热爱。当人找到热爱,并且投入进去。

人已无需自律,而会自主自发地全情投入。人会创造此生的美好作品,对内成就真正的自我,对外创造全新的世界。

所有的自律,一定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满足了充分的自由后才建立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