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儿童青少年咨询中,如何做好父母访谈和保密例外?

一、关于父母访谈

在成年人的个体咨询中,我们可以单独和来访者进行咨询工作,并不需要与来访者的父母或者其他任何人有接触。

但是,与未成年来访者做咨询时,我们就不能只是单独与孩子工作,父母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首先,在心理咨询开始签署知情同意书时,就需要父母参与。

一般首次心理咨询开始之前,来访者都是需要了解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并进行签署确定。

对于成年的来访者,他们自己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即可。

但是,对于未成年的来访者,我们不仅需要让孩子了解和签署知情同意书,而且需要让未成年来访者的父母了解知情同意书的相关内容,并且在只有经过了父母的同意后,我们才能开始做正式的心理咨询。

所以,在未成年人的心理咨询开始时,就无法把父母完全排除在外。

咨询开始之后,咨询师需要进行父母访谈的工作,这也是未成年咨询中重要部分。

儿童青少年咨询中,如何做好父母访谈和保密例外?

为何在未成年的咨询中,咨询师需要做好父母访谈呢?

1.对帮助孩子有利

一方面,让父母参与到孩子的咨询中,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父母对他成长的关心和关注。

另一方面,孩子会从父母访谈里看到,咨询师不仅和他连接着,还和父母连接着,这会让他更加信任咨询师。

2.父母有知情权

咨询伦理中提到父母对孩子的咨询有知情权,这也是相关法律赋予父母的权利。

咨询中,咨询师安排父母访谈,可以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这样也会让他们心里比较踏实。

3.确保咨询安全

通过安排父母访谈,可以让父母获得更多的信息,加入到对孩子的保护和治疗中,帮助预防伤害的再次发生;

也可以让咨询师避免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法律、伦理上的一些纠纷等。

这样对来访者和咨询师来说,相对而言都会比较安全。

然而,有时候咨询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未成年来访者不愿意让父母或监护人参与到咨询中,拒绝与父母或相关监护人的沟通,而父母迫切希望从咨询师那里得到子女的想法。

这个时候咨询师仍然要保持与父母的沟通,我们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比如在与孩子做咨询时,预留最后5分钟的时间单独与父母沟通。

当然沟通之前我们需要与未成年来访确定哪些不愿意让父母知道,如果这些部分不属于保密例外的内容,那么咨询师就需要将这些部分不能告诉父母。

如果这些内容已经涉及到了保密例外的部分,比如涉及到来访者的自杀行为,那么咨询师就要第一时间与父母进行沟通和反馈。

否则一旦出现了某些严重后果,我们和来访者都是难以承担的。

这里面很重要的是,我们在咨询开始前就要做好知情同意,尤其是关于保密及例外的告知。

儿童青少年咨询中,如何做好父母访谈和保密例外?

1

在首次访谈中,咨询师如何告知访谈的相关原则呢?

孩子的咨询一般是由父母带过来的,我们需要在首次访谈父母和孩子都在场时,把所有知情同意的内容都告诉孩子、告诉家庭。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因为你还是未成年人,所以,除了和你聊之外,我还会和你的父母单独聊,有可能的话,我们还会做家庭治疗,但是这要征求你的同意。”

如果孩子说:“我不想和父母谈,我只想单独和你谈。”这也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单独与他进行咨询工作。

但是,我们会在第一次咨询中就说清楚,“我可以和你单独谈,但是我在每次谈完之后,有可能仍然会跟你父母谈,或者是跟你谈几次之后,我会再和你父母谈一次。”

同时,我们也要告诉他,“如果我单独和你爸爸妈妈聊,在聊的时候我会保护你的隐私。也就是说,你不同意聊的这些部分,我是不会告诉你爸爸妈妈的。但是我们有保密例外,有些东西是不能替你保密的。”

有了预先的告知,后续进行父母访谈或打破保密例外时,来访者就不会太过抵触。

2

在进行父母访谈前,我们需要如何与孩子沟通?

个体咨询时间的设置通常是50分钟/次,所以咨询师可以和孩子先沟通40分钟,然后再留10分钟时间与父母沟通。

在后续咨询中,咨询师和孩子进行了40分钟的咨询后就可以告诉他:“我们今天可能就聊到这里,剩下10分钟我会与你的父母聊一聊。”

同时,我们要交代好保密协议的内容,也一定要向来访者问清楚,有没有不希望我们在父母那里说的内容,也就是哪些内容不想让父母知道。

咨询师可以说:“我会对我们聊的东西保密的。你觉得有哪些部分我们是不可以和你的爸爸,不可以和你的妈妈聊的。”

他可能会告诉我们一些不能说的内容,那么如果这些内容不属于保密例外,那我们就不能说。

当和来访者做完这样的沟通和确定,我们就可以进行父母访谈了。

如果来访者继续阻止我们和父母聊,我们要和他讨论他的担心和顾虑,“我和你爸爸聊/和你妈妈聊,你会担心什么,你会害怕什么?”

如果我们能把孩子的后顾之忧解决了,父母访谈一般就不成问题了。

儿童青少年咨询中,如何做好父母访谈和保密例外?

二、关于保密例外

除了父母访谈之外,我们还要向未成年来访者阐述清楚保密例外的相关内容。

比如,涉及到自杀、伤害他人、被性侵犯,包括被性骚扰等情况。

从以上内容中可以看到,未成年来访者被伤害的这部分内容,我们也是不能进行保密的。

在校园暴力的保密这一块,我们可能会有些踟躇,感觉这似乎不是非说不可的内容。

其实对于校园暴力这一块的内容,我们要看施暴者是谁,是老师对他施暴,还是同龄人对他施暴。如果校园暴力给来访者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这方面也是不能保密的。

如果校园暴力是过去发生的,且现在不再存在,来访者也有信心去应对类似的状况,我们觉得伤害性达不到严重的程度,那这个部分我们可以选择不说。

总的来说,父母访谈和保密例外的告知,都是在我们做所有的未成年人的咨询前必须要做的工作。

如果这部分内容我们没有交代好,我们就很有可能在后续的咨询中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来访者不同意这些,那么我们就不能做咨询。此时我们的态度一定要很明确。

身处于咨询师这个位置,我们一定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并且了解咨询伦理的相关内容,尤其是我们在和14岁之下的孩子做咨询时这些就更重要。

如果我们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或者咨询伦理,将来一旦发生纠纷,我们作为咨询师就需要承担法律风险和相关伦理的惩罚。

所以,我们作为咨询师一定要知道法律的界限在哪里,伦理的界限在哪里,既要保护好我们的来访者,同时也又要保护好自己。

儿童青少年咨询中,如何做好父母访谈和保密例外?

三、父母访谈和保密例外后,有些事情孩子就不愿意和我们说了?

有些时候,在我们触碰到来访者的一些部分时,来访者会主动回避这个部分。

这时候咨询师该如何处理呢?

自我觉察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因为自己害怕,就会在潜意识中/有意无意地不去探索他的那个部分。因为我们不知道探索之后该怎么去面对,怎么去处理。

所以,我们要对自己保持觉察。

对于咨询师来说,有些部分如果我们不问清楚,有可能给我们后续的咨询带来困难。

如果来访者的问题就是由这些部分导致的,那我们不去探索这个部分,来访者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所以,我们要敢于去探索这部分内容。

了解原因

这时候,我们就要去觉察和思考思考:很多时候,孩子在我们这里为什么会不想说一些事情呢?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孩子觉得我们不一定能理解到他。

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孩子认为我们有可能会向父母告密,父母因此会做一些不恰当的事情,从而给他带来更大的麻烦,不仅没有帮助解决不了问题,还让他产生了新的问题。

3

讨论顾虑、分析利弊

接下来,我们需要和孩子去谈论他的担心与顾虑。

比如,咨询师可以说:“你看,我们前面说过了,对于你自杀(或遭遇性侵犯、校园暴力、虐待等)的这个部分,我们是有义务要保护你的。如果你不说出来,这个部分对你的伤害有可能会继续。

因为你还是未成年人,面对这个部分,你没有力量去保护自己。如果我告诉父母或者是报警的话,你可能会有担心,我想听听你的担心会是什么?”

然后,我们再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处理。

当我们把孩子的后顾之忧解决了,让孩子敞开心扉一般就不成问题了。

同时,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分析他说与不说的利弊和各种结果的可能性。

儿童青少年咨询中,如何做好父母访谈和保密例外?

4

评估事情的严重及紧急程度

如果孩子愿意和我们说,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些内容要不要告诉第三方如父母、学校呢?

我们可以通过向来访者了解更多的信息,来判断问题的紧急性以及是否要告知第三者。

比如,我们可以询问他“你觉得这个部分对你的伤害有多大?”如果这个部分真的给他带来了严重的伤害,那就不能保密。

此外,我们还要问清楚:

“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发生了几次?”“现在还有没有持续发生?还会存在吗?”“这个部分你有力量去保护自己么?”“未来你会不会担心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哪怕来访者不愿意说,我们也可以继续去问。

如果这个事情是偶尔发生,而且是发生在过去,现在没有再继续发生了,来访者也有力量保护自己,未来他也不担心这些事情,那么以此可以判断这就不是一个紧急事件。

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不一定要报警,但我们要履行告知的义务,一定要告诉来访者的父母,让他的父母来处理这件事情。

以性侵犯为例,因为这件事是真实存在过的,所以它对来访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性伤害,那么这部分内容我们就需要告诉来访者的父母。

当然,有些孩子可能表达能力还没发展到那个水平,对性侵犯的理解和我们也不一定相同,所以,我们需要去澄清这部分内容,进行更具体的了解,据此评估。

如果我们评估完之后,确认这部分其实并没有构成性骚扰、性伤害,来访者也确实不想要告知第三方,那我们就要尊重他的要求或选择。

尤其是在这个事情现在已经不存在,未来他也不怕,也有能力应对的情况下。

西方其实会要求咨询师这个部分必须要打破保密原则,告知第三方。

甚至像美国有些州的法律的要求是,只要我们知道,就要告知甚至要报警。不论来访者说的是不是事实,里面会不会有误解,我们都要报警。如果不报警,就会追究我们的责任。

国内在这方面的要求相对来说会比较不同。

儿童青少年咨询中,如何做好父母访谈和保密例外?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