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肺癌如何做到7年未复发转移?看完这3点分析就知道!

肺癌如何做到7年未复发转移?看完这3点分析就知道!

如果看不明白后续的专业描述,两分钟看完这段文字即可

病情概述

王先生是一位治疗已经超过7年的资深老朋友!他的案例我们每年都有追踪随访并发布,2021年过去了,他的情况有变化吗?

八年前,王先生的弟弟罹患肺癌。 尽管也经过了手术化疗,但仍然在一年后离开了亲人。

王先生悲痛欲绝。在处理完弟弟的后事后,王先生身心俱疲也担心自己有遗传性,于是去医院做了体检。

但,老天爷真的没有给他一丝侥幸——王先生也被确诊为肺癌!!

而且恶性程度比弟弟还高!是多中心起源浸润性腺癌!

双重打击让整个家族都陷入了愁云惨雾中。

2014年8月,在确诊为肺癌后王先生立刻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浸润性腺癌,腺泡为主型,中等分化,脉管侵犯阳性,胸膜浸润阳性;(右上肺)浸润性腺癌,乳头为主型,低分化。

肺癌如何做到7年未复发转移?看完这3点分析就知道!

科普小知识

什么是“多中心起源”的浸润性腺癌呢?

王先生虽然右上肺和胸膜处肿瘤在术后病理都为腺癌,但是2个结节性质不同,考虑可能为双原发癌——也就是同时得了两种癌症,这是非常少见的情况。其中胸膜处的肿瘤为低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说明了可能会有较差的预后。在病理分型中的分化程度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程度。正常细胞的癌变一般发生在由干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细胞越接近干细胞而与正常细胞差异越大,其分裂能力也越强,变异能力、自我修复能力强、抗化疗放疗能力也更强。相反高分化说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比较相似,这意味着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转移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不过肺腺癌患者比肺鳞癌患者多一种治疗手段——靶向治疗。术后王先生未采用化疗,而基因检测后发现有EGFR突变,服用4个月吉非替尼靶向药治疗。

王先生在及时手术治疗和靶向治疗后仍不放心。因病理提到了脉管的侵犯。脉管的侵犯是一个高风险因素。通常情况下,肿瘤的生长方式是向组织深部浸润,深部的脉管被肿瘤侵犯提示癌细胞进入血管网络中,肿瘤细胞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离开原发灶向其他部位转移,所以在日后存在更大的复发风险。

王先生依然放心不下。经过多方了解,王先生和家人经朋友推荐了解到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明徽教授的NKT技术,并详细查阅NKT细胞治疗的展示案例,特别希望尝试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延迟复发/转移出现的时间。

张明徽教授在看完王先生的病历后,做出了如下的分析和判断:

1.患者在肿瘤发展的早期立即行根治术治疗,术后分期较早。术后服用4个月靶向药对预后十分积极,但是靶向药有耐药的缺点,并不能完全消除复发转移的。

2.术后分期较早本是好消息,但是病理结果的脉管侵犯和分化类型仍提示了较大的复发转移风险。即使目前没有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所能发现的肿瘤,但不能保证不再出现复发转移。如何巩固前期的“战果”就需要寻求另外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细胞免疫治疗。

3.NKT治疗是利用强大的免疫细胞杀灭那些可能残存在体内无法被发现的肿瘤细胞,且基本没有副作用,对患者十分友好。在完成常规治疗后配合NKT细胞治疗维持系统性的长期稳定。

王先生决定于2014.9采用NKT细胞免疫治疗,初始方案为1疗程/月,后经过多次的复查随访未见任何复发和转移征兆,治疗频率下调为1疗程/2个月。持续6次随访评估都未见复发转移征象后,目前已调整为1疗程/半年。

截止2021.7至今已完成32个疗程共计82个月。

肺癌如何做到7年未复发转移?看完这3点分析就知道!

影像方面

2017.9月至2021.12月未见明显变化;左肺上叶胸膜下磨玻璃样微小结节影,2014.11至2021.12月无明显变化。左肺下叶近胸膜处磨玻璃样微小结节影,2014.11至2021.12无明显变化,总体评价稳定。

肺癌如何做到7年未复发转移?看完这3点分析就知道!
肺癌如何做到7年未复发转移?看完这3点分析就知道!

肿标方面

CYFRA21-1曾于2017.2.27略高于正常,余均处于正常范围内;SCC于2015.3至2016.7间断升高。2021-5-18,2021-12-8CYFRA21-1及TPSA高于正常。2021-12-8NSE高于正常。

肺癌如何做到7年未复发转移?看完这3点分析就知道!

生活质量

王先生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食欲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精神状态非常好,恢复到生病前的状态。正常工作和生活,并未因疾病而受到影响。

结 论

王先生的情况其实很常见,很多患者认为通过手术治疗后可以一劳永逸,而忽略了较差的病理分型和脉管侵犯这种较高的复发风险。而NKT细胞免疫治疗在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消灭残余的肿瘤细胞,且可以强化免疫系统。在82个月不断变化和调整的32个疗程治疗中,王先生多次复查评价稳定,总体的精神和身体水平也都得到了系统的提升。

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个体患者以临床就医为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