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陪伴,才能滋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陪伴,才能滋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父母陪着他的时候,孩子的生命力是被祝福的,探索世界的能力也是被祝福的。

有位妈妈留言说:“我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可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耐心地听我把故事讲完呢?每次我讲故事的时候,他都好像心不在焉。我甚至还好好地练习了普通话,挑选的也是很经典的绘本,到底问题出在哪儿了?”

我就问那位妈妈:“你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她说:“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喜欢看书啊!”

我想这也许就是问题所在了。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很想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很多育儿文章里面也提到,给孩子讲故事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好的切入点。

我赞成这种说法,只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父母仅仅把讲故事当成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一个任务,而没有真正地和孩子一起去享受这个过程,当然也不可能产生乐趣和情感的连接。

如果你想让孩子产生某种兴趣爱好的话,应该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激发孩子对这件事的热情。

而最能引起孩子热情的,就是父母本身要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

比如热爱足球运动的父母的孩子,也很容易对足球运动产生兴趣,父母不必逼着自己的孩子去踢球,他们通过自己的热情,就很容易吸引孩子参与其中。

陪伴,才能滋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有些父母并没有参加过育儿方面的学习或训练,但是他们能把孩子养育得很好。

而有的父母即使读过很多的育儿书籍,把育儿方法使用得“标准又正确”,但亲子关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实际上,若父母的人格状态比较健康的话,即使做了一些看起来错误的事情,对孩子的人格也不会有太大负面影响。

相反,若父母本身没有觉察自己的状态有问题,那么他们无论怎么学习正确的育儿方法,其过程都会不经意地“正确”过头了。

陪伴,才能滋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妈妈,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对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目的性太强。

依据她的描述,她要求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要安安静静的。

的确,孩子在听故事听得入迷的时候,会沉浸在故事的情节里面,但不代表孩子听故事的时候就必须要安安静静的。

如果对孩子听故事的状态都要过于控制,孩子听故事的过程可能就变成了一种折磨。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对阅读产生兴趣,那么你就需要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而不是把阅读当作任务。

分享读书的乐趣,并不是必须给孩子读完一本书,或者要求孩子看完一本书,而是你们一起去看书,一起分享故事,一起感受故事里面的情节,紧张的时候一起紧张,快乐的时候一起快乐。

讲故事的方式很重要,所谓绘声绘色,就是让孩子在讲故事的人身上,看到故事情境里的兴奋、感动、惊讶、难过……如果我们用这种方式跟孩子进行交流,并且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和他一起读故事,和他有着一样的感受,故事自然会进入到孩子的心里。

故事的情节、故事的叙述方式,甚至故事的寓意等,都会自然地流入孩子的心里。

陪伴,才能滋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最初,我给女儿讲绘本上的故事,并没有完全照着书上的文字念出来,而是配合着书上的图画,告诉她这是谁,他在干什么,他拿了什么东西,他要去哪里……有时候会把所有的细节都描述得清楚细致。

等到女儿稍大一些,我开始按照绘本上的文字给她讲述里面的故事。

以前看过的绘本回头再看时,孩子对故事了解得更清楚。

之前和她说过的那些细节,绘本里的人物、动物、事物等,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再用绘本原有的文字讲述里面的故事,她对内容情感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时候,我会模仿故事中角色说话的语气、音调,甚至是表情和动作。

比如,我和女儿看《疯狂动物城》(迪士尼电影同名书籍),讲到闪电树懒说话慢吞吞的时候,我读树懒的这段文字时也是慢吞吞的,甚至表情、眨眼、语调都学着电影里树懒的样子。

在家里,女儿最喜欢和我互动的项目之一就是看书,这点真的让我觉得很自豪。

现在,女儿三岁多,看过的绘本已有百余本。

她有时候也会自编故事,拿着两个玩具进行对话。

仔细一听,对话内容大多来自之前看过的书籍,并且把不同书籍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修改,然后创作出了新的故事。

所以,父母尽量亲自给孩子讲绘本里面的故事吧,不必完全按照书里的语言文字,不必非要把这个故事看完,不必要求孩子完全理解故事。

因为最重要的,不是故事内容本身,而是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因彼此情感的交流而产生的快乐。

陪伴,才能滋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陪伴,能滋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起唱歌跳舞,一起画画,一起做手工……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体会到的情感,远比孩子学会怎样唱歌、跳舞、画画的收获多得多。

因为孩子感到了快乐,感受到和父母之间的情感的连接。

有了这种连接,孩子会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到快乐,也会继续追寻着这些快乐,自主地去探索更多的快乐。

当父母陪伴着孩子一起做一件事的时候,孩子依恋的需求就得到了满足,而且,他们还可以在这种依恋关系中获得成长。

这会让他们感受到安全、自由,以及对自己生活的掌控。

孩子会向更丰富的世界进行探索,正如那个自己爬过去拿到玩具的孩子,回头看到妈妈依然微笑地望着他、陪着他的时候,孩子的生命力是被祝福的,探索世界的能力也是被祝福的。

育儿育己,所有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都是滋养自己心灵成长的过程。

陪伴,才能滋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本文来自《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作者吴在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