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们吼着说:“为什么就你不听话!”

●一地的玩具不肯自己收拾,被没收后,熊孩子又开始哭闹不止。

●说好了玩五分钟就睡觉,时间到了,熊孩子就又开始耍赖,“再玩五分钟嘛~”。

●只要去商场,看见什么都想要,不给买,熊孩子就哭闹、躺地上打滚。

…………

他们吼着说:“为什么就你不听话!”

养孩子本来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事,可就是这些“不听话”的瞬间,能即刻引燃爸爸妈妈们的怒火。

但每次的又吼又叫,也并不能换来孩子的合作。家长除了更加自责,还陷入了一次又一次亲子矛盾愈演愈烈的烂摊子……

这样的循环能停止吗?我们还有什么出路?

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在亲子互动体验区很投入地玩黏土。这时她妈妈过来叫她离开,她不肯,几番拉锯战之后,孩子妈妈直接走了,女孩只好跟着走。本以为这场拉锯战就此结束,结果小家伙突然来了一句:“我再玩一分钟嘛!就一分钟!” 这时本来坚决要走的妈妈,这时突然又同意了。然后她走去别的区域逛,女孩爸爸则留下来,看着接着回去玩黏土的孩子。

一分钟过去了。

五分钟过去了。

爸爸终于耐不住性子站起来:“时间到了,快走了!”

“妈妈说让我再玩一分钟!”

“你已经玩了一分钟了。”

“我再玩一分钟,哦不,三分钟嘛!”

“那你快点。”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爸爸又坐回去了。

又五分钟过去了,爸爸站了起来:“走了,妈妈不等我们了!”

“我再玩三分钟,哦不,十分钟嘛!”

“好吧好吧,那你快点!”

爸爸再次坐回去了……

最终很可能少不了孩子的一番哭闹。

这对父母看起来很宽容、很有耐心,其实犯了教养的大忌:没有原则,说到不做到。正是因为对约定一再妥协,孩子才会越来越不遵守规则。

当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在抱怨孩子“讲的话根本不听”的时候,真的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一再让步,才换来了孩子的得寸进尺?

千万不要觉得让让孩子只是小事,小时候没有被约束的孩子,将来也很难成为一个能约束自己的人。

给孩子立规矩,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要耐心花时间训练,让孩子理解规则。

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

他们吼着说:“为什么就你不听话!”

再说一个事例。

把饭菜扔到地上,几乎是每个孩子都爱干的事情。

我们家孩子还小的时候,也经常一边把勺子扔在地上,一边兴高采烈地观察。我知道,他是通过这个过程来探索“扔”这件事情,同时学习“因果关系”。

我没有过多地干预他,只是在捡起勺子的时候会说:“勺子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扔在地上的。”

终于有一天,她探索够了,不扔了。

不过,养孩子这事儿就是个轮回。

孩子慢慢长大了,学会了自己吃饭,也早就明白“扔”是怎么回事。

这时他开始扔勺子、扔不想吃的菜,一边扔,还一边挑衅地看着我笑。

第一次,我就默默地将勺子捡起来,擦干净,还给他。

两次、三次后,我也不动怒。

等他吃好了,下餐椅,我告诉他:“把刚才你扔的东西捡起来。”

从没做过这些的小朋友听到这个命令很迟疑。

我再次坚定地对他说:“把你扔在地上的饭菜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

“妈妈捡。”他开始求助,眼睛还盯着自己想玩的小汽车。

“不是妈妈扔的,妈妈不捡。把地上弄干净了,你才可以去玩。”

我蹲下来,挡在他前面。

他看了看我,走过去捡起一块菜,扔进另一边的垃圾桶,这样往返三次,终于把他扔到地板上的菜都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这时,我才对他说:“好了,洗干净手,去玩汽车吧。”

他们吼着说:“为什么就你不听话!”

养育孩子是有方法的。用对了方法自然就能事半功倍。

教导孩子遵守规则,最无能的家长才会用发脾气和打骂孩子的方法,和善而坚定的家长则通过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来达到目的。比如,做危险动作,他就会被限制玩耍的自由;乱扔东西,他就要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这个方法在孩子还小、还好管的时候,可能比较管用;等孩子五六岁,甚至更大的时候,这么做还有用吗?其实我反而觉得,当我们一开始就把规则种在孩子心里时,他越大,会越懂得遵守规则。

还有的家长会说:“我试了啊,一两次有用,时间长了,孩子就忘记了。”

养成一个好习惯,成年人尚且需要不断地被提点、实践、重复,更何况孩子。孩子忘记了规则,家长可以提醒,重复次数多了,他自然就会记住。

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遵守规则,任何时候开始都不嫌晚,重复多少次都不嫌多。家长的职责,本来就是帮助孩子长成一个更好的样子呀!

想了解更多有用小知识,关注嬢嬢不迷路_(:з」∠)_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