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作者:阿斗不傻

苏联史第三篇:十月革命后,1打14国,危机四伏的苏俄如何反杀

文章7841字,应该算一篇文章说透一个时代,希望各位看得有所收获。

前文可见:苏联史:1917年列宁的逆袭,从流亡国外变苏联国父,谁让列宁成功

引言:

1917年10月25日(俄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击冬宫,随后大军直入冬宫。

在付出5人死亡,50人受伤的代价后,伟大的布尔什维克赢得了胜利,列宁也在后续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确定了俄国的名称和政体。

这接连两次会议成果斐然。

先是颁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二次会议)满足了工、农、兵对于土地跟和平的要求,并承认了1917年夏秋之交,俄国农民自发夺取的土地、财产的合法性,扩大了在农民中的群众基础。后又陆续通过了《关于八小时工作制》和《工人监督条例》等保障工人权益的法令,满足了工人需求同时,扩大了在工人阶级中的群众基础。

工、农、兵联合之后,新生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艰难诞生了。

可是这刚刚诞生的国家却危机四伏,这危机四伏除了各种政策推进需要时间,问题多多外。

最关键的就是,外国人不认账,敌人在入侵,内部有动乱,苏俄是如何渡过危急时刻的?

今日就说说这三年内战历史!

一样经历无数波折,一样多有跌宕,看着荡气回肠!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讲话的列宁)

一:危机四伏。

新生的俄罗斯苏维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说的话貌似没人听!

这没人听的因由也很简单:你一刚出生的政权,如何让人信服?

保皇党蠢蠢欲动,西方恐惧与曾经大革命风潮的人也在寻思,魔盒引燃世界。

正因此,才有刚上台的列宁立马诉求停战,却在停战时遭遇了对手苛待和曾经盟友的嫌隙。

协约国做派非常干脆,根本就不承认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合法性,完全不鸟列宁,直接漠视。

至于同盟国,急于停战缓和压力的列宁,在德国哪也遭遇了蛮横的对待。

自持武力强悍的德国人,正寻思占便宜、剁刀子。

拿出偃月刀毫不客气地说:停战行,你要割让波兰、割让立陶宛、割让乌克兰,顺带赔个30亿卢布就成了。

一看德国人这条件,苏俄人气炸了锅。

以至于布尔什维克党内反对声不断,不少人都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简言之一句话:条款太过分了,俄国完全承担不起!

这其中,坚定的反对派就有列宁的亲密战友托洛斯基。

他的主张是,停战可以,但合约万万不能签署。

历经环球旅行(流亡)才回国的司机同志威望很高,不少人也纷纷附和说:司机说得对。

一看这情况,列宁坐不住了!

他严肃地批驳了司机的建议,说:你们别闹,最好还是立刻签约,因为社会主义共和国刚刚诞生,继续战争只会让这个婴儿送命。

这言外之意就是,刚刚出生的政权,就跟一个婴儿一样,举措不当,就容易消亡,这个时候要做的是,用妥协换时间,用时间寻变局,在变局中求存、求发展、求强大。

说完这话,列宁还强调说,30亿卢布赔款其实还好,割地勉强可以谈。要是不停战,弄得德国人继续进攻,合约的条款只会更糟糕!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战前局势图)

双方相持不下,列宁只能发挥特长,不断开会,不断讨论,在一轮轮商议过后,列宁的意见依旧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党内分歧实在太大了。

讨论久了,时间就拖延了,这一拖延,就到了1918年2月10日。

那天,德国派来的谈判代表孤傲地说:苏俄如果拒绝签署合约,战争就将继续。

暴脾气的托洛斯基一听,立马怒了,毫不客气地说:谁怕谁,你真要打我们就让军队复原,咱们继续打下去?

德国人一看,不为所动地说:那就继续打吧?

然后,德国人的进攻来了!

1918年2月18日,德国沿东线向苏俄发起进攻,准备充分的德军,将苏军打得节节败退。

一看情势危机,列宁在当天晚上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继续和谈,却还是遭遇了很多人反对,会议争吵了整整一个晚上,依旧无果。

最后列宁气的大骂说:把战争当儿戏,把革命断送在德国人手中!历史将会告诉所有人,是你们断送了革命。

愤怒的列宁,用极为罕见的严肃语言,终于让其他人清醒了过来。

2月19日,一封同意签订条约的电文摆上了德国人案头。

看着这份电文,德国人不满地说:这啥规格,这啥语句,太不正式了,太草率了,还是发的电报,你们把德国当什么?必须重新严格草拟,亲自递过来。

忍受着屈辱,苏俄人又准备了一份格式规整的协议,用最佳的外交礼仪,派人送了过去,指望能堵住德国人的口,让他们停止进攻的步伐。

谁曾想,德国人却得寸进尺,在后续数天依旧不断进攻俄国,先后占领了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部分区域,这兵锋眼见就要打到彼得格勒了。

一看德国人的做派,承受压力力主议和的列宁也怒了。

我都答应要求了,你们还打?真以为我是吉娃娃啊?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开战不是不行)

二:告人民书《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

看着步步紧逼的德国人,坐不住的列宁,终于放出了大招。

长久的斗争经验让他明白,所有的和平也好,协议也好,都要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打是出不了的。

2月21日,列宁起草了一份告俄国人民书《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机中》,号召所有人一起,保家卫国。

这是部分原文:为了使疲惫不堪、疮痍满目的国家免除新的战祸,我们愿忍受最大的牺牲,向德国人声明我们同意接受他们提出的媾和条件。 我们的军事谈判代表已于2月20日(7日)傍晚离开列日察到德文斯克去了,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音。

德国政府显然是在拖延答复,它显然是不愿媾和。德国军国主义履行各国资本家的委托,要扼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工人和农民,要把土地归还地主,工厂归还银行家,政权恢复君主制。

德国将军们想在彼得格勒和基辅建立自己的秩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处在万分危急中。

在德国无产阶级尚未行动起来和取得胜利之前,俄国工农的神圣义务,就是要奋不顾身地保卫苏维埃共和 国,抗击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德国的庞大军队。

这应该算是苏联人民的第一次的卫国战争,巧合的是,对手也是德国!

这告人民书的提出,也让心怀世界革命初心的斯莫尔尼宫革命者们,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第一次集体认同了自己是俄罗斯这个民族国家执政者的斗争现实。

这一点非常关键,只有拥有民族认同的底色,才能让泛化的社会主义斗争有了具体的目标,进而提高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因为一步步来才是真理。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当时的俄文报纸)

当时的苏俄,虽然保皇党和不满者组织的白卫军横行在苏俄,可不断高涨的苏俄革命运动,也让不少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的正确性。在十月革命后,全俄国3%的俄国知识分子选择了加入布尔什维克,还有更多的知识分子,虽然没有加入,却愿意为苏俄政权服务,扩大的群众基础,让苏俄并非孤军奋战。

不少知识分子和军官,都在看到苏俄的顽强之后,对这个新生的政权刮目相看,德国的进攻,也让这群人升腾起了国家情绪。

2月23日,宣言过后仅仅两天,无数踊跃参军的志愿者让苏俄有了一只杂牌新军:工农红军诞生了,这一天再后来也被称呼为红军节。

随后这支军队,在距离彼得格勒仅仅250公里外的普斯科夫(俄罗斯西北部古城)顺利击退了貌似强大的德军。

眼见打赢了,不愿意继续战争的列宁,寻思继续和谈,因为脆弱的苏俄经不起战争。

谁曾想,这打输了的德国人依旧咄咄逼人,居然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割让的土地更多了不说,还要求苏俄军队全部退出乌克兰。

末了还悠悠地说,你们只有48个小时回复时间。

这最后通牒,弄得列宁头大不已,只能继续开会讨论。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斯大林和列宁)

会上,颇有李逵风范的斯大林强硬表态:签约、签约,签个啥鸟约?继续打啊,打赢了不就好了吗?

这说法,让列宁忍不了了,以退为进的他说:别胡闹,你们再这样,我就直接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

这做派,让不少人安静了,但还是有人指责列宁的软弱。

主张强硬的斯大林甚至问列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您辞职是否意味着事实上退党?

列宁听完,表达了不是退党,但拒绝和谈是错误的意见,坚定地说:如果不签字接受条件,三个星期后你们就得在苏维埃政权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

肉眼可见的威胁,前途未卜的战争,还有列宁的坚持,让主战派们勉强同意了继续谈判。

经过数天拉扯后,著名的《布列斯特和约》在3月3日签署。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合约签署现场)

按照这份合约的规定,苏俄损失惨重:高达10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割让,三分之一总人口的损失,无数工业区农产区的沉沦,无疑是不可承受之痛。

看着这苛刻的合约,布哈林等人忍不住出言反对。

也对,失去了这些领土、人口和工农业产能,除了让德国势力更大之外,德国如果不守信用,苏俄的处境将更加危险。

但看透德国的列宁明白,一战战场已经在此消彼长,美国的参战,让看似强悍的德国,也不过外强中干而已。

然后,他对布哈林说:如果不是签了合约,你根本没机会在这里跟我胡扯。

这话貌似有道理,很有道理!

布哈林沉默了,就如斯大林一样,沉默了!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布列斯特和约》)

三:襁褓中的自救,最缺的是时间。

在反对者沉默过后,列宁开始发号施令准备自救,这自救的手腕也层层递进。

首先是迁都:将首城从临近德国的彼得格勒,迁到了俄国核心东欧平原的莫斯科,搬进克里姆林宫的列宁终于舒了一口气。

其次是改名:将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改为俄国共产党,简称俄共(布)。

最后是建军:列宁为了拥有自保的力量,委派托洛斯基在之前红军的基础上,组建正规的红军,强化国防力量。

这一系列做派,让苏俄政权稍许稳定,但国家机器的运转依旧问题多多。

成立之初的苏俄政权,更多地依靠党组织在行使政府职能,因为缺乏当家做主的经验,加上社会危机的泛滥,让内部问题不断。

军事上:军队百废待兴,战略资源生产出问题,后勤补给缺失。

经济上:金融市场混乱,物流瘫痪,黑市活跃,工厂接连倒闭,粮食奇缺,就连供暖水电都陷入困境。

政治上:国内到处不断出现的反苏运动,还有高企的犯罪率,也让人头疼。

如何做怎么办?答案也很简单!组织结构,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组织机构上,苏俄通过群众举荐和组织考核的方式,短时间提拔了不少人才, 补充到了政府各个部门之中,完善了政府建制。

武装斗争上,招收大量武装工人,将工人民兵改组成地方军,鼓励党员和积极分子踊跃参军,完成了军队规模的扩大。

统一战线上,这是苏俄强项,《真理报》出征一般无往而不利。

这三重举措,如果有时间完全落实到位,苏俄应该可以渡过困难开局。

但别人不会给苏俄太多时间啊?

因为战争又来了!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以战止战)

四:不是你避战,战争就会走远?

苏俄在跟德国签署了合约,退出一战之后,彻底激怒了协约国。

苏俄工农运动的底色,也让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们,有了天然的戒备。这戒备,在诞生之初或许还在观察,但在苏俄完成初步稳定,并选择媾和之后,让他们彻底坐不住了。

眼见苏俄内部的白卫军不给力,一场多国干涉和侵略开始了。

在苏联广袤的领土上。

北方,有来自英、法、美的干涉军,在摩尔曼斯克登陆,扶持白卫军,摩拳擦掌准备干架。(1918年3月6日)

东方,日本部队也伙同美国和英国干涉军,在海参崴登陆,图谋不轨。(1918年4月5日)

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协约国军队也开始进攻,就连处于战败前夕的德国人,再看到不少人入侵苏俄之后,也公然违背《布列斯特和约》,伙同奥斯曼土耳其一起,在4到5月间,先后侵占了克里米亚和南高加索。

中西部,则是由五万奥匈帝国俘虏组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他们在经西伯利亚遣返途中发动叛乱,先后占领了伏尔加河中游、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南部,由大量反苏俄商人、投机分子、地主、军官、政客、等组成的反苏同盟,也在高尔察克、尤登尼奇、邓尼金等人领导下, 将白军的声势弄的越发壮大,控制了伏尔加河下游的城市,并在乌法成立了所谓的临时政府。

高尔察克,后续更是脱离临时政府,自己组建了一只军队,失去了临时政府掣肘之后,部队规模扩大到了15万人,并发起了对苏俄控制区的大规模进攻。

当时干涉苏联的有多达14个国家,可谓仅次于抗美援朝时代的,对单一国家联合作战!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当时的苏联状况)

这四处漏风,到处冒烟状况是啥样子?答案,苏俄大厦将倾。

截止1918年夏天,苏俄失去了四分之三的领土,全国5400家兵工厂,有3400家在敌人控制中,交通全部瘫痪,大部分产粮区都是敌人的控制范围。

失去了兵工厂,等于失去了武装可能。

失去了交通线,等于失去啦机动能力。

失去了产粮区,等于失去啦后勤补给。

这三重失去,让苏俄面临极端的困难境地,按史料的说法就是,最困难的时候,每个人每天只有60克面包口粮,大概一口就吃完了。

战火遍地,到处动乱不说,就连治安也不好,领导人也频繁遭遇暗杀。

比如列宁同志就是,在一处工厂发表演说的时候,就遭遇了枪击,差点殒命。

这持续不断地暗杀运动,还有治安问题,以及动乱迭起,让苏俄不得不乱世用重典,采用强力举措,惩戒犯罪行为。

诸如将犯人送至劳动营啊,宣布铁路国有化,组建铁道工程兵啊,沙皇一家,也是在这个情况下,被人擅自做主给杀掉的。

被暗杀的列宁,让苏俄人同仇敌忾,随后颁布的《将苏维埃共和国变为军营》决议,更是让所有人都有了保家卫国的义务。

随后,就是那绝地反击时刻。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全名动员)

五:绝地反击。

1918年末到1919年初,重整旗鼓的红军,多路出击,先后解放了左岸乌克兰、顿河州、南乌拉尔、申库尔斯克。

红军的接连胜利,在协议国内部爆发了反对干涉苏俄战争的运动,接连运动过后,法军和希腊军队最先撤退,敖德萨、赫尔松、尼古拉耶夫、塞瓦斯托波尔纷纷光复。

随后苏联英雄米哈伊尔·伏龙芝又在1919年跟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对战中,取得光辉胜利。

不甘失败的白军,在1919年3到4月间重振旗鼓,高尔察克率军接连突破苏俄防线,占领了一大批诸如乌法、沃特金斯克、奇斯托波尔、布古利马、布古鲁斯兰....等城市,切断了红军和土耳其斯坦的联系,东方战线有溃败迹象。

关键时刻,苏俄号召全国力量抵抗高尔察克军,踊跃参军的人们,让东方面军人数增加到了14万人,有了反击的可能。

随后东方面军,兵分两路,成了南、北两个战役集群,分兵合击。

南方战役集群,在1919年4月28日发起反攻,6月就前突到了乌拉尔山前地带。

北方战役集群,在1919年5月25日发起伊热夫斯克-沃特金斯克战役,随后解放伊热夫斯克。

东线反击打的好,西线战况却有点紧张,不过这难不倒顽强的红军,

随后的战场,红军一步步扭转战局,后方知道消息的列宁非常欣慰地说:我的故乡辛比尔斯克的收复,是包扎我伤口的一条最有效最理想的绷带!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列宁)

六:列宁的督促。

这话语,越传越广,让报纸上出现了不少歌颂列宁的声音,看过报道以后,列宁不满了!

叫来自己的办公厅主任,问他:

您看报上写了些啥?都不好意思去读。说我这样那样,把什么事都夸大,把我叫天才,说我是特殊人物。这里还有一篇莫名其妙的东西:集体希望,祝愿我健康。真可怕!怎么会这样?

我们一生都为在思想战线上反个人崇拜而战,这里突然出现个人崇拜!这是无论如何不行的。

主任一听,立马解释说,这是人民表达对你的爱戴啊!我们每天无时无刻都在收到祝愿你早日恢复健康的电话、电报和信件,报纸不过是如实呈现而已。

听完这话,列宁说:这种情况应该立即制止,要用更巧妙的方式,不影响大家情绪的方式,更有意义的材料来.......

这是列宁宣传战线的督战,不要弄个人崇拜,要实事求是。

除了宣传战线之外,其他方面列宁也在督战,这其他方面,最直观的就是后勤问题。

当时的苏俄,在接连征兵之后,红军规模在短时间内扩大到了数百万之巨,也让一个困境出现了,那就是粮食不够吃?

粮食不够吃咋办?列宁认为,苏俄粮食是够的,就是投机商人和富农囤积居奇造成的短时间困境,为了战争的需要,必须禁止粮食运输车买卖,一切为了胜利。

随后人名委员会颁布了《余粮征集制》法令:要求每一个农民,在一周内交出全部余粮......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余粮征集制》,还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接连出炉,是一个宛如七伤拳一样的法令!

从正面看,他短时间内,让苏俄粮食库存猛增,也让红军没有了后勤问题。

从反面看,却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让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了,弄的苏联粮食减产严重。

大面积耕地减少和农民积极性降低点根源就是,生产多少都征集了,努力有啥用不如躺平。

后续这余粮征集制进一步扩大, 从粮食到肉类,几乎涵盖了生活必需品的方方面面,所有东西都按需分配,人人一样,全国甚至连货币都不需要了。

战时共产主义就这样,用无条件服从的方式,换来了全国供应的保障,用统一思想,分配一致的方式,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换来了最后的胜利。

1919年7月,英美军队被赶出来苏俄,红军继续进攻,解放乌拉尔。

1919年11月,红军击败了邓尼金的白军,收复失地,肉眼可见的恢复元气。

战争打到这里,基本上就要结束了。

高尔察克和邓尼金都成了昨日黄花,外国干涉军也纷纷撤退,如果不是横生枝节的话。

那么这横生的枝节是什么?答案是波兰!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波兰军队)

七:波兰的进攻和落幕。

波兰是俄国世仇,这点大家都知道。

这仇恨因为沙俄时代的大北方战争,还有后续的三次瓜分,可谓深入骨髓。

但新生的苏俄对波兰其实态度还不错!

在一战落幕之后,消失一百多年的波兰,在各方博弈之后,基于法国战略缓冲垫需要复国了。一看波兰复国,列宁在第一时间就代表苏俄,承认了波兰的独立主权,并且表达了支持的态度,结果却遭遇了反戈一击。

可复活的波兰,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英法支持下,参加了入侵苏俄的战争,原因则是,好怕苏俄的信仰引燃自己国内的动荡,眼见苏俄弱势,可以占便宜。

1919年4月,波兰入侵立陶宛占领维尔纽斯,5月波兰进攻乌克兰。

当时苏联红军的主力,都在应付内战,没时间搭理波兰,这就让波兰的侵略野心越来越大。

5月7日,波兰军队在攻克乌克兰基辅之后,苏联红军终于在伏尔加河地区彻底击败高尔察克和邓尼金,将他们赶到克里米亚之后,才有多余的力量对付波军。

随后,苏俄红军,让波兰人认识到了,自己的战斗力有多么拉胯。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

高达80多万的红军,兵分两路大举进攻。

西方方面军在图哈切夫斯基指挥下,配合布琼尼的西南方面军南北并进,一口气将波兰军队击退到寇松线以西。

越打越疯的红军乘胜追击到了波兰华沙。

列宁认为,长期被压迫的波兰工人、农民,一定会站出来支持自己,到时候不仅能解放波兰,还能狠狠地震慑欧洲国家,随后让红旗飞扬。

可打到华沙之后的红军,却遭遇了一场惨败。

获得英法支援的波兰,在华沙城下绝地反击,就连波兰农民也纷纷反对红军进攻,这长久的仇恨,让他们对列宁的说法,不甚感冒!

红军在损失了十多万人,被俘10万人后,失去了继续进攻的锐气。

一看红军失去了锐气,英国和法国还有波兰也没了继续打下去的勇气。

英法说,别打了吧?

你不是就要承认吗?我们承认你就行了,大家各退一步呗!

经历动乱,还有持续三年多战争的列宁也明白,苏俄不能在继续打仗了,就接过了这台阶。

不久后,波兰和苏联达成《里加条约》,苏联在付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部分领土后,换来了和平,这部分领土,就是二战前苏联从波兰拿走的领土。

只是这和平的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红军战俘的遭遇!

根据解秘资料统计:在华沙惨败后,有大约4.5万到8.5万红军(数据统计不不全)战俘遭遇了波兰的屠杀和虐待,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西方根本无人提及。

或许在西方人看来,俄国的灰色牲口大军,根本不算人,只有卡廷死的才是人!

从这个角度看,就懂了二战时卡廷惨案发生的因由了?这是属于苏联红军的复仇。

最后不得不吐槽一句:波兰的历史,就是一个裹脚布的疯子历史。

一战结束后的他,先是从德国夺走了但泽走廊,后又在苏联哪里弄了不少地盘。

弄的跟两方都有领土矛盾,更奇葩的是,在1938年二战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战争中,波兰还趁火打劫,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切钦地区,跟德国一起成了入侵者。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完成合约之后的波兰,又一次成了所谓的东方前线,就如当年当欧洲之盾时一样,只是这盾牌,早就没了坚固。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二战波军)

尾声:

进攻波兰最后的惨败,是值得列宁等人深切反思的问题。

当时的欧美,到处都有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和工人农民,但苏俄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弱小不是社会主义,穷困也不是社会主义。

认知明白了的苏俄人,开始了反思和经济建设的节奏。

至于列宁在1917-1920做对了什么,看明白三大法宝,组织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也就懂了。

至于第四篇的主题了,叫什么名字还没想好,等发布的时候再说吧!

苏联史:危机四伏的1917-1920,列宁做对了什么,才反败为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