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缸葬三年千日成佛,2003年起就被供奉的江西老头,现在如何

作者:阿斗不傻

引言:

如果亲人离世前,心中最后一个愿望,只要力所能及,你会满足吗?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一定会啊!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

对一般人而言,临终的愿望都是最后的执念,可这个人的执念很特殊,那就是将自己的肉身供奉起来。

供奉肉身,多为佛教行为,从这点发散可知,他应该是个佛教徒。

这个人就是2000年2月12日,离开人世的江西老汉林观荣

将死时刻的他,将儿子林上水叫到身边,叮嘱他自己死后啊,一定要安排“坐缸”。

缸葬三年千日成佛,2003年起就被供奉的江西老头,现在如何

(坐缸)

何谓“坐缸”?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丧葬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

那个时期出土的“瓮棺”很是不少,大多都是两个瓮对接内扣起来组成的,两个瓮底都有个小孔,用作灵魂出入的入口。

从这角度看,“缸葬”文化其实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在黄河流域流行了。

佛教传入之后,“坐缸”作为佛教的集合名词,寓意“坐化”与“缸葬”的合称。

如果用佛教定义来解释这个词语,可知这是修行之人,有道高僧的一种安葬方式。

要是德行不够的人,是用不了的!

那么林观荣有这个德行吗?

缸葬三年千日成佛,2003年起就被供奉的江西老头,现在如何

(肉身菩萨)

一:虔诚的佛教徒林观荣。

1925年10月,林观荣老先生出生在江西上饶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跟无数中国农民伯伯一样,整日里都是跟农田奋斗,用一身力气养育一家人。

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那或许就是林观荣所居住的小山村,背靠灵山。

灵山因佛出名,山上有诸如石城寺、白云寺、天心寺、等众多寺庙,在佛教界颇有影响力。

缸葬三年千日成佛,2003年起就被供奉的江西老头,现在如何

(上饶灵山)

有了这层因果在,也让灵山周边的居民受到了佛教熏陶,有不少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这其中,就有闲暇时经常去灵山寺庙打坐、修行的林观荣。

但凡农闲时节,他就去寺庙做义工,甚至用自己微博的收入,给寺庙供奉。

这不断言传身教的影响,让他的儿子也受到了老父亲感化,成了一名佛教徒。

至于他儿子的名字也很有意思。

上善若水,大家都听过,意思是“最善良的人有如水的品德。”

因此,才有了他儿子充满禅意的名字“林上水”。

后续日子,林观荣依旧致力于修佛修行,并在上世纪60年代末,突然对肉食和荤腥产生了厌恶感,吃不得看不得,见了就恶心,开始了素食岁月。

就此,林家有了两套灶具、餐具,一套给吃素的父亲用,一套给家人用。

为了方便自己吃素,不影响家人,林观荣后来吃饭,更是带上米饭和蔬菜,直接上山,跟寺庙里面的僧人一起吃饭。

整日里上山下山,让林观荣注意到了一个问题!

那道两公里崎岖的山路,非常难以行走,特别是下雨时节,更是泥泞难行,弄得不少年事已高的信徒无法上山礼佛。

有了问题就要解决,淳朴的农民思维,让他决定,修条路出来,让所有人都能方便的上山。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观荣修路。

没有钱招募人手,他就一个人干。

没有石头和材料,他就凿附近的花岗岩。

凿下的花岗岩,他一块块铺在山路上,用了数年时间,林观荣一个人居然修筑了一条长达两千多个台阶,顺山而上的石阶路。

缸葬三年千日成佛,2003年起就被供奉的江西老头,现在如何

(修行)

二:“缸葬”的执念。

单人修路的壮举,让他在周边佛教徒和寺庙中出名了。

大家都念叨着,这是个好人啊,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啊,传着传着,林观荣成了大家心中的大善人。

无数受他修路恩惠的村民,还有年事已高的长者,纷纷对他竖起来大拇指,寺庙里的高僧跟他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随着交流增加,林观荣对于佛教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并且了解到了佛教葬礼中的“缸葬”。

年岁越来越大的林观荣,在六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叮嘱儿子,我死后啊,别弄土葬,也别弄火葬,我希望能坐缸。

听着老爷子的话,初开始儿子林上水并不以为意。

原因无他,觉得自己的父亲是一时心血来潮。

谁曾想,这老爹,一直记在心中,不仅没放下,反而越发的坚定了。

随后,时间又过了七八年,命数到了的林观荣在2000年2月12日,因为脑血栓住进了医院。

人生七十古来稀,那年林爹爹已经75岁,死对于他而言并不算遗憾,遗憾的是不能“缸葬”。

在住院期间的20多天中,他一直一言不发,病也不见好转。

眼见父亲如此,焦急的儿子不由寻思,老爹咋了?

就在他寻思不解的时候,老爹将他叫到身边,跟他非常认真地说,娃啊,要为我做好坐缸的准备了。

坐缸,坐缸?听着父亲的话,林上水终于明白了老爹心愿的坚定。

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觉得20多天不说话的父亲竟又开口说话,很不可思议,心想也许这就是留遗嘱的时刻了,我只有按照遗嘱去做。

说完这话之后,孝顺的儿子林上水明白,自己的爹遗愿真是如此!

为了让父亲死而无憾,林上水赶紧联系起了陶缸。

为了能让林观荣安然下葬,林上水很是费了一番功夫,找了很久,才在当地找到了两个陶缸。

一个大陶缸用来装老父亲的遗体,一个小缸用来封顶,两个陶缸组合在一起,就是古代“缸葬”的必要道具。

看着儿子尽心尽力准备的陶缸,林观荣老爷子安心地笑了!

笑过之后,就是临别时刻!

2000年3月12日,75岁的佛教徒林观荣离世。

缸葬三年千日成佛,2003年起就被供奉的江西老头,现在如何

(孝心如何诠释)

三:阻力重重也不忘父亲心愿。

老爹去了,孝顺的林上水立马准备为老爹进行“缸葬”,完成老爹遗愿。

谁曾想,这“缸葬”还没开始,就有不少村民开始反对。

在村民们看来,“缸葬”有违传统礼仪,人死后讲究入土为安,更何况火葬也在执行和推广中,弄“缸葬”即不符合传统礼仪,也有悖火葬的推行,死后还折腾,真是没事找事。

不仅村民反对,就连寺庙中不少僧人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一看大家态度如此众口一词,林上水依旧不为所动,顶着压力给父亲安排“缸葬”。

他先是请来了工匠,按照古代的习俗,将老爷子穿的寿衣还有一张小木凳放在了大陶缸的缸底内。

随后就开始清洗老爹的遗体,将老爹遗体仔细擦拭过后,又用石灰涂抹了几遍。

清理完之后,他就恭敬地将自己老爹的遗体放进了缸内,让老爹安然坐在小木凳上,将双手搭在膝盖上,呈坐姿。

安顿好老爹之后,又将从亲戚那里找到的一筐好木炭,还有用黄纸包着的石灰粉,一起放进了大陶缸内,将大陶缸装满。

弄完这一切后,再将小陶缸倒扣在大陶缸上面,两个陶缸的接口处,用桐油和石灰搅拌而成的糊状物封住,以保证陶缸内部的完全密封。

就此,“缸葬”的所有准备工作完成。

随后林上水,将自己老爹的遗体连同两个大陶缸,放在了自家一个小房子里面,开始了等待。

至于要等多久,按照林观荣老爷子的说法是,死后封存一千天,就是肉身佛出现的时候,到那个时候,在将陶缸打开,在将遗体雕塑修饰一下,供奉在家中就成了。

缸葬三年千日成佛,2003年起就被供奉的江西老头,现在如何

(“缸葬”)

四:千日等待,重塑金身。

等啊等,等啊等,三年多转眼就过去了。

经过一千天之后,林上水准备为自己父亲开缸了。

早早听闻消息的乡亲们,一个个全部聚集在林家,指望见证这场景。

开缸之前,林上水其实心中也没底。

自己老爹说的办法有没有问题?自己操作是不是有问题?

怀着忐忑的心情,林上水慢慢打开了陶缸。

随着封口的泥灰渐渐剥离,扣口的小缸慢慢打开,林观荣的遗体重见天日。

一见里面的老父亲,林上水欣喜无比。

端坐在陶缸之内的林观荣,全身上下除了臀部还有水分之外,其他地方都干透了,相比进入陶缸的时候,除了遗体颜色稍许变黑之外,没有任何变化。

无数乡民也为林观荣老爷子高兴,念叨着佛祖显灵啊。

放下心来的林上水,高兴之余也开始了下一步。

这就是找人给老爷子重塑金身。

他慢慢将林观荣遗体取出,然后给遗体抹上厚重的石膏密封,将老爷子的遗体塑成了石膏真身像,随后又给这真身像穿上了衣服。

做完这一切后,依旧不放心的林上水,又用樟木刻了一个小一号的附身像。

然后,这两个雕像,就被林上水放在了自家二楼的客厅里面,陶缸则放在了另一个房间。

老爷子的遗愿完成了,孝子林上水松了一口气。

但流言蜚语和争议却依旧不断。

缸葬三年千日成佛,2003年起就被供奉的江西老头,现在如何

(争议)

五:无畏世俗眼光的林上水。

林家人给老爷子重塑金身,弄肉身佛的事,一传十十传百,传的周边人尽皆知。

十里八乡的村民知道了之后。

有的拍手叫好,说林家人孝顺。

有的持反对意见,说有悖传统还铺张浪费。

也是,虽然“缸葬”源自仰韶文化时期,历史悠久,在后续佛教传播之后,更是添加了不少传奇色彩,可这种安葬方式,必进是没人尝试的,少有的尝试者也大多是得道高僧。

不少人都说,这是破坏风水的事情,对于林家后人不利,不如让老爷子入土为安。

缸葬三年千日成佛,2003年起就被供奉的江西老头,现在如何

(乡土之情)

众人的非议和指责,林上水听在耳中痛在心里。

老爷子的最后遗愿就是“缸葬”,我要是不安排好,还谈什么孝顺咧?

而且这“缸葬”耗时耗力,花费也不小,两万多出去了,还受到乡亲们的责难,委屈的林上水只想哭。

眼见乡民们对林家越来越不待见,林上水只能一遍遍地解释和澄清,还专门找人跟大家伙说,这“缸葬”的由来和历史。

在不厌其烦地解释,还有林观荣生前的善举之下,流言蜚语虽然平息了,但曾经朋友不少的林家,却变得门可罗雀。

就连路过的乡民,都躲着林家门走。

这让林上水非常憋屈,但他依旧不忘孝顺自己的父亲,坚持供奉塑像,定期给老父亲上香。

这一坚持,就是近二十年。

林观荣为了让信徒能安然上山,用数年苦功换来两千层台阶,修了石板路。

林上水为了让父亲能安然去世,用三年幸苦换来肉身佛雕像,修了供奉殿。

这父子的深情传递,一为好心办善事,二为孝心办顺事。

从这角度看,林上水不亏名字中的上善若水之意。

缸葬三年千日成佛,2003年起就被供奉的江西老头,现在如何

(上善若水之意)

尾声:肉身佛的科学解释。

肉身佛,在信教之人看来,无疑是具有神秘色彩的事。

但并非不能科学解释的事情。

林上水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曾回忆说:父亲去世第三天,举行坐缸仪式时,他发现父亲的身体是软的。一般来说,人死后都会僵硬,而父亲则相反,很容易就抱进了缸内。而且,山西气候炎热,老父亲的遗体也没经过复杂的防腐处理,能在常温下保持多年不腐。

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在林上水认知中,是父亲长期修佛,修出的造化,让他能遗体不腐。

后来记者询问专家,算是获得了科学的解答,原来人死之后,确实会有一段时间的僵硬期,但一般都是24小时左右,过了48个小时,遗体就会变软。

这侧面解释了遗体变软的合理性,至于肉身不腐,则和林上水遵从林观荣叮嘱,进行了防腐处理有关。

让遗体腐朽的源头是潮湿和微生物,林上水在安排老爹坐缸的时候,在缸内放了石灰和木炭,这都是能吸收水分,杀菌防止微生物,不让遗体腐烂的材料,就连封口的桐油和石灰,也都有这样的功效,就连陶缸的封闭性,也比棺材要好很多,这一切才是肉身佛成真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看,林观荣这个没入佛门的佛教徒,为了自己的身后事,肯定研究了很久很久。

好人林观荣,孝子林上水,就用这别样的方式,诠释了父子深情。

直到今日,这深情依旧延续,老父亲依旧在全家供奉中。

最后来个互动吧!

作为局外人,对于他们的选择,你如何看?

缸葬三年千日成佛,2003年起就被供奉的江西老头,现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