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作者:阿鬥不傻

蘇聯史第三篇:十月革命後,1打14國,危機四伏的蘇俄如何反殺

文章7841字,應該算一篇文章說透一個時代,希望各位看得有所收獲。

前文可見:蘇聯史:1917年列甯的逆襲,從流亡國外變蘇聯國父,誰讓列甯成功

引言:

1917年10月25日(俄曆),阿芙樂爾号巡洋艦炮擊冬宮,随後大軍直入冬宮。

在付出5人死亡,50人受傷的代價後,偉大的布爾什維克赢得了勝利,列甯也在後續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上确定了俄國的名稱和政體。

這接連兩次會議成果斐然。

先是頒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二次會議)滿足了工、農、兵對于土地跟和平的要求,并承認了1917年夏秋之交,俄國農民自發奪取的土地、财産的合法性,擴大了在農民中的群衆基礎。後又陸續通過了《關于八小時工作制》和《勞工監督條例》等保障勞工權益的法令,滿足了勞工需求同時,擴大了在勞工階級中的群衆基礎。

工、農、兵聯合之後,新生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艱難誕生了。

可是這剛剛誕生的國家卻危機四伏,這危機四伏除了各種政策推進需要時間,問題多多外。

最關鍵的就是,外國人不認賬,敵人在入侵,内部有動亂,蘇俄是如何渡過危急時刻的?

今日就說說這三年内戰曆史!

一樣經曆無數波折,一樣多有跌宕,看着蕩氣回腸!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講話的列甯)

一:危機四伏。

新生的俄羅斯蘇維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說的話貌似沒人聽!

這沒人聽的因由也很簡單:你一剛出生的政權,如何讓人信服?

保皇黨蠢蠢欲動,西方恐懼與曾經大革命風潮的人也在尋思,魔盒引燃世界。

正是以,才有剛上台的列甯立馬訴求停戰,卻在停戰時遭遇了對手苛待和曾經盟友的嫌隙。

協約國做派非常幹脆,根本就不承認俄國蘇維埃政權的合法性,完全不鳥列甯,直接漠視。

至于同盟國,急于停戰緩和壓力的列甯,在德國哪也遭遇了蠻橫的對待。

自持武力強悍的德國人,正尋思占便宜、剁刀子。

拿出偃月刀毫不客氣地說:停戰行,你要割讓波蘭、割讓立陶宛、割讓烏克蘭,順帶賠個30億盧布就成了。

一看德國人這條件,蘇俄人氣炸了鍋。

以至于布爾什維克黨内反對聲不斷,不少人都表達了不同的意見。

簡言之一句話:條款太過分了,俄國完全承擔不起!

這其中,堅定的反對派就有列甯的親密戰友托洛斯基。

他的主張是,停戰可以,但合約萬萬不能簽署。

曆經環球旅行(流亡)才回國的司機同志威望很高,不少人也紛紛附和說:司機說得對。

一看這情況,列甯坐不住了!

他嚴肅地批駁了司機的建議,說:你們别鬧,最好還是立刻簽約,因為社會主義共和國剛剛誕生,繼續戰争隻會讓這個嬰兒送命。

這言外之意就是,剛剛出生的政權,就跟一個嬰兒一樣,舉措不當,就容易消亡,這個時候要做的是,用妥協換時間,用時間尋變局,在變局中求存、求發展、求強大。

說完這話,列甯還強調說,30億盧布賠款其實還好,割地勉強可以談。要是不停戰,弄得德國人繼續進攻,合約的條款隻會更糟糕!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戰前局勢圖)

雙方相持不下,列甯隻能發揮特長,不斷開會,不斷讨論,在一輪輪商議過後,列甯的意見依舊沒有多少人願意接受,黨内分歧實在太大了。

讨論久了,時間就拖延了,這一拖延,就到了1918年2月10日。

那天,德國派來的談判代表孤傲地說:蘇俄如果拒絕簽署合約,戰争就将繼續。

暴脾氣的托洛斯基一聽,立馬怒了,毫不客氣地說:誰怕誰,你真要打我們就讓軍隊複原,咱們繼續打下去?

德國人一看,不為所動地說:那就繼續打吧?

然後,德國人的進攻來了!

1918年2月18日,德國沿東線向蘇俄發起進攻,準備充分的德軍,将蘇軍打得節節敗退。

一看情勢危機,列甯在當天晚上召開緊急會議,要求繼續和談,卻還是遭遇了很多人反對,會議争吵了整整一個晚上,依舊無果。

最後列甯氣的大罵說:把戰争當兒戲,把革命斷送在德國人手中!曆史将會告訴所有人,是你們斷送了革命。

憤怒的列甯,用極為罕見的嚴肅語言,終于讓其他人清醒了過來。

2月19日,一封同意簽訂條約的電文擺上了德國人案頭。

看着這份電文,德國人不滿地說:這啥規格,這啥語句,太不正式了,太草率了,還是發的電報,你們把德國當什麼?必須重新嚴格草拟,親自遞過來。

忍受着屈辱,蘇俄人又準備了一份格式規整的協定,用最佳的外交禮儀,派人送了過去,指望能堵住德國人的口,讓他們停止進攻的步伐。

誰曾想,德國人卻得寸進尺,在後續數天依舊不斷進攻俄國,先後占領了了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部分區域,這兵鋒眼見就要打到彼得格勒了。

一看德國人的做派,承受壓力力主議和的列甯也怒了。

我都答應要求了,你們還打?真以為我是吉娃娃啊?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開戰不是不行)

二:告人民書《社會主義祖國在危急中》

看着步步緊逼的德國人,坐不住的列甯,終于放出了大招。

長久的鬥争經驗讓他明白,所有的和平也好,協定也好,都要經曆血與火的考驗,槍杆子裡面出政權,不打是出不了的。

2月21日,列甯起草了一份告俄國人民書《社會主義祖國在危機中》,号召所有人一起,保家衛國。

這是部分原文:為了使疲憊不堪、瘡痍滿目的國家免除新的戰禍,我們願忍受最大的犧牲,向德國人聲明我們同意接受他們提出的媾和條件。 我們的軍事談判代表已于2月20日(7日)傍晚離開列日察到德文斯克去了,可是到現在還沒有回音。

德國政府顯然是在拖延答複,它顯然是不願媾和。德國軍國主義履行各國資本家的委托,要扼殺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勞工和農民,要把土地歸還地主,工廠歸還銀行家,政權恢複君主制。

德國将軍們想在彼得格勒和基輔建立自己的秩序。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處在萬分危急中。

在德國無産階級尚未行動起來和取得勝利之前,俄國工農的神聖義務,就是要奮不顧身地保衛蘇維埃共和 國,抗擊資産階級帝國主義德國的龐大軍隊。

這應該算是蘇聯人民的第一次的衛國戰争,巧合的是,對手也是德國!

這告人民書的提出,也讓心懷世界革命初心的斯莫爾尼宮革命者們,在嚴峻的現實面前,第一次集體認同了自己是俄羅斯這個民族國家執政者的鬥争現實。

這一點非常關鍵,隻有擁有民族認同的底色,才能讓泛化的社會主義鬥争有了具體的目标,進而提高整個國家的凝聚力,因為一步步來才是真理。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當時的俄文報紙)

當時的蘇俄,雖然保皇黨和不滿者組織的白衛軍橫行在蘇俄,可不斷高漲的蘇俄革命運動,也讓不少知識分子認識到革命的正确性。在十月革命後,全俄國3%的俄國知識分子選擇了加入布爾什維克,還有更多的知識分子,雖然沒有加入,卻願意為蘇俄政權服務,擴大的群衆基礎,讓蘇俄并非孤軍奮戰。

不少知識分子和軍官,都在看到蘇俄的頑強之後,對這個新生的政權刮目相看,德國的進攻,也讓這群人升騰起了國家情緒。

2月23日,宣言過後僅僅兩天,無數踴躍參軍的志願者讓蘇俄有了一隻雜牌新軍:工農紅軍誕生了,這一天再後來也被稱呼為紅軍節。

随後這支軍隊,在距離彼得格勒僅僅250公裡外的普斯科夫(俄羅斯西北部古城)順利擊退了貌似強大的德軍。

眼見打赢了,不願意繼續戰争的列甯,尋思繼續和談,因為脆弱的蘇俄經不起戰争。

誰曾想,這打輸了的德國人依舊咄咄逼人,居然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割讓的土地更多了不說,還要求蘇俄軍隊全部退出烏克蘭。

末了還悠悠地說,你們隻有48個小時回複時間。

這最後通牒,弄得列甯頭大不已,隻能繼續開會讨論。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斯大林和列甯)

會上,頗有李逵風範的斯大林強硬表态:簽約、簽約,簽個啥鳥約?繼續打啊,打赢了不就好了嗎?

這說法,讓列甯忍不了了,以退為進的他說:别胡鬧,你們再這樣,我就直接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員會。

這做派,讓不少人安靜了,但還是有人指責列甯的軟弱。

主張強硬的斯大林甚至問列甯:弗拉基米爾·伊裡奇!您辭職是否意味着事實上退黨?

列甯聽完,表達了不是退黨,但拒絕和談是錯誤的意見,堅定地說:如果不簽字接受條件,三個星期後你們就得在蘇維埃政權的死刑判決書上簽字。

肉眼可見的威脅,前途未蔔的戰争,還有列甯的堅持,讓主戰派們勉強同意了繼續談判。

經過數天拉扯後,著名的《布列斯特和約》在3月3日簽署。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合約簽署現場)

按照這份合約的規定,蘇俄損失慘重:高達100萬平方公裡領土的割讓,三分之一總人口的損失,無數工業區農産區的沉淪,無疑是不可承受之痛。

看着這苛刻的合約,布哈林等人忍不住出言反對。

也對,失去了這些領土、人口和工農業産能,除了讓德國勢力更大之外,德國如果不守信用,蘇俄的處境将更加危險。

但看透德國的列甯明白,一戰戰場已經在此消彼長,美國的參戰,讓看似強悍的德國,也不過外強中幹而已。

然後,他對布哈林說:如果不是簽了合約,你根本沒機會在這裡跟我胡扯。

這話貌似有道理,很有道理!

布哈林沉默了,就如斯大林一樣,沉默了!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布列斯特和約》)

三:襁褓中的自救,最缺的是時間。

在反對者沉默過後,列甯開始發号施令準備自救,這自救的手腕也層層遞進。

首先是遷都:将首城從臨近德國的彼得格勒,遷到了俄國核心東歐平原的莫斯科,搬進克裡姆林宮的列甯終于舒了一口氣。

其次是改名:将布爾什維克黨正式改為俄國共産黨,簡稱俄共(布)。

最後是建軍:列甯為了擁有自保的力量,委派托洛斯基在之前紅軍的基礎上,組建正規的紅軍,強化國防力量。

這一系列做派,讓蘇俄政權稍許穩定,但國家機器的運轉依舊問題多多。

成立之初的蘇俄政權,更多地依靠黨組織在行使政府職能,因為缺乏當家做主的經驗,加上社會危機的泛濫,讓内部問題不斷。

軍事上:軍隊百廢待興,戰略資源生産出問題,後勤補給缺失。

經濟上:金融市場混亂,物流癱瘓,黑市活躍,工廠接連倒閉,糧食奇缺,就連供暖水電都陷入困境。

政治上:國内到處不斷出現的反蘇運動,還有高企的犯罪率,也讓人頭疼。

如何做怎麼辦?答案也很簡單!組織結構,武裝鬥争,統一戰線。

組織機構上,蘇俄通過群衆舉薦群組織考核的方式,短時間提拔了不少人才, 補充到了政府各個部門之中,完善了政府建制。

武裝鬥争上,招收大量武裝勞工,将勞工民兵改組成地方軍,鼓勵黨員和積極分子踴躍參軍,完成了軍隊規模的擴大。

統一戰線上,這是蘇俄強項,《真理報》出征一般無往而不利。

這三重舉措,如果有時間完全落實到位,蘇俄應該可以渡過困難開局。

但别人不會給蘇俄太多時間啊?

因為戰争又來了!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以戰止戰)

四:不是你避戰,戰争就會走遠?

蘇俄在跟德國簽署了合約,退出一戰之後,徹底激怒了協約國。

蘇俄工農運動的底色,也讓西方資本主義強國們,有了天然的戒備。這戒備,在誕生之初或許還在觀察,但在蘇俄完成初步穩定,并選擇媾和之後,讓他們徹底坐不住了。

眼見蘇俄内部的白衛軍不給力,一場多國幹涉和侵略開始了。

在蘇聯廣袤的領土上。

北方,有來自英、法、美的幹涉軍,在摩爾曼斯克登陸,扶持白衛軍,摩拳擦掌準備幹架。(1918年3月6日)

東方,日本部隊也夥同美國和英國幹涉軍,在海參崴登陸,圖謀不軌。(1918年4月5日)

中亞和高加索地區,協約國軍隊也開始進攻,就連處于戰敗前夕的德國人,再看到不少人入侵蘇俄之後,也公然違背《布列斯特和約》,夥同奧斯曼土耳其一起,在4到5月間,先後侵占了克裡米亞和南高加索。

中西部,則是由五萬奧匈帝國俘虜組成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他們在經西伯利亞遣返途中發動叛亂,先後占領了伏爾加河中遊、烏拉爾、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

南部,由大量反蘇俄商人、投機分子、地主、軍官、政客、等組成的反蘇同盟,也在高爾察克、尤登尼奇、鄧尼金等人上司下, 将白軍的聲勢弄的越發壯大,控制了伏爾加河下遊的城市,并在烏法成立了所謂的臨時政府。

高爾察克,後續更是脫離臨時政府,自己組建了一隻軍隊,失去了臨時政府掣肘之後,部隊規模擴大到了15萬人,并發起了對蘇俄控制區的大規模進攻。

當時幹涉蘇聯的有多達14個國家,可謂僅次于抗美援朝時代的,對單一國家聯合作戰!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當時的蘇聯狀況)

這四處漏風,到處冒煙狀況是啥樣子?答案,蘇俄大廈将傾。

截止1918年夏天,蘇俄失去了四分之三的領土,全國5400家兵工廠,有3400家在敵人控制中,交通全部癱瘓,大部分産糧區都是敵人的控制範圍。

失去了兵工廠,等于失去了武裝可能。

失去了交通線,等于失去啦機動能力。

失去了産糧區,等于失去啦後勤補給。

這三重失去,讓蘇俄面臨極端的困難境地,按史料的說法就是,最困難的時候,每個人每天隻有60克面包口糧,大概一口就吃完了。

戰火遍地,到處動亂不說,就連治安也不好,上司人也頻繁遭遇暗殺。

比如列甯同志就是,在一處工廠發表演說的時候,就遭遇了槍擊,差點殒命。

這持續不斷地暗殺運動,還有治安問題,以及動亂疊起,讓蘇俄不得不亂世用重典,采用強力舉措,懲戒犯罪行為。

諸如将犯人送至勞動營啊,宣布鐵路國有化,組建鐵道工程兵啊,沙皇一家,也是在這個情況下,被人擅自做主給殺掉的。

被暗殺的列甯,讓蘇俄人同仇敵忾,随後頒布的《将蘇維埃共和國變為軍營》決議,更是讓所有人都有了保家衛國的義務。

随後,就是那絕地反擊時刻。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全名動員)

五:絕地反擊。

1918年末到1919年初,重整旗鼓的紅軍,多路出擊,先後解放了左岸烏克蘭、頓河州、南烏拉爾、申庫爾斯克。

紅軍的接連勝利,在協定國内部爆發了反對幹涉蘇俄戰争的運動,接連運動過後,法軍和希臘軍隊最先撤退,敖德薩、赫爾松、尼古拉耶夫、塞瓦斯托波爾紛紛光複。

随後蘇聯英雄米哈伊爾·伏龍芝又在1919年跟高爾察克和鄧尼金的對戰中,取得光輝勝利。

不甘失敗的白軍,在1919年3到4月間重振旗鼓,高爾察克率軍接連突破蘇俄防線,占領了一大批諸如烏法、沃特金斯克、奇斯托波爾、布古利馬、布古魯斯蘭....等城市,切斷了紅軍和土耳其斯坦的聯系,東方戰線有潰敗迹象。

關鍵時刻,蘇俄号召全國力量抵抗高爾察克軍,踴躍參軍的人們,讓東方面軍人數增加到了14萬人,有了反擊的可能。

随後東方面軍,兵分兩路,成了南、北兩個戰役叢集,分兵合擊。

南方戰役叢集,在1919年4月28日發起反攻,6月就前突到了烏拉爾山前地帶。

北方戰役叢集,在1919年5月25日發起伊熱夫斯克-沃特金斯克戰役,随後解放伊熱夫斯克。

東線反擊打的好,西線戰況卻有點緊張,不過這難不倒頑強的紅軍,

随後的戰場,紅軍一步步扭轉戰局,後方知道消息的列甯非常欣慰地說:我的故鄉辛比爾斯克的收複,是包紮我傷口的一條最有效最理想的繃帶!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列甯)

六:列甯的督促。

這話語,越傳越廣,讓報紙上出現了不少歌頌列甯的聲音,看過報道以後,列甯不滿了!

叫來自己的辦公廳主任,問他:

您看報上寫了些啥?都不好意思去讀。說我這樣那樣,把什麼事都誇大,把我叫天才,說我是特殊人物。這裡還有一篇莫名其妙的東西:集體希望,祝願我健康。真可怕!怎麼會這樣?

我們一生都為在思想戰線上反個人崇拜而戰,這裡突然出現個人崇拜!這是無論如何不行的。

主任一聽,立馬解釋說,這是人民表達對你的愛戴啊!我們每天無時無刻都在收到祝願你早日恢複健康的電話、電報和信件,報紙不過是如實呈現而已。

聽完這話,列甯說:這種情況應該立即制止,要用更巧妙的方式,不影響大家情緒的方式,更有意義的材料來.......

這是列甯宣傳戰線的督戰,不要弄個人崇拜,要實事求是。

除了宣傳戰線之外,其他方面列甯也在督戰,這其他方面,最直覺的就是後勤問題。

當時的蘇俄,在接連征兵之後,紅軍規模在短時間内擴大到了數百萬之巨,也讓一個困境出現了,那就是糧食不夠吃?

糧食不夠吃咋辦?列甯認為,蘇俄糧食是夠的,就是投機商人和富農囤積居奇造成的短時間困境,為了戰争的需要,必須禁止糧食運輸車買賣,一切為了勝利。

随後人名委員會頒布了《餘糧征集制》法令:要求每一個農民,在一周内交出全部餘糧......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餘糧征集制》,還有戰時共産主義政策的接連出爐,是一個宛如七傷拳一樣的法令!

從正面看,他短時間内,讓蘇俄糧食庫存猛增,也讓紅軍沒有了後勤問題。

從反面看,卻開了一個不好的頭,讓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降低了,弄的蘇聯糧食減産嚴重。

大面積耕地減少和農民積極性降低點根源就是,生産多少都征集了,努力有啥用不如躺平。

後續這餘糧征集制進一步擴大, 從糧食到肉類,幾乎涵蓋了生活必需品的方方面面,所有東西都按需配置設定,人人一樣,全國甚至連貨币都不需要了。

戰時共産主義就這樣,用無條件服從的方式,換來了全國供應的保障,用統一思想,配置設定一緻的方式,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換來了最後的勝利。

1919年7月,英美軍隊被趕出來蘇俄,紅軍繼續進攻,解放烏拉爾。

1919年11月,紅軍擊敗了鄧尼金的白軍,收複失地,肉眼可見的恢複元氣。

戰争打到這裡,基本上就要結束了。

高爾察克和鄧尼金都成了昨日黃花,外國幹涉軍也紛紛撤退,如果不是橫生枝節的話。

那麼這橫生的枝節是什麼?答案是波蘭!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波蘭軍隊)

七:波蘭的進攻和落幕。

波蘭是俄國世仇,這點大家都知道。

這仇恨因為沙俄時代的大北方戰争,還有後續的三次瓜分,可謂深入骨髓。

但新生的蘇俄對波蘭其實态度還不錯!

在一戰落幕之後,消失一百多年的波蘭,在各方博弈之後,基于法國戰略緩沖墊需要複國了。一看波蘭複國,列甯在第一時間就代表蘇俄,承認了波蘭的獨立主權,并且表達了支援的态度,結果卻遭遇了反戈一擊。

可複活的波蘭,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英法支援下,參加了入侵蘇俄的戰争,原因則是,好怕蘇俄的信仰引燃自己國内的動蕩,眼見蘇俄弱勢,可以占便宜。

1919年4月,波蘭入侵立陶宛占領維爾紐斯,5月波蘭進攻烏克蘭。

當時蘇聯紅軍的主力,都在應付内戰,沒時間搭理波蘭,這就讓波蘭的侵略野心越來越大。

5月7日,波蘭軍隊在攻克烏克蘭基輔之後,蘇聯紅軍終于在伏爾加河地區徹底擊敗高爾察克和鄧尼金,将他們趕到克裡米亞之後,才有多餘的力量對付波軍。

随後,蘇俄紅軍,讓波蘭人認識到了,自己的戰鬥力有多麼拉胯。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紅軍元帥圖哈切夫斯基)

高達80多萬的紅軍,兵分兩路大舉進攻。

西方方面軍在圖哈切夫斯基指揮下,配合布瓊尼的西南方面軍南北并進,一口氣将波蘭軍隊擊退到寇松線以西。

越打越瘋的紅軍乘勝追擊到了波蘭華沙。

列甯認為,長期被壓迫的波蘭勞工、農民,一定會站出來支援自己,到時候不僅能解放波蘭,還能狠狠地震懾歐洲國家,随後讓紅旗飛揚。

可打到華沙之後的紅軍,卻遭遇了一場慘敗。

獲得英法支援的波蘭,在華沙城下絕地反擊,就連波蘭農民也紛紛反對紅軍進攻,這長久的仇恨,讓他們對列甯的說法,不甚感冒!

紅軍在損失了十多萬人,被俘10萬人後,失去了繼續進攻的銳氣。

一看紅軍失去了銳氣,英國和法國還有波蘭也沒了繼續打下去的勇氣。

英法說,别打了吧?

你不是就要承認嗎?我們承認你就行了,大家各退一步呗!

經曆動亂,還有持續三年多戰争的列甯也明白,蘇俄不能在繼續打仗了,就接過了這台階。

不久後,波蘭和蘇聯達成《裡加條約》,蘇聯在付出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一部分領土後,換來了和平,這部分領土,就是二戰前蘇聯從波蘭拿走的領土。

隻是這和平的背後,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紅軍戰俘的遭遇!

根據解秘資料統計:在華沙慘敗後,有大約4.5萬到8.5萬紅軍(資料統計不不全)戰俘遭遇了波蘭的屠殺和虐待,這段鮮為人知的曆史,在西方根本無人提及。

或許在西方人看來,俄國的灰色牲口大軍,根本不算人,隻有卡廷死的才是人!

從這個角度看,就懂了二戰時卡廷慘案發生的因由了?這是屬于蘇聯紅軍的複仇。

最後不得不吐槽一句:波蘭的曆史,就是一個裹腳布的瘋子曆史。

一戰結束後的他,先是從德國奪走了但澤走廊,後又在蘇聯哪裡弄了不少地盤。

弄的跟兩方都有領土沖突,更奇葩的是,在1938年二戰德國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戰争中,波蘭還趁火打劫,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切欽地區,跟德國一起成了入侵者。

當然那都是後話了,完成合約之後的波蘭,又一次成了所謂的東方前線,就如當年當歐洲之盾時一樣,隻是這盾牌,早就沒了堅固。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二戰波軍)

尾聲:

進攻波蘭最後的慘敗,是值得列甯等人深切反思的問題。

當時的歐美,到處都有被壓迫的無産階級和勞工農民,但蘇俄不能操之過急,因為弱小不是社會主義,窮困也不是社會主義。

認知明白了的蘇俄人,開始了反思和經濟建設的節奏。

至于列甯在1917-1920做對了什麼,看明白三大法寶,組織建設,統一戰線,武裝鬥争,也就懂了。

至于第四篇的主題了,叫什麼名字還沒想好,等釋出的時候再說吧!

蘇聯史:危機四伏的1917-1920,列甯做對了什麼,才反敗為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