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长怎么做,才能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当父母在不告知小孩的情况下,突然离开,孩子不知道父母啥时候再次出现,心里就会想,父母是不是不要自己了,这时的TA就会选择哭泣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家长怎么做,才能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一词是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最先提出的,后来由心理学家哈利·哈洛,做了一个很著名的猴子实验,来验证这个理论。

哈洛将小猴子与它们的母亲隔离开来,并将两个假妈妈安置在小猴子的笼子里。这两个假妈妈,一个是用钢丝做成的,胸前放着一个奶瓶;另一个是用法兰绒包裹的,没有奶瓶。

没想到,小猴子在饿得时候,才跑到钢丝妈妈身边喝了几口牛奶,然后又快步跑回来紧紧地抱住了绒布妈妈。

按照“有奶就是妈妈”的原则,小猴子的做法显然是不合逻辑的,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很正常的,因为绒布妈妈是温暖的,是温暖、柔软的。

家长怎么做,才能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残酷的事实是,这些猴子长大后,不仅无法融入正常的族群生活。它们性情冷漠,而且拒绝与任何种类相处和交配。

这项有点残酷的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仅仅喂养孩子是不够的。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陪伴,孩子才能感到安全,过上幸福的生活。

所以我们父母应当了解孩子的生命发展特征,用稳定的情绪跟孩子表达爱意,在精神上照顾和理解孩子,使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家长怎么做,才能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才能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呢?

1、在孩子面前,给孩子营造一个家庭和谐、父母相爱的家庭氛围;父母积极乐观,正直勇敢。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尽力鼓励孩子自己做,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强会增加孩子的自信。

3、不拿孩子跟别家孩子比较,鼓励孩子做自己,告诉孩子,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是都在他身边,都是爱他的。

4、多给孩子尝试、体验和冒险的活动机会,不管孩子做的如何,都包容他的错误和失败。

5、不管什么时候都相信孩子,不是孩子做得好,让我们相信,而是我们的信任让孩子做得更好;相信“相信”的力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