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健康报记者 梁露露
北京冬奥会各项赛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奥运选手们在赛场上纵情“飞翔”,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冰雪运动的魅力,特别是滑雪这项速度与激情并存的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热捧。

骨科医生调侃:雪道尽头是骨科
在“3亿人上冰雪”的规划和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近几年滑雪爱好者越来越多。
时代数据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19~2020雪季财年(一雪季的统计时间为当年5月1日至下一年4月30日)的滑雪人次为1045万;到了2020~2021雪季财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了2076万,同比增长98.7%。
滑雪运动本身带来的刺激和快乐,的确让人欲罢不能。家在新疆的滑雪少年阿尼玛·泰,戏称当地人自带滑雪技能。
“当速度加快之后,那种飞速前进的感觉太爽了,让人流连忘返。而且滑雪是社交属性比较强的一项运动,通过滑雪认识的朋友性格更开朗,也更容易相处。”同时他表示,在滑雪过程中受伤也是常事。
滑雪运动移动速度快,地面光滑且动作控制难,场地突发情况多,即使是专业滑雪运动员,也难免遇到突发情况。
前几日,年仅18岁的奥运选手杨硕瑞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资格赛前热身训练中受伤。
作为滑雪爱好者的普通大众,更应注意自身安全。
微博上就有骨科医生发文说:今天9台手术、7台是滑雪滑的,4个前叉撕裂(前交叉韧带)、1个髌骨脱位、1个踝关节受伤、1个半月板损伤。
他感慨,滑雪运动受伤的概率较高,雪道尽头是骨科。
热身不足和动作变形易引发滑雪损伤
河南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副院长王上增告诉大河健康报记者,对于普通滑雪爱好者来说,前期的热身不足是引发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滑雪场温度低,人体肌肉的热能消耗比较大,对身体素质要求高。
专业运动员几乎每天都在练体能,而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补充。
对滑雪爱好者而言,充分的热身可以激活肌肉,加强全身的血液循环,调动机体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
慢跑、弓步抬腿、扩胸运动、高抬腿及下肢拉伸,都是王院长推荐的热身动作,建议热身时间在20~30分钟。
同时,河南省中医院骨病二科副主任中医师董良杰提到,滑雪动作变形也是引发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在滑雪过程中,身体协调性、稳定性及平衡能力不足,在速度过快、遇到障碍等突发情况时,不能及时调整动作、快速反应,极易引发运动损伤。
他提醒,滑雪爱好者应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增强力量的稳定性、身体的协调性。
另外,两位专家提醒大家,器材、伤病、心理素质等因素也会引发滑雪损伤。
不同滑雪类型,可能引发的损伤部位也不相同
“雪道尽头是骨科”话题中,有网友调侃:“这个话题不严谨,我们以亲身经历说明,雪道的尽头也可能是细分的运动损伤科,或者手外科。不信你们看,医院的手外科“生意”可好了。”该网友还分享了自己就诊后的手部包扎图。
有骨科医生发文:“最近收集到各种滑雪摔断骨头的案例,几乎囊括了所有你说得出名字的骨头。”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医学运动科康复治疗师孙岩表示,对于单板滑雪和双板滑雪来说,单板容易损伤肩关节和脊柱,而双板容易损伤膝关节。
单板滑雪的难度更高,对人体平衡性要求也更高。在运动中失去重心后的调整范围不如双板,所以摔倒后肩关节和脊柱最容易受伤。
而双板滑雪通过膝关节蹬伸获得速度和变向,如果臀肌力量不足,膝关节外撑不够,膝关节很容易“内扣”造成前十字韧带和半月板损伤。
从下肢运动链来看,踝关节的灵活性性被雪鞋所限制,如果髋关节灵活性也不足,膝关节也是容易损伤的部位。
“对于难度较大的跳台和技巧类的滑雪项目来说,通常从高处跃下利用重力获得比较大的初速度,然后跃起在空中停留进行各种翻腾、旋转等高难度的动作,最后还需要平稳落地。在这个过程中,落地的环节就是最容易出现损伤的,甚至出现身体多个部位的摔伤。”孙岩提醒。
滑雪时应注意这些事项
作为滑雪爱好者,除了做好日常训练和滑雪前的热身运动,还应注意哪些事项才能将运动损伤降至最低呢?专家给出了答案。
- 选择护具。一般的滑雪场都有防护装备,也可在滑雪前自行准备护肘、护膝、臀部护具等,可以在跌倒时起到预防软组织损伤的作用。
- 注意休息。滑雪是体能消耗较大的运动,休息、睡眠不好会导致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相对下降,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 节奏要先慢后快。滑雪时,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提升速度。滑行时做的动作也一样,要逐渐加码、逐渐加量。
王上增提醒,滑雪过程中,一旦遇到运动损伤,首先要自己评估一下伤情,判断是否能够站立:
- 如能站立,且四肢活动并无大碍,则注意休息与保暖;
- 若不能站立,应顺势躺下,寻求他人帮助;
- 若听到“咔嚓”声,并伴随患处疼痛,特别是当患处位于下肢时,应立即停止活动,等待专业救援。
本文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部分图片来自微博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