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作者:杨玉墨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豫西人文摄影 头条独家发布

人生事多有不如意!王大爷出生时就没有见过父亲,是在大伯照管下长大,12岁娶了比他大5岁的妻子,38岁时为名请命,跟领导吵架遭诬陷,被撸去职务关了一个月黑屋,养育7个子女,老来却喜欢独居陋室,闲暇编竹篮,春节摆摊写对联……85岁高龄,每顿能吃两碗玉米饭,回顾一生,大爷只说:“脑子不糊涂,能吃能干,我过得比神仙都美……”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河南省西部,百里沟马石村,村广场附近大都是独户小院两层楼,而广场的一角,却孤零零矗立着三间瓦房,一位老人佝偻着背,正在院子里烤火取暖。

农村人常说:撂天地烤火一面热。而实际上只要不是雨雪天气,农村老人们更喜欢在院子里生上一盆火,看到路过的行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喊上一嗓子:“去哪呢?烤烤火来吧……”

就这样,我们被大爷喊到了火堆旁。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大爷名叫王同运,说起来竟是村子里的“能人”。都说人过50不学艺,王大爷却在50岁的时候走村串乡编竹器,补贴7个孩子,就在3天前,还收到两个大竹篮的定金。

王大爷很健谈,也许是因为春节前后大雪封山的缘故,很久没有人来他的小院闲聊,打开话匣子,就把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讲给作者听。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王大爷出生于1938年10月,父辈兄弟两个,当时国军和日本侵略者作战,需要经常补充兵员,王大爷的父亲在当年8月份被当地甲长抓了壮丁,强行带走。“我要是早生俩月,还能见见我爹。我爹出去后,一直到现在,再没有下落,究竟是活着,还是死了,俺没有人知道……”

在本家大伯的照顾下,孤儿寡母勉强过活。大伯无儿无女,童年时期的王同运是家里唯一的掌上之宝。王大爷说:“那时候我妈带着我,要是敢叫我摔一跤,身上磕青了,磕破了,我妈就不敢回家。我伯打完我娘日噘【数落的意思】她,两家就我一个,通是娇哩……”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王大爷读书读到小学6年级,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在学堂生活的粮食,只好辍学。大爷告诉作者:“我自小写字好,不上学了,俺那老师来家里喊叫两回。头一回,我伯想办法弄了2斤蜀黍【玉米】糁,给我拿着,吃完可就没有了呀。咱家里平常吃的都是树皮野菜,我去学才拿玉米糁。后来吃完了,弄不来粮饭【指玉米、小麦之类加工过的粮食】,老师再来喊叫我,我贵贱不再去。我说:这世上不识字的人那么多,人家不都活着,也没见谁不认字就笨死了。老师看劝不动我,也就不再管。从此,谁问我上的啥学,我都说是西百里沟农业大学毕业,哈哈……”

辍学之后在家没事干,作为家里唯一的独苗,大伯也不让他到农田劳动,好在当时有汝州来的席匠父子,看中了王同运的聪敏,打算教他学编苇席。大伯却担心席匠把侄儿拐卖,学了2个月,找借口回家成亲,结束了学徒生涯。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当时正值解放前夕,国民党残余势力召集地痞流氓、山中土匪成立“游击队”,偷粮食抢女人,无恶不作,附近村子一个18岁的黄花大闺女就被“游击队”强行携裹到山上,跟十几个土匪生活了2个多月,怀孕后被活埋在枯井里。当地有女儿的人家人心惶惶,无不想方设法尽快把女儿嫁出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12岁的王同运结婚了,新娘比他大5岁。大爷说:“我那时候还是娃子蛋哩,在外头耍,瞌睡了躺到草垛上就睡着了,俺媳妇还得给我抱到屋里头。俺俩过了一辈子,没吵过架也没红过脸。她7年前走了,给我生了4个儿子,3个闺女,老大今年也都60多了……”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1966年,28岁的王同运和大伯分家,自己上山砍椽子,盖起了3间瓦房,第二年又盖起了两间厦子。当时讲“成分”,从小没有父亲,家里更是没有半间草房的王同运是村里的“优秀贫农”,再加上上过几年学,经村民选举,担任大队会计一职。

为了增加大队的经济收入,70年代初,他们在村子后面的山上开了一个萤石矿洞,当年盈利超过5万元,作为会计的王同运获得过县里的表彰,后来萤石矿收归公有。王同运带着23名村民,在另外一条山沟重新开了一口矿洞,刚干了一个月,又被驻村的干部阻止,说应该收归公有。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王同运和驻村干部据理力争,那干部说不过他,转身跑到公社举报,诬陷说:“王同运搞资产阶级尾巴,不服从领导,不仅辱骂驻村干部,还动手打人……”

王大爷说:“都是干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发生争执很正常,我会敢动手打人?哎,不巧正赶到点子上,抓典型哩。头一天回来,第二天就给我关到一间屋子里头不叫出来。”

多年之后,王大爷才知道,当时全公社的大队干部正在开会,那个驻村干部举手发言说自己挨打了,尽管熟悉的其他村大队干部摇头不信,公社领导却很恼怒,立即安排人带上绳子,就要绳捆王同运游街批斗。在多位熟人的劝说下,才在第二天关进“小黑屋”。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豫西人文摄影 头条号独家发布

“那是生产队仓库,3间瓦房,里头用竹竿编编钉到门框上,不叫我出来。给的有煤油灯,有白棉纸、毛笔,叫我写检讨呢。咱家真是啥都没有呀,说我是暴发户,五类分子,写不出来只管关。后来还组织全公社社员来参观,这就是暴发户的下场,哈哈哈……我胡子老恶,两三天不刮就长多长,一个月没洗过头发没刮过脸,头发多长胡子也是多长。有那人来看看说:这是一个野人么,是啥暴发户。哎,说这话也不中,也得挨批斗。哎呀,那是玩活人呢。后来,俺生产队队长说:同运,俺都知道不是你的错,也不敢替你说话,要不这样吧,你放羊吧,往坡上一钻,他们也找不着你。”

王大爷于是赶着生产队的羊群,白天上山放羊,晚上在家学习编竹篮,没想到席匠的手艺没学会,却套用在竹编上面了。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放了7年羊,后来土地下放,包产到户,也没人再说我五类分子的事了。”王大爷说因为当时搞批斗搞的厉害,好几年时间,不管什么匠人都没有了,家里需要个竹篮装粮食也找不来匠人。于是趁着放羊的间隙,王大爷砍回来竹竿,尝试编了几个小篮子。

“才开始编的不中,我自己看了都想扔到沟里头,后来编多了,慢慢也像那回事了。编竹家什主要是劈竹篾么,只要竹篾劈好了,编出来就板正……”刚开始编小竹篮,后来编大竹篮,竹筐,就连附近村子的人家也请他到家里编农具。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王大爷介绍说:成熟的匠人通常两天编一个能装50斤的篮子,他性子急,一天必须编完。手工费从最开始一天2块钱,慢慢涨到20多元。细蔑的竹筐,不漏水的堡箩,王大爷都编过。

2016年,王大爷走村串乡来到附近的一处山村,发现当地村民大部分已经离开山村,搬到了镇上生活,一天转了5个小村落,也没有一家需要编竹器。大爷回家后对大儿子说:“不中了呀,看来我竹匠也要退休了……”

儿子劝他说:“现在塑料做成的编织袋、塑料筐轻便又耐用,竹家什用的少了,不编了咱歇歇,你耐烦写字,过年多写两幅对联卖卖也中。”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说到写对联,王大爷又笑了。

他说:自己写对联卖对联已经快50年了。自从1975年被“参观”,王大爷就和驻村干部赌气,他说:“我那时候38岁,脾气躁,咽不下这口气,心里头想着,你不是说我是暴发户么,叫全公社人来参观,那我就过年写对联,专门往人多地方去,叫大家都看看,我王同运到底是死贵人还是好人。”

2022年春节前,因为疫情和下雪,镇上没什么人赶集,王大爷卖对联的摊位就摆了两天,就回家了。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竹园距离他家有三里多地,王大爷好几次到竹园查看,竹林上面还有积雪,他打算过几天再去砍一些竹竿,回来编几个大竹篮。

“人说话得算数,合峪那边种药材的捎信叫我编几个大竹篮,我答应了,就得给人家办成。我这一辈子,活80多年,咱不占公家便宜,不占别人便宜,家里啥没有了,自己想门儿做。啥都是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你说是吧?”

85岁大爷晚出生两个月没见过亲爹,养大7个孩子,却喜欢独居陋室

“娃子们是怪多,都出去了,这儿一个那儿一个,他们知道我是闲不住的人,逢年过节了回来看看我就中了。我现在吃着是跟着俺老大,离这儿二里路。这边场面大,编竹活有地方,该吃饭时候就回去了。初六那天,光孙女外孙女就回来十好几个,都回来瞧我哩,这怪好。我现在一顿还能喝两碗玉米糁饭,暂时死不了,编竹活也不是老累得慌,再干几年还没事。人活着,就得有事做,光吃饱了不干活,那活着还有啥球意思?”

离开的时候,王大爷再三叮嘱:“再来了,还来寻我拍话,我成天都在家。今天来连口水也没喝,老对不起人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