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秘诀竟是让孩子"做家务"

作者:塔木德富豪会

近日谷爱凌的大火,顺带着让她的妈妈谷燕也火了一把。

其实说起来,目前谷燕应该是“海淀妈妈”中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了。

在中国的教育江湖中,产自北京的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绝对可以称作鸡娃内卷的鼻祖,在大众印象里,她们几乎各个都是海归精英;每天给孩子当保姆、当司机、当助教、当陪读,哪怕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垄断给孩子,将自己的需求降到最低,也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外人看来,她们简直魔怔了,但在这群精英妈妈的圈子里,没有最拼,只有更拼,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当然,看到这里,可能不少父母要开始焦虑了,谷爱凌的妈妈谷燕虽然并不是”虎妈“的典型,但她本身家境优渥,世代精英,甚至不夸张的说,谷燕的起点甚至是很多普通家庭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终点,所以谷燕的例子也并不具有普遍性,那难道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就再难”逆袭“了吗?那贫困家庭呢?岂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不,教育不应该产业化,这位以人格教育为首要的华裔妈妈,让我们看到了即便出生贫苦,只靠“家务”也能培养出十分优秀的孩子。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主人公,从小生活在马来西亚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她17岁时,移民到了美国,由于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她也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也没有钱。

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女人,却培养出了三个十分优秀的儿子!

她的大儿子,Justin,毕业于世界前十的耶鲁大学,在攻读物理和心理学的同时,他创建了Twitch。2014年,Twitch以9.7亿美金的价格被出售给了亚马逊。

二儿子Daniel创办了Cruise公司,研发自动驾驶汽车,2016年,通用汽车以超过10亿美金的现金和股票收购了Cruise公司。

一个家庭里面能出一个亿万富翁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她家居然有两个!小儿子虽然不是亿万富翁,但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软件工程师。

看到这里,实在是忍不住好奇,到底是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呢?

媒体采访时,大儿子Justin和二儿子Danie都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小时候做家务的事,说是妈妈的“家务教育法”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创办和管理公司。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秘诀竟是让孩子"做家务"

01

分担家务,也是承担责任

Justin妈妈在三个儿子小的时候,就会要求他们帮忙做家务。而且不仅仅是家务,甚至要帮她一起工作。

在她做房地产经纪人的时候,需要在周末的时候修理破败的出租屋和其中的家具,装修好后才能把房子租出去或者是卖出去。

这个时候她就会带着三个儿子,一起去维修房屋,所以3个儿子周末没有什么玩耍时间,要做许多的活计,比如粉刷房屋、修理桌椅、打扫卫生……也经常需要帮妈妈做一些基本的办公室工作,比如录入贷款数据之类的。

Justin说:

帮妈妈干活压力很大,也很痛苦。我永远也忘不了,当我们一边刷房子一边抱怨的时候,她会对我们说:‘你觉得这些活很难吗?如果你到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马来西亚农场),我保证你连一天都坚持不下来!’

她还告诉我们,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痛苦的,但它同时也很美好,你必须接受好处和坏处共存。你不能消除糟糕的部分,否则好时光也会变得没有意义。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秘诀竟是让孩子"做家务"

让孩子帮忙承担家务,分担生活压力,这一点,很少出现在国内家庭当中,更多的是,父母觉得家务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更有甚者觉得这是妈妈应该做这种没有价值的事,而孩子只需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但向孩子灌输了不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模糊了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也让孩子失去了通过实践了解事物的机会。

但事实上,这种实践又至关重要,没有真正感受过成年人世界的辛苦与压力,就很难意识到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怎样度过这一生,该如何度承担自己的责任,而责任感的出现,也正是一个人成熟和对自我有规划的开始。

02

做“家务”和开公司一样

安排孩子们做家务的同时,妈妈布置家务的方法也很特别。

她并不会把每项任务平均分配给每个人,她会做一张“家务清单”,然后让三个儿子自己协商和选择去做什么,但只要单子上的家务没有做完,三个儿子就全部不许去打电脑游戏!

大儿子Justin说:“我们都觉得这样很不公平,但重要的是做家务确实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它让我们从‘只考虑自己’变成了‘了解我们的责任’,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团队。”

从一开始的矛盾争执,到后来的团队合作并没有花多长时间,做家务变成了“一个团队共同去完成一项任务”,一起工作,了解每个人的特点,分配任务,控制局面,计算彼此的工作量……这些实践不断提高着孩子们的各项能力。

Justin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我觉得做家务和开公司其实是一样的。任何的初创公司,所有人都好比坐在同一艘船上,谁做了什么并不重要。我们只需要把特定的事情做好,这样才能够成功。如果我们成功了,那么所有人都赢了。如果我们不成功,所有人就都输了。

当然,大型公司里的人感觉会不同。但是从一个组织的角度看,你们真的需要一个目标,并且齐心协力地为这个目标努力。

妈妈这种“家务”安排,让3个孩子学会了团队合作,而且这种频繁的实践,让他们的效率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而成就感是让人对许多事情保持热情的关键因素,进而让他们形成了一种正向循环。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秘诀竟是让孩子"做家务"

03

“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3兄弟的妈妈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但她的严格并不是去惩罚孩子,她不喜欢惩罚孩子,她会通过设立更高的标准来激励孩子们,当孩子们已经能够熟练地完成某项她布置的任务时,她就会设立一个更高的标准让孩子去达到,在这种过程中孩子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不断进步。

当然最重要的是,她自己会以身作则,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前面我们提到,Justin的妈妈刚到美国的时,既没有钱又没有学历,但即便是这样,她也没有放弃学习,而且她非常好学,自己通过一边工作,一边去学费便宜的社区大学读书,之后在自己的努力成功转学到华盛顿大学就读,在那里获得了一个物理学的学士学位和一个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学位。毕业后刚开始在数据设备公司工作,做了几年之后又转去做房产经纪人,不断的尝试和探索自己的人生可能性。

大儿子Justin说:

妈妈总是对我们说:你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全力以赴。我把这句话翻译为:你如果想要成为最棒的人,你就要努力奋斗成为最棒的。这是一种很棒的生活方式,它鼓励我创立了初创公司,努力做到做好。

时至今日,我真的能够欣赏我的成就,因为我可以对自己说——我靠自己努力赢得了这些。如果没有努力我就得不到今天的成就,这就是我从妈妈那里学到的东西。这就是让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事情。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秘诀竟是让孩子"做家务"

如果父母只是一个劲的要求孩子,自己却放纵毫不自律的话,孩子大概率也只是迫于亲子关系的权威,做出的一时屈服而已,一旦离开了父母的掌控,还是会和父母一样,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不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最后分享七个方法

让你的孩子爱上做家务

制定分年龄家务计划

一旦你注意到孩子想要帮忙的渴望,就应开始为他制定适合其年龄的家务计划,随着孩子不断长大,由简单到复杂。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做家务的能力的期待值过低,然而即便是很幼小的孩子也会让你大吃一惊!所以,大胆地不断给予他们新的任务和更高难度的挑战,在努力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将不断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了解,这将极大帮助孩子树立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活的自信心。

用巧妙的语言勾起孩子的兴趣

去年,美国儿童心理研究领域的权威杂志《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发布了一项针对3-6岁孩子的研究成果,研究员发现,感谢孩子“成为一个小帮手(being a helper)”,比直接命令孩子去帮助别人,更能显著提升他们帮忙的意愿。这是因为,孩子们希望获得能让他们得到称赞的身份,比如被认为是一个“乐于助人且有能力帮助他人的好孩子”。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秘诀竟是让孩子"做家务"

▲美国儿童心理研究领域的权威杂志《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

把家务列入孩子的日程表

把做家务放进孩子每天的日程表里,比如紧跟在钢琴练习和足球练习,保持恒定性,让它变成一种习惯。

像玩游戏那样做家务

行为科学家已经证明了“游戏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力。研究员发现,把日常任务(比如运动、学习、工作等)转化为游戏式的体验后,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和驱动力。

你可以像游戏那样在家务中给孩子设定闯关环节,开始很简单,每完成一个任务,便上升一个级别,然后面临更高难度的新任务,比如从让孩子叠衣服、到赢得使用洗衣机的权利。

不吝表扬,不给奖励

心理学上把驱动分为内在驱动和外在驱动。

内在驱动来源于你真正想做某件事的意愿,因为你很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对它感兴趣,或者认为它值得去做。而外在驱动则来源于某些人或金钱利益的驱使。

外部驱动的问题在于,你的满足感是与外部刺激相关联的;因此,如果没有奖励,就再也没有行动的动力了。

研究显示,外在的奖励实际上会降低内在驱动力。关于做家务,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劳务费会减少孩子想要帮助他人的内在驱动力,把“无私地帮助他人”转变成了一项商业交易。

无论孩子的表现怎样,对他付出的努力给予坚决的表扬。即使孩子真的把事情搞砸,与其责备他的无能,不如肯定他的努力,鼓励他的进步。

选择正确的任务形式,让孩子明白做家务的真正意义

为了建立亲社会的行为,比如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同理心,家务应该轮流,并且聚焦在照顾家庭上(比如打扫客厅,为每个人做早餐),而不是照顾自己(打扫自己的卧室,或给自己做早餐)。

由此,让孩子理解到“做家务”是体现家庭责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爱的一种方式。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秘诀竟是让孩子"做家务"

为“做家务”这件事营造积极的家庭舆论

不要把家务和惩罚联系在一起,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注意用积极或至少中立的态度来谈论做家务这件事,如果你老是抱怨做家务,你的孩子当然更不愿意干。

如果你表现出一种乐在其中的姿态,孩子自然也会以积极的角度看待这件事。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秘诀竟是让孩子"做家务"

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做过一个调查: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

最后,为大家献上犹太作家沙拉给出的非常具体的“孩子家务能力栽培法”:

3~4岁:自己刷牙,收好干净的衣物,帮助父母收拾房间和整理玩具,把脏衣服拿到洗衣机里;

4~5岁:会浇花浇菜、擦桌子、拿报纸等等;

5~6岁:会料理大部分个人卫生,给自己的房间扫地、拖地,把垃圾带到垃圾箱,会摆放饭桌,把杂物放到相应的地方去,整理自己的床铺;

9~12岁:会料理全部个人卫生,会擦家具,会洗衣服、拖客厅地板甚至帮厨;

13~15岁:为家人准备几餐饭,清洗自己全部的衣物,协助父母完成一些比较繁重的工作,为自己的钱做好预算,选择购买自己的衣服,在附近地区做一些工作,会熨烫衣服;

16岁以上的孩子:在外面打工赚钱,在大人的监管下独自出门旅行,做好高等教育的目标计划,负责个人的全部穿着,计划并准备一家人的饭菜,因为吃饭是家庭生活的基础的基础。

看到这里,可以动动手指将文章转发至朋友圈,让更多人知道,赶紧行动起来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