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代美术人物”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

文/冯海涛 图/肖大平 王敏 张丽君 张志勇

“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是出自(宋代)苏东坡《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凡画家又是诗人者,其作品必定是意蕴深远,受世人所高评价之画作。其实,我们回看画为人所信,为人所爱之时间,画画的几乎都是文人墨客,而文人的特点就是吟诗作对。所以,画其实为文人的一种喜好,一种消遣,修心养性的喜好。这也是为什么苏东坡的《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中会出现“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这段文字。

“当代美术人物”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

肖大平作品

现在明白诗与画的关系,那么就应该明白“诗画同鸣”非心口而谈。但是随着画的演变,其逐渐地有了自己的文化属性,也不再仅仅是文人修心养性的爱好,而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但是,其和诗却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诗与画这种内秀的关系,把诗的文字与声音和画的线色来交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读一首诗或者听一首诗时,会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而在欣赏一幅画作时,会能感受到诗意,甚至能听到声音的原因。

“当代美术人物”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

王敏作品

现在多讲书画结合,因为这是形态的产生,是可见的。但是书画结合实则是诗画,但是诗是在字与字之间的蕴意,而不是直观看见。所以一幅完美的画作,应该是书画、诗画的完美性。

“当代美术人物”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

张丽君作品

古之,士大夫所戏墨与纸。一是,情之所至的,即兴抒发;一是,趣味相投者,把酒言欢,吟诗作对后的“即情而为”。所以,画作的用笔用墨,都颇为洒脱,所画物象之形态也多为意到而止。这也是为什么今人看古之名作,会在画作中感受到心有神会的莫名感觉。可是到了今人,画画者少有读书,更不用说能够写诗。就是所谓学院而出者,也少有读圣贤书的,即使看书也是包含太多,或者直接就是西方思想的书籍。也因而造成了,虽画画的众多,能称为画家的却没有几人,就是有能称为画家的,其所画之画,也无中国画的文化因子。甚是可悲也!还好,有部分画家为中国画文化属性的纯洁性,而一直在奋斗着。

备注:在这里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个醒!就是,艺术可以没有国界,但是文化不能大同。文化没有高低,高低的区分在于使用的人。所以中国画就要走中国文化的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