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业绩巨亏却逆势大涨,22年重点品种,孚能科技,下一个宁德时代?

作者:新能源大爆炸
业绩巨亏却逆势大涨,22年重点品种,孚能科技,下一个宁德时代?

业绩巨亏十几亿,却逆势大涨,有人说它没有未来,有人说它是下一个宁德时代?它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1月份29日孚能科技2021年年度业绩预告出来了:预计 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80,000 万元到-110,000 万元,亏损同比增加 141.69%到 232.32%;扣非净利润为-110,000 万元到-140,000 万元, 亏损同比增加 102.80%到 158.11%。

业绩预告一出来,网上一片哗然,都在惊叹:怎么亏了这么多?开盘肯定要完蛋之类的,然后就是各种谩骂。

我们现在知道了,开盘非但没有杀,反而在创业板集体,尤其是新能源集体暴击了2天的情况下,它表现非常坚挺。

为什么暴亏却不杀,反而走强?

业绩巨亏却逆势大涨,22年重点品种,孚能科技,下一个宁德时代?

咱们该如何看待孚能科技的这个业绩预告呢?

应该说:21年的亏损幅度确实超过了预期了,但也绝对没有很多人认为的,亏损幅度大超预期。

很多人认为亏损幅度比预期超很多,是以券商的年度业绩预告作为评判标准的,此前有6家券商对它21年的业绩做了预测,平均数值是亏损4.14亿,但这个预测其实三季报就已经被证伪了,因为三季报已经亏了4.2亿了,扣非6.54亿。

果然预测都不靠谱.......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应该如何来算它21年的亏损情况,假如取个中间值的话,也就是亏损9.5亿,扣非12.5亿。净利润亏损幅度还好,扣非幅度确实大一些,但也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惨烈。

当然了,具体要看究竟实际数据是哪一个。

21年巨亏的原因

为什么去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如何火爆的情况下,它却亏损那么多?公司对此作了解释:

1. 公司产品价格较低。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动力电池行业的平均市场售价过去数年整体呈下降趋势;第二,公司与客户协商定价时,通常参考当时原材 料市场行情及走势等成本因素,公司在2020年度与客户协商2021年产品价格时, 定价较低;第三,公司为了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以较为优惠的价格深入合作。

2. 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2021 年公司主要原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 电解液等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增加产品材料成本,拖累公司本年度业绩。

3. 固定资产增加,规模效应暂未充分显现。2021 年公司镇江一期和二期工厂先后转为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新产线设备投资额较大,带来大额折旧增加,且由于产能爬坡等原因,产能尚未充分释放 ,规模效应暂未充分显现。

4.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是计提应收款项信用减值损失和由于产能爬坡 过程中产生较多不良品、以及对呆滞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5. 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增加。本年度公司为进一步培养和吸引人才,实施了 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该计划的实施带来公司相关成本费用的增加。

6. 研发投入的增加。为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本年度继续在固态电池, 热失控管理等领域投入研发。

应该说情况是基本靠谱的,单就研发投入,截至去年三季度就砸了近4亿,研发费率近20%,这是非常疯狂的研发投入了。

但孚能不砸研发也不行,本身就落后于行业巨头,加上软包电池在国内就不是主流技术,此前它也被曝过有产品问题,所以拼命补齐技术上的短板是应该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孚能科技呢?

其实孚能科技的逻辑并没有变化,此前咱们覆盖它的时候,就说过它的逻辑:2022年欧洲传统燃油车厂商发力新能源汽车的情况,尤其要关注这些传统主机厂商推出的车型,是不是配置软包电池,此前欧洲传统厂商的以软包电池为主。

如果这个逻辑无法应验,那么它就没有什么机会,至少年内没啥机会;如果应验了,则机会是比较大的,毕竟顶着国内纯正软包电池龙头的头衔。

根据公司此前披露的投资者关系的记录:公司2022年在手订单充足,约为14.8GWh。同时,公司镇江一期产能爬坡已基本完成,镇江二期产能预计在2022年三四季度达到预期水平,全年有效产能13G左右。相比2021年业绩将有较大的改善。

所以孚能科技还是值得期待的,毕竟现在也才2月份,不能以去年的业绩看未来。

艰难的中小电池厂商

虽然不能以去年的业绩看孚能科技的未来,但它的21年业绩预告还是让人感慨万千,对比此前宁德时代公告的去年大赚140到160亿的超预期数据,巨大的差距,给人的冲击还是极其强烈的。

什么叫行业龙头撑死,小弟们饿死,这就是,锂电池行业强者恒强的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就像此前leo经常说的:除非像高端芯片、内燃机这种顶尖工业领域,不然绝大多数行业的技术含量并没有很高的,对绝大多数行业来说,最大的壁垒就是规模的壁垒。

规模越大,成本优势越明显,行业火热的时候,掌控最大的话语权,行业冷清的时候,也可以熬死竞争对手,最终竞争力越来越强。

宁德时代就是靠着巨大的规模优势,在去年锂电池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对于下游的整车厂商形成了强大的议价权。

而像孚能科技这种体量比较小的电池厂商,则过的非常艰难,对上下游都没有什么话语权,相反,却只能双上下游的压榨,最终独自承受了上游的涨价成本压力。

这其实也是绝大多数行业中游的共同命运,如果不能靠着规模优势掌控行业话语权,则将失去定价权,成为被压榨的那一个。

成败未可知

选择了软包动力电池这条路线,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巨大的战略失误,毕竟国内锂电池技术以方形电池为主要路线,软包电池的体量太小了。

但咱们就可以说:方形电池就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吗?孚能科技就注定没有未来吗?选择软包电池路线就一定是战略失误吗?

肯定不能如此,一方面动力电池技术还在快速发展,电池的最终技术路线还远远没有定下来,现在就说哪种技术路线是终极路线,还为时尚早。

另外,也可以换个思路看软包电池:宁德时代超预期的业绩恰恰是说明了行业龙头的优势,如果跟宁德走完全相同的技术路线,后续都将面临宁王强力的强力竞争,除非自身实力够强,不然长期不一定有更好的活路,相反,走个差异路线,可能还有一一点活路。

孚能科技有没有机会享受行业的大爆发带来的机会呢?

自然是有机会的,欧洲厂商对软包动力电池的接受度比较高,而他们还没有真正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

可以说:孚能科技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只是对它来说,越往后,时间越不利。

至于那些说它会是下一个宁德时代的,当然不能否认有这种可能性,只是目前来说,距离还非常遥远,先赶上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之类的腰部电池企业再说吧,饭咬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可别扯着那啥......

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 ¥63.5 购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