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医生的换位思考

作者:精进的医生

2022年2月6日 星期天 雨

2017年的那一年,我也是比较悲催的一年,连续两次体验了什么叫“如鲠在喉”,那是因为鱼刺卡在喉咙里到医院去请医生在喉镜下拔出来的。还有手腕被玻璃杯划伤在医院缝合,做为一个患者也到医院去过几次,即使给我检查、治疗的都是我的同学或者是朋友,但还是深切感受到一个患者的害怕和恐惧。

即使自己做为医生,原本我也知道自己的这些事情都是小毛病,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记得当时医生拿着喉镜在我喉咙里取刺的时候,或者当医生手中的持针器夹持着圆针扎向我手腕缝合的时候,我的眼睛紧闭、我的心在颤抖、我的头在腾云驾雾,我害怕得魂都丢了,居然还吓得大声叫唤。

然而,我还清晰地记得给我做检查或者缝合手术的医生们却温柔地安慰着我,安抚我紧张的情绪,让我渐渐恢复了平静。医生用柔软的心、暖暖的话语、轻柔地动作,让我感受到生命中最诚恳的慰藉,让我的心一下子安定下来。

今天中午在烧烤店吃饭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什么东西卡在了喉咙里,原本这两天感冒了,应该吃点清淡的食物,可是,实在忍耐不了烤肉的诱惑,陪着老公和女儿去吃碳烤牛肉、五花肉等等了。还吃着吃着便感觉喉咙里有异物感,像是什么东西卡在里面了,于是,我跑到卫生间用力咳嗽,把吃的东西全吐出来了,而且还有暗红色的血都吐出来了,喉咙里还是有异物感。

几年前喉咙里卡刺的情形又浮现在眼前,心中有些害怕,还是赶紧到医院去看看吧。于是来到了我曾经工作过的综合医院,今天正好是我的老同学上专家门诊,他是这家医院耳鼻喉科的主任。他用长长的喉镜探入到我的喉腔里面轻柔而快速地给我看了一下,还没等我出现不适的时候,他手中的镜子就出来了,他的动作可真够麻利的,让我没有任何不舒服的。

检查后他告诉我喉咙里面没有异物,就是咽喉充血和咽部有小血泡,关系不大的,回家吃点药就行了。老同学可是这方面的专家,听了他的话,我的忐忑不安的心就踏实了。他给我开了点药,并且嘱咐我饮食一定要清淡一点。老同学还有许多患者等着要看,见他太忙了,我和他仅仅寒暄两句就去药房拿药了。

我身体上出现毛病一般都会去找老同学或者老朋友去看,感觉非常亲切,没有什么距离感和防范心,我知道他们对我就像对自己亲人一样,不会有什么功利心,他们是值得信任的。虽然做医生很辛苦,风险很大,收入也不高,但是,在自己和家人就医方面还是有着天然的优势,州内各大医院的专家很多是自己同学或者朋友。



一个医生的换位思考





做为医生,其实是:偶尔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即使现代科学如此发达,有些领域是人工智能诊治疾病,但是,依然有许多疾病是医学解决不了的。医学是科学和哲学的结合体,科学不能解决所有的疾病,剩下的部分就是哲学或者信仰来解决了。医生面对目前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语言上的安慰就是一副良药。而且平日里的一些小毛病,只要语言就可以搞定的。

我们在门诊上班的时候,许多患者原本就没患什么不得了的大病,却总觉得自己得了绝症,把满肚子的问题拿出来不停地咨询医生,医生见得多了,也懒得过多地解释,而且后面还排着一大排的患者等待着,有时候医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哪里有能够浪费太多的口舌呢?恨不得分分钟把患者打发掉。于是,赶紧开化验单、检查单,让患者去做许多检查。

其实,患者可能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也并不一定需要做那么多检查,只是想跟医生多聊聊。特别是那种身体没病,心理有点问题的患者,医生只要稍微耐心一点,多解释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实在解决不了,可以建议他到心理科去看看。

有时候,多个微笑,多句安慰就能让患者倍感温暖。倾听患者的讲话,多笑笑、多点头,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这会让他平静下来,感觉很舒心。倾听比你自己天南海北地夸夸其谈更有作用。你需要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的伤心、痛苦和无奈,你需要了解他此时此刻的感受。学会共情,懂得安抚,在我们医生的职业生涯中特别重要。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各种检查,更需要的是医生的人文关怀和温情。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艰难的遭遇,比如少年坎坷、青年困苦、求学道路上的艰辛、事业的瓶颈、中年危机、老年孤苦……,我们医生也遭遇过许许多多的磨难,因此,当患者遭遇身体上的苦痛时,我们就能设身处地为他着想,学会了悲天悯人,更好地安慰患者。我们学会安慰,是为了更好地解除患者疾病带来的痛苦,在慰藉中变得心平气和,想方设法为患者排忧解难。

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对待医生,我始终觉得医生对患者都应该温柔以待。虽然医生们背负着太沉重的负累、承担着太大的压力、受到过许多不公平地对待,但是,他们仍然用爱和热情来回报社会。每每到医院就医,我都会有所感触,当自己做为一个患者时切身的感受,和做为一个医生旁观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只有当自己真正体味到一个患者的苦痛时,我们才会用心、用情去安慰、帮助患者。

一个医生的换位思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