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假期过半,严重警惕这类“综合征”,100%的娃都“易感”!

今天腊月初五,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距、离、上、班、还、有、1、天!

从今天开始,预感即将有一大波人开始患上一种莫名焦虑、抓心挠肝、身心难受的病症,并且人人易感,那就是——「假期综合症」。

经历一个“月亮不睡我不睡、你我共欢过大年”的春节假期,对于一个人的变化可不仅仅是“每逢佳节胖三斤”那么简单!

假期过半,严重警惕这类“综合征”,100%的娃都“易感”!

家里有娃的就更愁了,孩子跟着大人一起在假期有多嗨,回归节后正常的生活节奏就有多难。

小孩子们更是对这种「假期综合症」毫无预防之力,也没有自我调节能力,且每个娃都容易患上这类综合症。

趁着假期还没有结束,现在和娃一起改变,还来得及!

●这些表现娃中招了吗?●

假期过半,严重警惕这类“综合征”,100%的娃都“易感”!

重现小饭渣

节日期间,宝宝吃饭的时间和食物种类很难和平时保持一致,饥一顿饱一顿、三小时一顿六小时一顿这样的情景很常见;

再加上孩子喜欢新鲜热闹,越是不想让他吃就越要吃。

孩子摄入过多高脂肪或高热量的食物,肠胃的负担就会加重,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也会变得厌食。

可以让孩子吃得清淡些,以蔬菜为主,尽量吃些易消化的食物,还要让宝宝多喝水,加快胃肠道的新陈代谢。

假期过半,严重警惕这类“综合征”,100%的娃都“易感”!

晚睡小夜猫

放假期间,家长没有上班的压力,作息也很随意,影响孩子的睡眠也不规律,睡得晚,起得晚。

面对此种现象怎么破?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出改变。

白天适当增加宝宝的运动量,释放一下多余的精力,让宝宝晚上更容易入睡。

想要调整作息最好全家都要配合,一起早睡早起恢复规律作息。

孩子的睡眠仪式如果在假期扔掉了也别忘了恢复使用。比如:喝奶、洗澡、刷牙、读绘本、听睡前摇篮曲、熄灯睡觉等。

恢复原先建立好的睡眠仪式可以让孩子有意识地回忆起原来的睡前信号,让孩子感受到:假期结束了,我要正常的作息了。

越早给孩子建立睡眠仪式,孩子更容易到点就困,形成规律的生物钟,哪怕是节假日,也不会受太大影响。

假期过半,严重警惕这类“综合征”,100%的娃都“易感”!

变成人来疯

过年的热闹气氛对孩子的影响可是很大的,尤其是外向性格的宝宝。

过年家里亲朋好友,娃一定是最兴奋的那一个,秒变“小小人来疯”。孩子在兴奋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的现象就是“不听话”。

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边看看;

你让他坐下,他偏要站起来跳一跳。

假期里相信大家都没少和孩子生气:怎么过个年,孩子感觉更不听话了?

为了让娃收收心,现在开始,就要逐渐给孩立立假期被荒废的规矩了,别让一个假期回来,原先立好的规矩全白费。

假期过半,严重警惕这类“综合征”,100%的娃都“易感”!

懒宝宝上身

同样也属于立规矩的范畴,过年期间,爷爷奶奶护着,姥姥姥爷宠着,娃根本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就可以做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这样下去,一个年过完,娃基本也就忘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也会因为无法自我调节导致,大人生气,孩子哭闹。

即便现在假期还没有结束,也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的独立性,力所能及的小事要自己做。

当孩子每完成一件事情时,我们别忘了“彩虹屁的加成”,鼓励夸奖会让娃更有动力。

●分离焦虑即将上演●

假期过半,严重警惕这类“综合征”,100%的娃都“易感”!

最后来到了孩子假期综合征的重头戏——分离焦虑了。同样作为老母亲的我,深感孩子分离焦虑的威力!

且每次只要一个假期结束,孩子的分离焦虑就会再次“复发”,如何“治愈”孩子的心病,家长的反应很关键。

做好提前预告

在上班的前一两天,就要告知孩子自己即将上班的消息。

可以这样说:

“妈妈就要去上班啦,晚上就会回来和宝宝玩哦!希望宝宝能理解妈妈,妈妈也不想跟你分离呀”。

这样到了分离时刻,由于宝宝心里已经提前有了一个心理准备,虽然会伤感,但不会觉得突然,相对比较容易接受。

假期过半,严重警惕这类“综合征”,100%的娃都“易感”!

告别要有“仪式感”

上班当天早上,可以在出门前抱抱孩子,拍拍他的肩,挥手告别。

这些虽然是大人眼中的小动作,对孩子来说却意义非凡。它代表着尊重与告知,并表明分离的坚决态度。

告别时间不宜过长,告别不要反复,最好在固定的地点和固定的时间离开。

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并逐渐接受分开的事实,告别时父母也要尽量控制情绪,家长高兴离开,孩子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

家长不要偷偷溜走

父母偷偷溜走,突然从孩子的视线里消失,看似有效,结果却并不好。

宝宝发现妈妈不在了,依然会哭泣打闹,只不过这些妈妈看不到而已,还会造成影响长久的连锁反应。

孩子会比以往更加黏人,他们害怕父母突然消失的恐惧感,也因此加深了不安全的感觉。

来源:丽家宝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