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2.1阅读手记|曾经百兽惊

转眼就是壬寅虎年,一片虎虎生威中,突然想到1960年代,萧军吟诵老虎的一首绝句:“虎啸山林百兽惊,旷野独行月色昏,饥寒刺骨雄心老,决不摇尾媚他人。”老诗人在万马齐喑的年代,以诗明志,今日读来,犹让人脸颊发烫无地自容。忙碌一月,读书四种。

文|吴合众

1

郑天挺先生学行录,封越健,孙卫国编,中华书局,2009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记得几年前读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颇对这位既在学校事务上付出巨大心力,又在学术上颇多建树的学者煞是好感。读这一册纪念文集,在众多师友学生的回忆中,既有做事任劳任怨之事务官一面,亦有为学博取精进之大学者一面,今日所谓“双肩挑”人才,跟彼时相比,差距不可以道理记。其中在多篇回忆文字中忆及郑天挺在北平解放前夕,保护地下党身份的学生,同北大训导长贺麟、教务长郑华炽一同赶去警备司令部找警备司令陈继承交涉的情景。陈继承口口声声要做“关麟征第二”(关麟征是制造昆明“一二”血案的凶手),郑坚守警察不能进校园的底线,所秉承的正是老北大的自由传统,其间惊心动魄处可以想见。这样的回忆文集中,品评学术成就的,几十篇下来,大体会有所重复(此点也可见事务工作还是耽误掉郑先生太多学术研究的时间,其在清史领域的成就应该可以更大),倒是一些个人回忆,可以补正史之不足,我辈读之,足堪玩味。譬如董式珪回忆自己结婚时,郑天挺以干爹身份邀请胡适证婚,傅斯年讲话。1969年,因为此事,董的爱人罗坤仪(罗常培长女)被逼自杀,寥寥数笔,让人慨叹。

2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美]夸克法夸尔, [美]费正清编,俞金尧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2007年12月第4次印刷。

百万字的巨著,对读者真是一个莫大的考验。好在这一册全书着眼在196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新历史进程,对“毛泽东对中国式道路的追求”“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毛思想发展的关系及影响,都进行了深入、全面、谨慎的研究,后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巨大发展和变化,整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教育、文艺及知识分子,乃至台湾的发展,都做了全面的考量,波澜起伏间,深处其间感同身受的读者自然看得真是惊心动魄,欲掩卷而不得。对历史处境中的个体,无论光辉如何,都有着比较中肯的评价。当然,史实姑且不论,其中史评,亦有他山之石的功效。譬如在品评文化大革命的长远影响时,著者言道:“我们还不清楚文化大革命是否会成为将来发生类似事件的先例,抑或会使中国对这类事件产生免疫能力。当然,从80年代的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所打的预防针效果似乎较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有可能变得模糊,回顾文化大革命时会觉得它比现在跟崇高和更受人尊敬。……”其中振聋发聩处,是值得一再体味的。

3

书滋味,王鼎钧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这一册书滋味,是王鼎钧的书评集子,品评文章,一语中的,许多文字打磨功夫,从这一册中可以窥见端倪。王先生说:“我一向爱写读书杂感,起初少不更事,难免信口雌黄,后来知道写一本书要历经艰辛,写书的人在主观上没有一个愿意把书写坏,就自己暗中设下条框,专写我认为有长处有优点的书,专写书中的优点长处,一本书如果需要针砭辩驳,那书我尽量不看。”读之哑然失笑。又说写散文名重当代的琦君女士,常有年轻资浅的作家要求她写序,而她总是有求必应,与人为善,可敬可佩。她把这些序文辑集出版,书名《琦君读书》,极是谦和。书成,她宣布再也不替人写序了,有人把“王鼎钧经验”告诉她:你拒绝了人家,人家以后还给你通信吗?琦君女士说,反正结果差不多那些从我这里拿到序文的人,以后也多半不再来信了。读来,对这个活在课本中的作家顿生好感。在评论作家作品中,王鼎钧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譬如说世上有三种基督徒:一种是不加思索就信,信了以后更不再思想。一种是思想之后再信,信了以后停止思想。还有一种是一面信、一面思想,看历史,他们常常促成教会的改进。在后来评论某神父作品时,引用其观点也就顺理成章。“狭隘的本位主义,抱残守缺,唯我独尊的宗教态度,决不能吸引现代人。新时代的理想宗教态度,一面固然肯定自己的优点,一方面也必须肯定其他宗教的优点,而不以对立和排斥的态度与其他宗教相处。”这话是可信的,也是十分可佩服的。

4

夷坚志,陆春祥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洪迈《夷坚志》凡四百二十卷,可与《太平广记》一拼体量,留存下的虽不足一半,但涉及神仙、鬼魂、精怪、灵异、禽兽、梦幻、医术等等内容,广博浩瀚,一如陆春祥先生所言,“不妨将其看作是两宋三百年间民众的生活史、风俗史和心灵史”。在这样的烟海史籍中漫游,作者截取一百多则笔记,因果报应,刺贪刺虐,以古讽今,打通现实,寻找自己,其中深意,读者大体可以在文本中体会。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