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志民诗歌赏读“人”这个字张志民听书法家说:书道之深,着实莫测!历代的权贵们为着装点门面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他们花一

作者:激浊扬清66

张志民诗歌赏读

“人”这个字

张志民

听书法家说:

书道之深,着实莫测!

历代的权贵们

为着装点门面

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

他们花一辈子功夫

把“功名利禄”几个字

练得龙飞凤舞,

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

却大多是——

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1986年11月

【赏读】

《“人”这个字》是诗人张志民创作于1986年11月的一首诗歌。

该诗由书法写起,借用书法家的话,谈论“书道”,而后再用“权贵们”的书法实践加以证明。历代的达官贵人,都喜欢舞文弄墨,有的居然也能写得龙飞凤舞,似乎已经深知书道。其实不然,因为他们往往连个“人”字都写不好:“缺骨少肉,歪歪斜斜……”。“人”字,虽然笔画不多,却很难写。笔画多的字,写时可以藏拙,“人”字只有两笔,写时无笔可“藏”。要写好“人”这个字,必须笔画骨力健爽、神韵清高。写得太肥了,必然“缺骨”;写得太瘦了,必然“少肉”。只有写得肥瘦得体、有骨有肉,方能韵致可人,堪称佳品乃至妙品或神品。

然而,此诗命意,显然不在于此。大谈书道,只是作品的表面含义。诗人还有更深的寓意和寄托,那就是借为书之道,来写做人之道。通过书法感受,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这正是此诗不同凡响,令人玩味不尽之处。

中国古代诗论家强调:“诗贵寄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沈德潜:《说诗晬语》)此诗就是采用将“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的艺术手法,表面写书法,实际讲做人。人生世上,不是用笔墨,而是用言行,都在书写一个字——“人”,只不过有人写得好:有骨有肉,有人写得差:缺骨少肉。那些达官贵人善写“功名利禄”几个字,却不善写“人”字,那是因为他们把“一辈子功夫”都用在练写“功名利禄”上,而从不认认真真学写“人”字。这里所说,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指。诗人只是选取典型细节,借端托喻,言在于此而意寄于彼。旨在表明,“历代的权贵们”“花一辈子功夫”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却毫不考虑做一个堂堂正正而非“歪歪斜斜”的人,即有益于国家、民族、人类社会的人。他们好像通晓为书之道,实际并不懂得书法;他们似乎熟谙做人之道,实际根本不会做人——一个称得上“人”的人。

“人”这个字,看似简单极了,其实复杂得很。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一生来书写它。至于写得骨肉丰满,还是“缺骨少肉”,那就看各人的“一辈子功夫”用在哪里了!这就是此诗给予读者的深刻启发。

(说明:赏析文字摘录整理于网络,谨向作者致谢)

【作者简介】

张志民(1926-1998)诗人。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1940年入抗大四分校学习。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中央文学讲习所。1938年在平西参加抗日革命工作,历任译电员,文化教员,支部书记,军分区宣传及教育干事、干部、军校队长、教导员,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专业创作员,群众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文艺》主编,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驻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歌谣协会会长,北京诗歌研究会会长,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死不着》 《将军和他的战马》 《家乡的春天》 《村风》 《西行剪影》 《江南草》 《七月走关东》 《自赏诗》 《梦的自白》 《大海·苍天·人世》,小说集、剧本、散文集及文论集《婚事》 《考验》 《一篓油》 《血缘》 《张志民小说选》 《故人入我梦》 《诗说》 《文学笔记》等。诗歌《边区的山》获198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祖国,我对你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奖,《“死不着”的后代们》获1984年北京文学奖,《昨夜星辰》获1996年中国作家协会所属报刊抗战文学征文诗歌奖,《今情·往情》获中国作家协会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新诗奖。

张志民诗歌赏读“人”这个字张志民听书法家说:书道之深,着实莫测!历代的权贵们为着装点门面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他们花一
张志民诗歌赏读“人”这个字张志民听书法家说:书道之深,着实莫测!历代的权贵们为着装点门面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他们花一
张志民诗歌赏读“人”这个字张志民听书法家说:书道之深,着实莫测!历代的权贵们为着装点门面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他们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