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志民詩歌賞讀“人”這個字張志民聽書法家說:書道之深,着實莫測!曆代的權貴們為着裝點門面都喜歡弄點文墨附庸風雅,他們花一

作者:激濁揚清66

張志民詩歌賞讀

“人”這個字

張志民

聽書法家說:

書道之深,着實莫測!

曆代的權貴們

為着裝點門面

都喜歡弄點文墨附庸風雅,

他們花一輩子功夫

把“功名利祿”幾個字

練得龍飛鳳舞,

而那個最簡單的“人”字,

卻大多是——

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1986年11月

【賞讀】

《“人”這個字》是詩人張志民創作于1986年11月的一首詩歌。

該詩由書法寫起,借用書法家的話,談論“書道”,而後再用“權貴們”的書法實踐加以證明。曆代的達官貴人,都喜歡舞文弄墨,有的居然也能寫得龍飛鳳舞,似乎已經深知書道。其實不然,因為他們往往連個“人”字都寫不好:“缺骨少肉,歪歪斜斜……”。“人”字,雖然筆畫不多,卻很難寫。筆畫多的字,寫時可以藏拙,“人”字隻有兩筆,寫時無筆可“藏”。要寫好“人”這個字,必須筆畫骨力健爽、神韻清高。寫得太肥了,必然“缺骨”;寫得太瘦了,必然“少肉”。隻有寫得肥瘦得體、有骨有肉,方能韻緻可人,堪稱佳品乃至妙品或神品。

然而,此詩命意,顯然不在于此。大談書道,隻是作品的表面含義。詩人還有更深的寓意和寄托,那就是借為書之道,來寫做人之道。通過書法感受,表達自己的人生體驗。這正是此詩不同凡響,令人玩味不盡之處。

中國古代詩論家強調:“詩貴寄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沈德潛:《說詩晬語》)此詩就是采用将“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蟲”的藝術手法,表面寫書法,實際講做人。人生世上,不是用筆墨,而是用言行,都在書寫一個字——“人”,隻不過有人寫得好:有骨有肉,有人寫得差:缺骨少肉。那些達官貴人善寫“功名利祿”幾個字,卻不善寫“人”字,那是因為他們把“一輩子功夫”都用在練寫“功名利祿”上,而從不認認真真學寫“人”字。這裡所說,可以是實指,也可以是虛指。詩人隻是選取典型細節,借端托喻,言在于此而意寄于彼。旨在表明,“曆代的權貴們”“花一輩子功夫”追求個人的“功名利祿”,卻毫不考慮做一個堂堂正正而非“歪歪斜斜”的人,即有益于國家、民族、人類社會的人。他們好像通曉為書之道,實際并不懂得書法;他們似乎熟谙做人之道,實際根本不會做人——一個稱得上“人”的人。

“人”這個字,看似簡單極了,其實複雜得很。每個人都要用自己的一生來書寫它。至于寫得骨肉豐滿,還是“缺骨少肉”,那就看各人的“一輩子功夫”用在哪裡了!這就是此詩給予讀者的深刻啟發。

(說明:賞析文字摘錄整理于網絡,謹向作者緻謝)

【作者簡介】

張志民(1926-1998)詩人。直隸宛平(今屬北京)人。1940年入抗大四分校學習。194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55年畢業于中央文學講習所。1938年在平西參加抗日革命工作,曆任譯電員,文化教員,支部書記,軍分區宣傳及教育幹事、幹部、軍校隊長、教導員,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專業創作員,群衆出版社副總編輯,《北京文藝》主編,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詩刊》主編,中國作家協會駐會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及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中國歌謠協會會長,北京詩歌研究會會長,中國詩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詩集《死不着》 《将軍和他的戰馬》 《家鄉的春天》 《村風》 《西行剪影》 《江南草》 《七月走關東》 《自賞詩》 《夢的自白》 《大海·蒼天·人世》,小說集、劇本、散文集及文論集《婚事》 《考驗》 《一簍油》 《血緣》 《張志民小說選》 《故人入我夢》 《詩說》 《文學筆記》等。詩歌《邊區的山》獲198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祖國,我對你說》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全國優秀新詩獎,《“死不着”的後代們》獲1984年北京文學獎,《昨夜星辰》獲1996年中國作家協會所屬報刊抗戰文學征文詩歌獎,《今情·往情》獲中國作家協會1983年-1984年全國優秀新詩獎。

張志民詩歌賞讀“人”這個字張志民聽書法家說:書道之深,着實莫測!曆代的權貴們為着裝點門面都喜歡弄點文墨附庸風雅,他們花一
張志民詩歌賞讀“人”這個字張志民聽書法家說:書道之深,着實莫測!曆代的權貴們為着裝點門面都喜歡弄點文墨附庸風雅,他們花一
張志民詩歌賞讀“人”這個字張志民聽書法家說:書道之深,着實莫測!曆代的權貴們為着裝點門面都喜歡弄點文墨附庸風雅,他們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