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姨给4个外甥一人一万?父母表示替孩子保管,压岁钱到底属于谁

虽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没有了儿时的舞狮子、放鞭炮等乐趣,但新年的仪式感仍不可缺少。穿新衣,戴新帽,吃年夜饭,守岁,收压岁钱仍然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事情。

而过年里,最富有的人莫过于孩子了。除夕夜里有长辈发压岁钱,正月里走亲串户拜年有红包,少则百十元,多则几千上万,日入几万不是梦。

正月初一,周口豪横小姨给4个外甥一人一万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家长表示小姨觉得外甥比较可爱,就发红包高一些。同时表示,他们会替孩子保管压岁钱。

小姨给4个外甥一人一万?父母表示替孩子保管,压岁钱到底属于谁

只能说这个小姨真豪横,不知道缺不缺姨夫?而孩子家长替孩子保管压岁钱,十有八九有去无回。

我想起自己每次过年收压岁钱,转手就被父母收起来,说要存起来以后用。真的是同款父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你们的父母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你又是哪款父母?

全部没收型父母

“你收到的红包都是我发出去的,是亲戚之间的礼尚往来,你收到的红包就是我的,过年后要全部交给我。”

小时候,虽然红包数额少,十元都是大红包,但收到的红包基本就这样被父母光明正大地收走了。父母转身就把我的红包,派发给了其他的表兄妹礼尚往来了。

这类的父母通常觉得孩子没有管理金钱的能力,不相信孩子,会让孩子失去认识金钱的机会,也失去了培养财商的机会。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不知道如何管理金钱。

完全信任型父母

“我过年收的红包都在自己手里,父母从来不管,因为他们一直很信任我。”初中同学艳芬,就是这么幸运的孩子,也是我们最羡慕的人。她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对她有求必应,过年的红包都是让艳芬自己保管。

小姨给4个外甥一人一万?父母表示替孩子保管,压岁钱到底属于谁

这类的父母通常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己决定压岁钱的用途,孩子也会在自由使用中学会管理金钱,知道金钱是有限的。但缺点是如果压岁钱数额巨大,就会养成大手大脚的陋习,不知道节约。

劳动转换型父母

“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付出才会有收获。你的压岁钱我们替你保管,你可以用劳动换取压岁钱作为奖励发给你。”

小姨给4个外甥一人一万?父母表示替孩子保管,压岁钱到底属于谁

这类父母通常有智慧,希望孩子有自食其力的能力,通过劳动去获取胜利的果实,鼓励孩子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但缺点是父母太霸道了,剥夺了孩子自主决定压岁钱的能力。毕竟,压岁钱是孩子受到的祝福,孩子最有话语权,父母可以参与却不能决定。

转化学费型父母

“孩子,爸妈挣钱太不容易了,千万别乱花!数数你有多少压岁钱?正好够交下一学年的学费。“

这类的父母通常比较节俭,觉得金钱应该花在刀刃上,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我们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节俭当做绑架孩子的手段,不给孩子一点零花钱。孩子会在父母的过分节俭中,不懂生活,克扣自己。

节俭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犹太人公认的财富起点,但过犹不及。与其教孩子千方百计地节约,不如教孩子正确认识金钱。

“爸爸妈妈通过上班挣了钱,我们家不富足,但不缺钱。我们应该有计划地花钱。比如过年收的压岁钱,你是压岁钱的主人,但是我们可以把压岁钱拿来交学费,买你喜欢的书籍、文具……“

理财规划型父母

“宝贝,这么多钱,爸妈带你建立一个压岁钱账户,教你如何高质量地保管压岁钱!”

这类的父母通常有大智慧,知道合理地管理金钱才是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他们不只教孩子认识金钱,如何省钱,还会教孩子如何花钱,从而更好的钱生钱。

而压岁钱是父母培养孩子财商的绝佳机会,教孩子认识金钱的来源及用途,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财商。

《三只杯》绘本中,父母给孩子的5岁生日礼物就是储蓄杯、消费杯和爱心杯。同时,他们告诉孩子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30%放“消费杯”,20%放“储蓄杯”10%放“爱心杯”。

小姨给4个外甥一人一万?父母表示替孩子保管,压岁钱到底属于谁

然后,父母带孩子去银行开了专属于孩子的账户,告诉孩子储蓄可以有利息。消费杯里的钱,可以买自己需要的用品,也可以攒得足够多再去买喜欢的昂贵的玩具。爱心杯里的钱,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过年里孩子收的压岁钱,我们也可以从储蓄、消费和爱心三方面来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1、重视储蓄

股神巴菲特曾经在采访中表示:养成良好习惯和储蓄比智商更重要。

我们可以学《三只杯》中的父母,带孩子去银行,以孩子的名义办一张银行卡教孩子如何存钱。把积少成多的概念教给孩子,让他们知道聚沙成搭和复利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没有本金就没有理财,只有我们手中有本金,懂基本的储蓄,才会有钱生钱的机会。

2、合理消费

只有我们允许孩子自由支配压岁钱,孩子才会在使用中理解金钱的意义,知道金钱是有限的,他们才会在长大后不拜金,不匮乏,合理地利用金钱。

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消费观,就要教孩子理解“需要”和“想要”的却别,理性消费而不铺张。“需要”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没有它们万万不行,比如蔬菜、荤菜、酱米油盐、学习用具、书本等。“想要”是我们喜欢的,但是没有它们也是可行的,如糖果、玩具枪、玩偶等。

在我们带孩子逛超市,可以带孩子做购物清单,列出必需品和想要的,告诉孩子一次可以买一样玩具,从而让孩子学会取舍。

3、学会捐赠

杨占禹在他的《时光录》中写道:“亲情,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感情了,除了爱与呵护,还应该有感恩。”

过年孩子收到压岁钱是幸福的事情,但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感恩,不只感恩那些给祝福的家人和亲戚,还有很多素昧谋面的陌生人。正是因为大家的互帮互助,才有了我们的和谐和安定。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将压岁钱的一部分放在爱心杯中,以后捐赠给有需要的人。也可以带孩子把不用的玩具、绘本规整好捐赠给需要的小朋友,让孩子学会感恩。

而爱心和感恩心是我们送给小朋友最珍贵的礼物。

写在最后

虽说孩子没有管理金钱的能力,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财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既然压岁钱是我们送给孩子的祝福,那就让孩子做金钱的主人,带孩子利用压岁钱来认识金钱,学会消费和储蓄。

快点和小朋友一起玩“三个存钱罐”的小游戏,让孩子学会储蓄、消费和感恩。

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欢迎留言交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