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共育校园】孩子穷养富养,从来都不是培养孩子的标准

【共育校园】孩子穷养富养,从来都不是培养孩子的标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出现“金钱观萌芽”和“物质敏感期”。这个时候的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对房子、车子、名牌、票子等有错误的比较:

【共育校园】孩子穷养富养,从来都不是培养孩子的标准

“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家住大别墅,我们家没有呢?”

“爸爸,XX的爸爸来接她开的小轿车,为什么你接我骑自行车?”

【共育校园】孩子穷养富养,从来都不是培养孩子的标准

孩子的价值观,往往是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对比中慢慢形成的。如何回答孩子这类问题,不仅显现出父母的远见卓识更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价值观。

伤害孩子最深的是父母有意无意的抱怨和哭穷

朋友出身农村家庭,不论长像、学识都很优秀,大学毕业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每月薪水在同龄人中还算不错,但他每月都是“月光族”,

原因是朋友极爱囤物:衣服、日用品、零食……朋友说,小时候家里穷,如今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走出农门、挣到了钱,可以做到丰衣足食了,但却始终改变不了心里的匮乏感,见到日用品就想买,衬衣一下子就买三四件,哪怕根本用不完;家里不囤满零食就会焦躁不安。

甚至还有一种自卑感,面对好的东西或者别人对我的好,总有一种自己不配的感受。为此他也深深苦恼。

【共育校园】孩子穷养富养,从来都不是培养孩子的标准

朋友说小时候自己深知家里的情况,从不敢要求父母买零食、玩具,更不敢奢望有零花钱。初中时学校组织春游,每人要带零食,虽然很想去、但为了不花钱他向老师撒谎说肚子疼不参加,最后全班只有他一人没有去春游。

高考那年他考的不错,正巧他过生日,爸爸破天荒给他买了一块蛋糕,至今记的是8块钱一块,爸爸在付钱时不经意说了一句:“这钱可以够我们一家人一周的菜钱了”。

那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吃蛋糕,也是这辈子吃的最苦的蛋糕。

【共育校园】孩子穷养富养,从来都不是培养孩子的标准

有时候伤害孩子最深的不是家庭物质条件的匮乏,而是父母有意无意的抱怨和哭穷。物质的贫乏是一时的,心理上的短缺却是一辈子的。

贫富的差距不是真的差距,教育的差距才是真正的差距。

李玫瑾教授在谈及“如何看待孩子攀比”话题中曾说过:孩子所有的表现基本上是一个折射,折射出父母的水准。

孩子从3岁左右就开始和别的小朋友比高低、比好坏了,如果你的孩子面对金钱敏感,对物质困惑,请先不要焦虑,先要看到积极的一面,说明这时候孩子也已经开始观察和思考生活了,父母们不防坐下来,坦诚地和孩子聊聊“贫富“差距这件事。

一、让孩子看清生活的本相

亲戚表姐的女儿上初中时,有一次周末回家非要妈妈给买手机,表姐没答应女儿就扔东西、不吃饭,并哭诉父母的“虐待”:“别人家的孩子都拿着几千块的手机,我要个几百块的都不给买!”

表姐当时不知如何回答孩子,想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她将孩子带到自己工作的街上,对着车来人往的街头和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同事说:“孩子你看,几百块钱对于那些开豪车、开公司、上班的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对他们来说就是大半个月的工资。

这些叔叔阿姨和妈妈一样每天早上4点就要出门,辛辛苦苦一个月才挣1千多元。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是平等的,有的人一出生就不用为生计而发愁,有的人可能连温饱也难以解决。你现在所拥有的,已经是妈妈能力范围之内给你最好的了。”

自此孩子没有再说过类似的话语,在学习生活上变得懂事了许多,去年孩子顺利考上了武汉大学。

父母的态度,是孩子正确面对贫富差距的关键。面对贫富坦诚大方,尽早告诉孩子生活真相,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真实情况,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定位自己,找准方向。

二、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富足

前不久,辽宁丹东一个叫蔡畅的女孩火了。

在大学开学的自我介绍时,她幽默自信的介绍道:“我叫蔡畅,性格非常好,我一直有个外号叫蔡胖,可以看出来我的体型。”这话一下子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引来同学阵阵欢笑。

【共育校园】孩子穷养富养,从来都不是培养孩子的标准

她接着说:“我家是收废品的,父母很累,我有个特别土的梦想,就是给我妈买个大别墅……”三言两语之间,不仅有感恩,还有真诚和坦荡。

小时候的蔡畅也曾自卑过:“为什么别人家的父母做其他的工作,收入也挺高,你们却要收废品?”

但很快她就释怀了,虽然收废品又脏又累,还没有节假日,但她的父母却一直认真乐观地去生活,这种积极的心态教会了她坦然面对一切。

【共育校园】孩子穷养富养,从来都不是培养孩子的标准

平日里,她有空也会在父母的收废品摊上帮忙,父母便教她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培养了她开朗幽默的性格。

在兴趣上,不论是学琴、学舞蹈还是写书法,父母总是给她支持和鼓励,让她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发亮。

可见,孩子的富足感,从来不是钱堆积出来的。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富足与内心的丰盈,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料。

三、告诉孩子:你的未来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人生是不平等的,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用力活出自己的人生,去改变命运的走向。

要让孩子明白:眼下的生活都是暂时的,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要孩子自己去努力。

所以不防大大方方告诉孩子:好东西谁都想要,但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去争取,你的未来就掌握在你手里。

【共育校园】孩子穷养富养,从来都不是培养孩子的标准

(北京图书馆读书学习的场景)

孩子穷养富养,从来都不是培养孩子的标准,爱和陪伴才是。这不是看一个家庭有多少钱,而是孩子能感受到多少爱。

房子的大小不是最重要的,一家人健健康康在一起,才是一个家最温馨的地方。车子的种类不是最重要的,有父母相伴着回家的路,才是孩子最美的回忆。

愿父母们都能积极乐观地去看待贫富,给孩子正向的引领,用爱去浇灌孩子的成长!

作者:温慧丽,女,中小学高级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嵩县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现在嵩县教体局关工委工作。

编辑:岳晓男 校核 :晓月 图片:柴浩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请点赞分享转发朋友圈

了解更多家庭教育知识

欢迎关注“共育校园”公众号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共育校园】孩子穷养富养,从来都不是培养孩子的标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