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华全媒+丨春节叠加疫情,两代人如何一起带好孩子?儿科专家的建议来了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记者刘雅萱)春节将至,又遇上当下的疫情反弹,两代人共聚一堂的时刻如何一起带好孩子?如何保证孩子的户外运动时间?如何缓解育儿焦虑?就此,新华社客户端采访了多位育儿专家,一起来探讨科学的“育儿经”。

两代人如何一起带好孩子?学会代际合作换位思考

正值春节来临之际,团圆是中国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相聚过节使得代际间的矛盾可能会在这一时期更加突出。

北京崔玉涛诊所院长、知名儿科专家崔玉涛说,老人的经验不是100%都适合现代的孩子,但也不是100%不适合,由于老人会不由自主地把“我当年带孩子”如何如何挂在嘴边,从而容易引发代际矛盾。对此,孩子的父母要换位思考,给予理解、信任和包容,汲取老人经验中可取部分,并让老人了解现代养育环境,理解年轻父母养育观念。

新华全媒+丨春节叠加疫情,两代人如何一起带好孩子?儿科专家的建议来了

图为北京崔玉涛诊所院长、知名儿科专家崔玉涛在访谈现场。

针对到底是该让孩子独立进食还是家长喂食引发的矛盾,崔玉涛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吃饭的时候,如果手里给他拿个馒头等食物,会增加游戏感,能更好地进食,“地上不能掉、手上不能脏”的理念是错误的。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李晓巍认为,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养育过程中可以以游戏为依托,把想让孩子做的事情融入到游戏中,进而达到预期目的。“对于老一辈参与育儿首先应该感激,代际间要尽量去互相理解,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传统的育儿已经过时,但是其中也有值得传承和借鉴的经验,比如说我们常见的俗语,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等。”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然而当下,一些家庭中父亲在教育孩子上做得很不够,“丧偶式育儿”“隐身父亲”“影子爸爸”等调侃在网上传播,引发诸多共鸣。

在养育过程中,很多母亲表示感到很大的育儿压力,甚至会引发产后抑郁症。“看诊时,爸爸在旁边基本上手机不离眼睛,觉得陪家人来了,还承担了医护费就不用参与了,其实不然,爸爸的参与和理解很重要。”崔玉涛。

欢度新年假期 育儿要点应牢记

近日,新冠疫情在全国多省市扩散蔓延,居家又成了春节的常态,寒冬时节响应不外出的号召也给家长带来了育儿难题:孩子发烧到底要不要去医院?

崔玉涛告诉家长,比起关注生病这件事本身,更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根据不同情况去看诊。“情绪代表孩子是否舒服,相比哭闹,蔫蔫的反而更要特别关注,说明他是很难受的。”

居家也意味着孩子的户外活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他建议,不论是婴幼儿还是学龄前儿童都应尽力保证每日两小时的户外时间,冬日外出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抵抗力,同时室外光线对孩子的眼睛发育也有很大好处。

此外,假期也会带来屏幕使用的问题。崔玉涛从医学角度给出了科学建议:“首先现在都是自发光屏幕,要注意周围不要有强光,因为这样就会对我们眼睛有一个相对刺激;离屏幕距离一定要是屏幕对角线的3-5倍,孩子的眼睛一定要关注屏幕的中下1/3;连续看屏幕最长20分钟,一定要停下来休息20秒去看看5-6米以外。”

针对春节期间的饮食,家长要特别警惕异物入喉,“有些东西平常吃起来没啥问题,比如说干果之类的,但是在情绪比较容易波动的阶段,三岁之内孩子就不要去碰,他一高兴,一蹦一跳都可能出现问题。”最后就是要注意增减衣物和生活规律避免生病,这样才能全家度过愉快的新年。

破除育儿焦虑 关键是家长要克服心理恐慌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一些家长的焦虑,对此,两位专家有不同看法。

“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和性格差异都很大,成长道路也不一样。”李晓巍认为,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一说。

新华全媒+丨春节叠加疫情,两代人如何一起带好孩子?儿科专家的建议来了

图为专家在现场访谈照片。左一为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李晓巍。

“家长焦虑的本质是一种心理恐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养育标准。生孩子前没有做好充足准备,产后面对鱼龙混杂的育儿攻略,会越听越慌。”崔玉涛说,在问诊的过程,很多孩子各方面发育都正常,家长的焦虑情绪反而会影响孩子导致烦躁和啼哭。

针对教育部要求的小学生必须要睡够10个小时,李晓巍说,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睡眠不足问题而焦虑,实际上只要孩子保证一定深睡眠时间,未必一定要在床上躺够10小时。崔玉涛认为,吃得怎么样、长得怎么样、醒的时候情绪如何,可作为判断睡眠质量的三个标准。

孩子该不该上早教班?专家建议,早教的核心是在社交大范畴上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学知识。家长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完全可以在家完成早教。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和个别性的优点,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能最大程度回应孩子需求,并且通过提升亲子关系,达到育儿育己两方面的效果。

此外,社会支持对于减轻育儿压力也十分重要。托育机构、月嫂等一系列育儿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都能从外部因素上给予支持,减轻育儿负担。(实习生林祉祎、张锦仪对报道亦有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