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听家里老人说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村里,村东和村西两户人家同一天皆生的一个儿子,两家长辈关系又十分要好,觉得这是老天赐予的缘分,便约在了同一个日子给两个娃娃办满月酒。

满月酒这一天,来了个算命先生,两家人便呦呵着他前来给两个孩子算上一卦,这位“半仙”了解完孩子们的生辰八字,又看了看面相,给两家长辈说道,村东的孩子八字中“官财”皆全,日后必中状元,而村西家孩子额小眉垂,将来只能吃“百家饭”。
“状元命”孩子家的长辈,心里想着自己的孩子是有福之人,不能让他吃半点苦,受半点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由他,后来因为家中变故,剩下孩子和母亲两人,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最后娘俩过着沿街乞讨的日子。而“乞丐命”孩子家的家长生怕算命先生的预言成真,更加严厉地教导孩子,让他从小吃苦,不断提升自身本领技能,后来考中状元,高官厚禄。
故事其中蕴含的道理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而在我们村,也有这样一个故事。1973年腊月,在湖南的一个小村庄,凛冽的寒风中夹杂着些许的雪花,村里头陈家和王家这天格外地热闹,两个大胖小子在岁末年前同一天降临到两个家庭,忙活了一年的庄稼人在这段日子也闲了下来,纷纷挤到陈、王两家看看宝宝,沾沾喜气。
陈阿婆家媳妇连生两胎都是女子,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这个宝贝疙瘩盼来了,脸上的皱纹笑得都挤巴到一块去了。
村东头有个张瞎子,十里八乡的大事小事都喜欢找他算上一卦,张瞎子眼瞎心却灵活得紧,凡事都能一知半解的说得让人信服,时间一久,他在这片区域也算颇有名气。
陈阿婆在古稀之年能盼来这个大胖孙子心里早乐开了花,加上她一直信奉封建迷信这一套,心里早就琢磨着找张瞎子算上一卦,问问前程。
这天中午吃过午饭,陈阿婆便提着一篓子鸡蛋带着娃儿登了张半仙的门,张瞎子问过生辰八字,又瞧了瞧孩子面相,挑起大拇哥直夸赞道,这孩子是个有福之人,将来保准要当大官。
回到家中,陈阿婆便将这大喜事奔走相告,三两天后,街坊邻里都知道了陈家娃儿是个“状元命”,于是,就有人撺掇着王家孩子家长也去问问前程,王家媳妇本不太相信这些算命补卦的事,但在左邻右舍的言语鼓动下,还是登上了张瞎子的门。
张瞎子连忙拿出那副泛黄的算卜签招呼着来客敬签,王家媳妇在左手边抽了一支,握在手里端详,只见纸皮签上写了这么四句话,“百家堂前赴粥坛,何须妄想苦难堪,艰难险阻路荆棘,百事不亨落难家”。
这四行字如芒在背地扎进王家媳妇的眼睛里,张瞎子的脸色也沉了起来,想要再解释点什么,但还没来得及开口,王家媳妇便扔下一点零钱迈出了大门。
从此,两个孩子占卜的事情便成了街坊四邻茶前饭后的谈资,真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
时间如沙漏般缓缓地,慢慢地悄然逝去,桃花红了落,柳条儿壮了又枯,人们偶尔还会谈及到这件事,但对于本家来说,这件事深深的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
陈家孩子本就是三代单传,加之天生“富贵命”,家里边哪里肯让他受一点委屈,不管大事小事都由着他的性子来,不管是与街坊邻里的孩子打架斗殴,还是跑到集市上去偷东摸西,家里人都会想方设法地为他摆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家小子便越来越放肆,因为总有家人是他坚强的后盾,也是他胡作非为的“挡箭牌”,十八岁那一年,他跟着邻村几个痞小子趁着酒劲把村长家的女子轮奸了,这一次,最也没有人能够护着他了,直到这一刻,陈家的状元梦彻底地破碎。
说巧不巧,就在陈家小子被抓的那一天,王家却热闹非凡,王家孩子打小就刻苦努力,可能是对那支泛黄的卜签有所忌惮,家长也对其要求格外严格,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国防科技大学。
腊月的寒风依旧如约而至,时间走过了快半个世纪,两个孩子也都年近半百,村里的老人好多都已经辞世,又换了好多副新的面孔,陈家孩子被判刑18年出狱后靠打零工勉强度日,王家孩子在部队晋升成了师级干部,成了十里八乡响当当的人物。
村边的拐角有一棵大杨树,树下坐着两个老人,白胡子老头抖了抖手中的烟斗,又讲起了四十多年前算卦的事,破毡帽的老头微微笑了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唉,哪有什么命中注定”!是啊,哪有什么命中注定,人一辈子就是这样,前方的路迷雾重重,我们谁也不知道是荆棘满布还是康庄大道,只有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才会拨开云雾现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