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节临近,迎战“熊孩子”!

最近

有一则新闻看得人血压飙升

1月22日

河南信阳一个姑娘回家时

看见了“惨烈”的一幕:

自己的房间被亲戚带来的孩子搅乱

满地零食和垃圾

化妆品更是无一幸免

姑娘表示自己当时不在家

自己妈妈做饭没能看住两个男孩

于是有了这令人崩溃的一幕

大过年的

串门走亲戚

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

家!里!来!了!“熊!孩!子!”

春节临近,迎战“熊孩子”!

有“熊孩子”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致命的是“熊孩子”还有一对“熊爸妈”

过年合家欢就像是进了动物园

处处都是“熊”的身影

“熊孩子”一边大声喧哗

一边拆家

行过之处如秋风扫落叶

看中的东西直接揣兜

看不上的东西往后一丢……

那边叫着“亲亲宝贝”的“熊家长”

打着“圆场”:

“孩子还小,TA懂什么”

“TA要你就让TA拿去嘛”

“跟个孩子一般见识什么”

……

“熊孩子”虽然可怕

到底还是个孩子

但家长总是成年人了吧!

“熊孩子”制造者

一个人的性格

与其家庭氛围息息相关

家风影响家教

家教塑造性格

可见

“熊孩子”并非天生就是“熊孩子”

而是教出来的

“熊孩子”的家长

大多对孩子奉行“三无主义”:

无条件地满足

无底线地纵容

无道德地宽容

就算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呼小叫

也一样会夸“我的宝贝嗓门真洪亮”

就算孩子打碎了别人的东西

也多半理直气壮、寸步不让

“普天之下皆是我孩子的爹妈”

不仅自己宠着

不少家长

还常常以“孩子小,不懂事”为捆绳

对外界进行道德绑架

大有“普天之下

皆是我孩子的爹妈”的架势

神不知鬼不觉

撇清自己家庭教育缺位的责任

殊不知

孩子年纪再小

犯下了错误也要依法承担责任

而正因孩子年纪小

“熊孩子”犯错

家长也会一起“受过”

《民法典》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

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

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救救孩子,别让TA“熊”到大

某种意义上

“熊”是孩子的天性之一

他们这个年纪

对于这个世界

还有太多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但家长如果不正确引导和及时教育

当孩子只剩下“熊”时

便覆水难收

尊重孩子之天性

而不是放纵孩子之劣性

引导孩子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这才是真正的教养之道

拒绝“熊化”

从你我做起!

同样

对“熊孩子”的教育

不仅仅是家长的事

适当的时候要由社会一起参与

学校和社区也要承担起责任

把教育落实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中

共同防止孩子变“熊”

让祖国的花朵从小便有道德、懂正义

而被“熊孩子”影响的人们

该站出来时就站出来

不吝于给“熊家庭”上堂课

也是为了他们好

正好

这会儿快过年了

遇上不懂事的“熊孩子”

和视若无睹的“熊家长”

试试下面的锦囊妙计

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迎战“熊孩子”方案

教“熊孩子”做人之前,谨记第一要义:切忌对“熊孩子”爆粗、动手、甩脸,咱毕竟是个大人,不能欺负小孩。

先发制人:提前收起房间内易碎物品、心头宝贝等贵重之物,更不要随身携带!这招防患于未然,有效预防手欠型“熊孩子”打碎东西或者看上你的宝贝。

春风化雨:之所以有“熊孩子”的存在是因为作业太少,那就用教育改变人生。

第一步:进门一人一张卷子,正确率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得到WIFI密码;若有不服者,直接“灵魂拷问”——“期末考了多少分”“班里排多少名”“有喜欢的小女生吗”“你学习成绩这么差她会不会看不上你”。

第二步:欲扬先抑or欲抑先扬——“我是为了你好”“哥是过来人,一定要终身学习”。

以牙还牙:“熊孩子”父母帮着“熊”怎么办?你马上生个娃养成“熊孩子”,明年去他家拜年!

小朋友们可爱活泼

是大家的开心果

给过年增添了很多欢乐的气氛

不过凡事得有度

要是“活泼”过了头

也会令人头大

希望小朋友们和家长都守好相处的界限

讲究玩闹的分寸

千万别让过年的欢乐变成添堵哦!

本文转自央视网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