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沈从文写得最好的还是乡下人,土地上和水上的人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细节中的拉斐尔》

作品欣赏之《雅典学派》

沈从文写得最好的还是乡下人,土地上和水上的人

1980年4月,我和Paul在北京走进作家的宴会厅,见到一张发光的脸,微笑望着我们。我立刻知道那就是沈从文,跑过去不断叫着:沈先生,沈先生,没想到,没想到!他握着我的手,仍然淡淡笑着。(1980年4月,北京)(聂华苓供图)

1980年4月,我和Paul到北京,在中国作家的晚宴上,突然回到年轻时光。

回到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也回到冯至的《南方之夜》:“……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这时我胸中忽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也回到沈从文的《乡下人》:“这些人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地各在那里尽其生命之理。”

那时光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现在,我和Paul一走进大厅,卞之琳、冯至、沈从文就在眼前。我恍惚了一下子,只见一张发光的脸,微笑望着我们。

我立刻知道那是谁,跑过去不断叫着:沈先生,沈先生,没想到,没想到!

他握着我的手,仍然微笑着。

我转身拉来和人寒暄的Paul:你猜这是谁?

Paul两眼盯着他。

就是那个在衙门口辕门上、云梯上看到许多人头、一串串耳朵的小男孩!我说。

沈从文!沈从文!Paul惊喜大叫。他双手捧着沈先生的手说:我在华苓的《沈从文评传》 里,读到你小时候去看杀头的情景。

每逢他讲到中国人的处境,他就会讲那小男孩看到的那一串耳朵。我告诉沈先生。

他仍然淡淡地笑着。

那天,我举杯畅饮,一连干了几杯酒。Paul吃惊地望着我,对在座的人说:华苓从没这样子喝过酒。

两桌人酒酣耳热,谈笑风生,好像各自都有可庆祝的事。只有沈先生没说话,也没吃什么,只是微笑着坐在那儿。他的脸特别亮。

沈先生,怎么不吃呢?我正好坐在他旁边,为他拣了一块北京烤鸭。

我只吃面条,吃很多糖。

为什么呢?吃糖不好呀。

我以前爱上一个糖坊姑娘,没成,从此就爱吃糖。

满桌大笑。

Paul听了我的翻译,大笑说:这就是沈从文!

我说:小说家又编故事了。沈先生,海外许多人喜欢你的作品。我在台湾有你的《湘行散记》,一位好朋友忍痛割爱送给我,封面很可爱,有个小虎花园,还有几笔小孩画的树木、小屋……

小虎是我儿子。他开心笑了。

那本书传来传去,书页都散了,有的一碰就碎了,我放在卷宗夹子里。离开台湾,我只带了那本书。

我的书都落伍了。

落伍了?

沈先生没有反应。

沈从文的小说,是我六十年代从中国台湾到美国以后才一篇篇细读的。五十年代在台湾,朋友之间私自流传《湘行散记》和《从文自传》,再也找不到沈从文的书了,凡是留在中国大陆的作家的作品,都是禁书……

1964年,我到美国以后,遍寻沈从文的书。斜靠床头,读乡下人的小说,嗑五香瓜子,瓜子壳撒了一地,又回到故乡的土地上了。沈从文在《习题》一文中写道:

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他对一切事照例十分认真,似乎太认真了,这认真处某一时就不免成为“傻头傻脑”。

沈从文说过,他能够在一件事上发生五十种联想,这大概不是夸大的话。他的作品有四十多本,题材广博,包括各种各类的人物:小科员、大学教授、年轻学生、潦倒文人、军阀、官僚、政客、土豪、姨太太、妓女、私娼、野鸡、军官、老板、猎人、走私犯、刽子手、土匪、大兵、小商人、农夫、船夫、工人。上、中、下九流人物都出现在他的作品里。

他写得最好的还是乡下人,土地上和水上的人。

沈从文的文字似乎是平铺直叙,但那是经过艺术家选择安排之后,和具体意象组织而成的文字——诗的文字,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叫人五官一起用来欣赏它。沈从文说:“文字在一种组织上才会有光有色。”他把自己的文章叫作“情绪的体操”。又说:“一个习惯于情绪体操的作者,服侍文字必觉得比服侍女人还容易。”

《沈从文评传》

节选自《乡下人沈从文,1984》

沈从文写得最好的还是乡下人,土地上和水上的人

〔美国〕聂华苓 著

刘玉杰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沈从文诞辰120周年

英文版首次出版50年后

中文版首次问世

凤凰壹力独家发行

沈从文:跨越人类苦难、走向基本人性的作家

聂华苓:“国际写作计划”创办者/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作品列入“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 介绍沈从文生平及所处时代

★ 评析沈从文写作风格

★ 解读“乡下人”的高贵情怀

★ 论述沈从文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

作者简介

聂华苓,1925年生于武汉,美籍华裔作家。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外文系,1949年随家人到台湾生活。1964年前往美国,任教于艾奥瓦大学,同时从事写作和绘画,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等三所院校荣誉博士学位。1967年,聂华苓夫妇共同创办“国际写作计划”项目,共计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位作家与诗人参与其中。1976年,聂华苓夫妇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聂华苓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评论集以及传记等,部分作品在中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多国出版,其中长篇小说《桑青与桃红》被列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译者简介

刘玉杰,1989年生于河南辉县。武汉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海外华人文学、中外比较文学研究,其学术论文、译文发表于《华文文学》《戏剧文学》等刊物,其中,论文《全球化中的地方性与非地方性》获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举办的“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二届硕博论坛”一等奖。

内容简介

《沈从文评传》英文版第一版于1972年由美国纽约传文出版社出版。作者聂华苓是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在华语文学世界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沈从文评传》中,作者不仅介绍了沈从文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讲述了沈从文从士兵到作家、艺术史家的人生历程,而且还从美学与艺术性的角度,论述了沈从文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对沈从文作品的现代主题、风格和意象进行了评论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读懂这位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至今仍备受推崇的文学大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