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家孩子总是跟你顶嘴,千万别打压他、责骂他。
会顶嘴、敢于顶嘴的孩子,往往有更多潜在优势。
作者 | 夏天
前段时间,人大网红教授储殷在酒桌上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他跟朋友们说起自家孩子为什么作文写得好:
“我们家老二,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只要我接送他,我就问他:
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最喜欢的朋友是谁?老师今天跟你说什么了?
他把每天的事给你复述一遍,一直复述到小学三年级。
那么,这个孩子以后的写作技术不会有任何问题,他永远不会写出流水帐了。
因为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是有戏剧性的,有张力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很多家长都说,孩子顶嘴要骂,我跟我老婆讲,不能骂,顶嘴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因为这恰恰说明了三点:
1. 孩子的表达能力没问题。
2. 孩子的逻辑思维没问题。
3. 孩子的议论文以后永远没问题。”
听完储殷教授的话,我认真对比了一下身边熟悉的朋友和孩子后发现:
事实还真是如此。
那些平时就经常和父母聊天,喜欢顶嘴的孩子,写起作文来,也是行云流水、信手拈来。
原来,爱顶嘴的孩子身上竟藏着这么多潜在优势。
爱顶嘴的孩子
思维和逻辑更清晰
曾经看过一个小女孩教训爸爸的视频。
小女孩犯错被爸爸批评后,很不服气,就开始以大人的口吻和神态回怼爸爸。
她先是列举了电视里和动画片里父母教育孩子的案例,然后自然地引入到自己身上:
“你看看人家动画片里的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不骂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评她,让她改正。
而你们却在那里嗷嗷嗷喊,谁想听你们的,你说我这心里听了会高兴吗?”
紧接着,她又开始用古诗词举例来教父母要以文明的语言骂人:
“我都可以用古诗来说服别人,你就不会用好的句子、名句、古诗来骂人吗?”
在小女孩逻辑清晰,有理有据地回怼下,爸爸不但没有更加生气,反而非常耐心地听完了女儿的“批评”,并对女儿的“批评”无可反驳。
记得德国儿童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明:
“能促成孩子和父母争辩的直接原因,是他们语言能力的进步和参与意识的觉醒。
在争论时,孩子会根据自己对环境的观察分析,选择并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试图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欲望、观点,这将大大刺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而且,通过争辩,孩子可以学到争论、辩论的逻辑技巧,这对孩子日后思维的发展是有利的。”
由此可见:
孩子爱顶嘴,对表达能力极有好处。
因为孩子必须非常形象具体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才能让别人非常清晰地了解他的想法。
他必须准备充分、且有理有据地反驳父母、说服父母,才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过程中,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而这也正是孩子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
词汇量更丰富
《父母的语言》里讲到:
父母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的词汇量增长得越快。
顶嘴,恰恰最能检测孩子的词汇量。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画面:
有的孩子被父母冤枉弄坏了玩具,自己气得涨红了脸,却无法清晰地证明自己,只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我没有,我没有!我已经说了我没有,你怎么就是不信?”
有的孩子需要向别人解释一件事情或者说明某些情况,总是东一句、西一句,怎么说也说不清楚,最后急死了别人,也急哭了自己。
而有些孩子不仅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得清清楚楚,还能用自己丰富的语言储备让父母无言以对。
比如,一个10岁男孩不想梳理奥数知识点,就对在一旁辅导自己的爸爸控诉道:
“李白四五十岁还没当上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我才十岁……”
一句话,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学习奥数的艰难和委屈。
爸爸反问他:“李白诗写得那么好,你怎么不跟他比?”
很多人都以为,男孩会被爸爸这句话问住。
哪知,男孩立刻霸气回怼道:
“我朗诵得那么好,他怎么不跟我比?”
网友们叫好声一片:
“应变能力满分,逻辑满分,吵架都吵出了文化,这孩子未来可期……”
两相对比之下,结论很明显:
孩子不会顶嘴,表达不出来,词不达意,都是词汇量匮乏的表现。
而爱顶嘴的孩子,词汇量更丰富,表达更清晰。
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曾做过这么一个比喻:
孩子的自由表达就像是一个崭新的不锈钢水龙头,一旦打开阀门,水流就会喷薄涌出。
反之,则是生锈日久的铁制水龙头,阀门凝涩,很难拧开,因为铁锈和污物堵塞,滴答戏水,很不畅快。
所以,允许孩子顶嘴,也是对孩子语言能力的一种锻炼。
写作,本身就是自由表达的延伸。
只有让孩子说得好,孩子将来才能写得好。
观察更细致
一位辅导女儿写作业的爸爸崩溃地质问女儿:
“你是没有笔,还是没有本子,为什么就是学不好?”
小女孩语出惊人道:“我是没有一个好爸爸。”
这犀利的指控,不仅惊呆了爸爸,更让网友们直呼:
精辟!扎心!一击制胜!
接着,小女孩有理有据的给爸爸分析道理:
“别的小朋友学习好,是因为有爸爸妈妈的努力和陪伴。
你呢?总是三心二意。
别的小朋友学习也是一点一点变好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变好的……”
小女孩的话句句在理,让爸爸无可反驳。
同时也让人不得不佩服小女孩对生活强大的观察能力。
只有观察细致的孩子,才能对生活有这么细腻、深刻的感悟,才能准确地击中痛点,一招制胜。
记得俄国小说家契诃夫也曾说过:
“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
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
观察细致,不仅是爱顶嘴孩子的一大特点,也是孩子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
会观察的孩子,才能笔下有物。
不会观察的孩子,很难下笔。
比如:有些孩子写假期生活,不知道怎么写,就开始凑字数;
有些孩子写我的弟弟抓鸭子,写出了一张纸的“嘎……嘎……嘎……”;
有些孩子写太阳,永远都是圆圆的,红红的;
写天空,永远都是蓝蓝的天空。
演员黄渤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一篇好作文,离不开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表达。
只有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并且自由畅快地表达生活,孩子才能写出一篇生动有趣的好作文。
家有“爱顶嘴”的娃
父母一定要好好引导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家瑞秋·罗密欧通过研究发现:
“亲子交流能够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大脑发育。
重要的是不要总是对你的孩子讲话,而是同他们交谈,允许他们参与进来成为话题的贡献者并同时给予回应。”
所以,家有“爱顶嘴”的娃,父母一定不要急着“制止”,而是要好好引导。
朋友就是一位特别智慧又有耐心的妈妈。
她的儿子6、7岁大的时候,特别喜欢顶嘴,什么事都喜欢跟朋友对着干。
朋友从来没有气急败坏地训斥过他,而是饶有兴趣地跟他辩驳。
比如,朋友说早上起床背书,记忆力最好。
他的儿子非要说,晚上背书记忆力最好。
母子两个人就找来纸笔,一条一条写下原因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各自在网上或者书上找来可以佐证自己观点的证据,然后两个人再召开一次“小型辩论会”,看看到底谁能把谁说服。
起初,朋友的儿子会因为知识储备少,辩论经验少,说不过朋友。
后来,随着朋友的儿子书看得越来越多,知识储备越来越多,思考得越来越多,朋友渐渐说不过儿子了。
而此时,朋友的儿子也早已经在跟妈妈辩论、顶嘴的过程中锻炼出了良好的口才和写作能力。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
“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想要孩子拥有优秀的口才,优秀的写作能力,父母一定要允许孩子顶嘴,并且冷静、平等地和孩子辩驳。
在辩驳中,会让孩子从小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不断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说会道,落笔生花。
叶圣陶说:说话和写作是一回事。
说话,是用口发表的语言。
写作,是用笔发表的文字。
不允许孩子顶嘴,很有可能会埋没了孩子的写作潜能。
因为,孩子顶嘴的过程,是和父母沟通的过程,也是不断拓宽自己的语言边界,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自己词汇量的过程。
只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环境,才能帮助孩子学会表达和输出观点。
点个“赞吧”吧,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爱上表达,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