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跟大家聊了聊在卫生间被满哥敲门声支配的恐怖,炸出一大波感同身受的老母亲。看着大家的留言区,我一直哈哈哈哈哈哈,眼前无数金句和场景闪过!

你们可太有才了!我们不仅在吐槽中舒缓了情绪,还治愈了彼此。
不过看到这条留言,我还挺想聊几句的。
讲真,这条留言若是放在3年前,我肯定接受不了,但现在我也经常这样干 。
尤其是家有高需求敏感娃的妈妈,“自我抽离”的状态,是必须修炼的一种状态。
满满除了能把自己上厕所的生理需求调整到和我同步,还有很多需求都能跟我“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比如我肚子饿了想找点东西垫垫肚子,他一定也能同时产生到饥饿感,就算我躲到厨房偷偷吃都不管用。
我前脚刚把零食包装打开,他后脚就把小脑袋探进来,说自己有点饿,而且比我更饿——只为分走更大的那一半。
还比如明明自己玩得好好的,只要我一打开电脑准备工作,满满准能立刻感应到,迅速跑到我身边,用水汪汪的小圆眼看着我说:妈妈我想你了,你能陪我玩一会吗?
呃.....刚才我不忙的时候也没见你搭理我呀?
我都怀疑这孩子身上安装了雷达,无论老母亲干点什么想点什么,我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就像小的时候,白天睡觉满满必须要我当人形玩偶在旁边躺着。只要我一动一起一走开,他分分钟就能哭着醒来,一次例外都没有。
真·高需求敏感娃呀,光是对陪伴的要求就足以让人窒息。
其实,我特别理解满满小小的世界里,父母有多重要!他恨不能24小时都有人陪,有人和他腻在一起,来满足他对爱和亲密关系的需要。
但最近这2年,虽说我努力当好一个妈妈,但也在不遗余力地找各种机会逃避孩子,抽离当下的生活状态。
理由很简单,不管是我还是满满,都应该拥有自己的一片自留地:
我应该有自我的空间,不能当妈当的丢掉自己;而满满呢,哪怕他再高需求,也应该慢慢学会独处和享受孤独。
讲真,想通这个道理,我真是走了一大段弯路。
你们都知道我的,我这个人看上去大咧,但骨子里特别认真,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都要尽善尽美,更何况给人当妈?这是多大的责任啊!我可承载了一个生命的成长,那不得好好干嘛。
但偏偏抽中一个难养的娃,我为他付出了300%的努力,知道他高需求,我就尽可能满足、陪伴、给予关爱和尊重。
但结果呢?无论怎么陪、怎么建立满满的安全感,他都完全不能接受一个人呆着,哪怕家里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和数不清的绘本,都没有用。
从小到大,满满的口头禅是:“妈妈(or其他家庭成员),你陪我玩一会,我太无聊了。”
如果不陪他,他就“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围着你进行连环轰炸,什么都干不了。
这孩子随时需要一个大活人全程陪着,多占人力精力啊,一天下打车轮战都累得不行。
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消耗过度:每天陪不完的孩子,干不完的家务,读不完的同一本书,想干点什么都没空,这让我在琐碎的带娃生活中逐渐迷失自我,浑浑噩噩,找不到方向。
因为我的生活重心,永远都是家和孩子。
更可怕的是,每天价值感很低,技术性很低的重复“工作”,正在吞噬我的热情,消磨我的心智,越来越颓废。
我的情绪也变得莫名其妙!擦着地自己忽然就哭了起来,不明白为什么怎么干都干不完。陪满满的时候我也总没有耐心,沟通和共情能力直线下降,还忍不住发火。
我那时候挫败感特别强,搞不明白满满为什么这么粘人,自己要这么辛苦。还是老张作为旁观者看得更清楚。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用力过猛”的地方:对满满太包容,对自己太苛刻!
他说:满满是高需求没错,但他现在如此依赖别人,完全不能独处,也并不完全是高需求惹的祸。
老张问我:你总说他已经具备自己“玩”的能力,却没有的“自己”玩的能力,怎么不能自己待一会....可你有给他学会独处的机会吗?全家人给过吗?
所有人都是摘星星附送月亮的给予,孩子根本不需要独处啊,因为总有人陪啊。你说说他怎么学会自己和自己相处呢?回想咱们小时候吧,独生子女一个人玩,父母如果上班根本没人陪,怎么办呢?
老张说得对,我们那时候哪怕一个人在家也不会无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能成为咱们的研究对象,我们总能编出各种各样脑洞大开、匪夷所思的情景剧满足自己旺盛的说话欲望,看着平淡的一天却活成奇幻之旅。
我仔细反思两代人的成长过程,似乎找到问题的原因——我们太爱陪伴孩子,给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太满,提供了太多刺激。
孩子根本不会自己思考和动手,就有足够的快乐,他怎么会在平淡的时候给自己找乐趣呢?更糟糕的是,孩子也很难在安静中安放自己,也不会审视反思自己,去思考一些深奥的问题,去整理一些情绪完成自我成长。
所以当孩子面对无所事事,就会一下子慌了神,不仅不知道该怎么自处,还会被巨大的孤独感吞噬,变得无助和恐慌.....孩子会不停的找别人陪伴,请求别人帮忙安排他的空白。
讲真,这些我花了好久甚至几年,才一点点意识到:原来一直以来我太注重高质量陪伴和亲子互动,却忽略了让孩子独处的训练。
老张说,不仅如此,当你为孩子做的太多了,不仅对孩子会过度陪伴,你也陷入困局当中。你太累了,一直在忙却没空休息,情绪不崩溃才怪。人要有忙有闲,张弛有度,才能可持续,哪能一直连轴转?
是时候把手放开,让他去承接他该面对的问题,你也把更多的时间拿来休息、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儿,刚刚好!
这是我的观点,不一定对,但咱们可以试试看。
此后我开始佛系和“偷懒”,勇敢告诉满满我很忙,我没空,我不想。我也尽量把娃丢给爸爸,时不时就寄存到老人家,把各种弊端问题都尽量抛开....
我经常劝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娃怎么都能长大!或者地球离了谁都转,娃不是非我不行。
别说,自从手放开,我的情绪也积极多了。无他,就是带娃少了没那么累,心情自然好。
Happy mommy,happy baby!这话一点不假,如果当我们很累,说明哪里不太对,休息和找帮手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否则也没功夫做自己。
不过满满还是那个粘人的小怪兽,但现在的他至少学会尊重我的时间,懂得我的辛苦,在我特别忙的时候不会纠缠我。虽然不情愿,可还是默默接受了没人陪的时候必须自己玩的现实。
全家人都说,满满最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了,除了年纪大了,我想还有我不再惯着有关。孩子总会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上幼儿园,比如自己玩。
高需求宝宝也好,宝宝陪伴需求高也好,都要适当留白,让孩子有自己相处的机会,千万不要觉得“陪伴越多就越好”。耐得住寂寞也是一种实力!
最后,感谢“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队友老张。他确实比较甩手,但也能发现我们看不到的问题。
所以手动@老张,请收下这张图~加油哦~
各位朋友们,小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