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衰落的开始:晚明三大悬案之移宫案

笼罩在红丸案之上的迷雾还未散去,晚明第三大悬案——移宫案就已经开始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在上一期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到了明光宗朱常洛因为急于求成,食用李可灼进献的红丸后在睡梦中猝死,登基时满仅一个月。

皇帝去世,对于群臣来说,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拥立新君。

至于新君的人选,也没有什么好纠结的,毕竟,在万历皇帝临终之前就留有遗嘱,即册立朱常洛之长子朱由校为皇太孙。

朱由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拥立成了新一代的大明之主,改元天启,是为明熹宗。

明朝衰落的开始:晚明三大悬案之移宫案

明熹宗朱由校

对了,他就是明朝历史上那个既不爱江山也不爱美人只想当木匠的皇帝。

天启帝朱由校的生母是王才人,然而,生下皇长子的她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母凭子贵,在后宫之中如鱼得水。

因为,她并不受明光宗朱常洛的宠爱。所以,即便是有朱由校这张王牌,王才人在宫中的日子过得还不如地位低于她却深受朱常洛宠爱的李选侍,在朱由校年幼时就香消玉殒,撒手人寰。

自此,李选侍成了天启帝朱由校的养母。

但是,深得圣心的李选侍并不满足于此,在朱常洛病重之时,她就屡次请求朱常洛封自己为皇后,只是当时朱常洛缠绵病榻,还没等和众大臣商量出个结果,就在红丸的作用下一命归西了。

听闻皇帝驾崩,阁臣杨涟、刘一燝等人急忙入宫祭奠,同时,也想将新君请至文华殿举行登基仪式。

然而此举却遭到了李选侍的阻挠。理由很简单,朱常洛在世时,她没有当上皇后,朱常洛驾崩,朱由校继位,那作为其养母,李选侍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作响,怎么着,也要过一把当皇太后的瘾才行。

众大臣会答应吗?当然不会!

毕竟,李选侍一非先皇朱常洛的皇后,二非天启帝朱由检的生母,三于大明江山社稷无所贡献。不过是个先皇的宠妃,也妄想登上太后的尊位吗?

大臣们不允许,这让李选侍觉得很没面子。

你们不是不同意吗?那就耗着,我不让朱由校踏出这乾清宫一步,你们也休想从这里进来,国不可一日无君,我能等得起,就看你们这些满口江山社稷的大臣们等不等得起了。

明朝衰落的开始:晚明三大悬案之移宫案

因此,她吩咐乾清宫的太监持棍把守宫门,阻止诸臣入内。

不得不说,李选侍的想法太天真了。

也不想想,守在乾清宫门外的大臣们都是些什么人?

东林党人从泰昌帝朱常洛幼时就开始发力,期间为了稳固朱常洛的储君之位不惜逼的万历皇帝将自己的幼子朱常洵送到蕃地,终于等到了泰昌帝朱常洛登基为帝,东林党人那叫一个激动啊!

多年的苦熬,总算是看到点成绩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东林党人多年的政治成果在泰昌帝朱常洛驾崩的那一刻化成了齑粉。

在我们上一期的内容中提到过,给朱常洛服用泻药的崔文升曾是万历皇帝宠妃郑贵妃的人,而以泰昌帝的口吻拟造遗诏的浙党领袖人物方从哲也与郑贵妃相交甚密。

这让东林党人不由就将朱常洛突然驾崩一事盖上了阴谋论的帽子。

红丸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崔文升被贬至南京,李可灼流放边疆,而方从哲,不得不辞去首辅的职位归隐田园。

郑贵妃身后的势力几乎被东林党人打击得再无出头之日。

所以,在这场较量之中,东林党人再一次胜出。

故而,对于李选侍的威胁,东林党人会放在眼里吗?显然,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

群臣破门而入,将皇太子朱由校前呼后拥到了文华殿,请求其立即进行登基仪式。

明朝衰落的开始:晚明三大悬案之移宫案

但朱由校却道,要等六日之后再继位。

而因为李选侍霸着乾清宫不让步,群臣只好让皇长子住进了慈庆宫。但乾清宫历来是帝王的居所,如今被一个小小的选侍霸占,成何体统?

于是,周嘉谟等大臣联合上疏,一致请求李选侍搬出乾清宫,以便皇长子登基后好回去居住。

可直到朱由校登基的那一天,李选侍也没从乾清宫内搬出去。杨涟因此还与方从哲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在方从哲看来,李选侍移宫之事可以暂缓几天;杨涟则是坚持:“天子无复返东宫礼,选侍今不移,岂容姑息,且汝辈何敢如是!”

明朝衰落的开始:晚明三大悬案之移宫案

迫于压力,李选侍只得搬离了乾清宫。

然而,在李选侍搬离乾清宫后,宫中却出现了李选侍被逼自杀,李选侍的女儿皇八妹也被逼得投井自尽等等。

刚刚登基,朱由校的头上就顶上了不顾养恩逼迫养母,心胸狭窄容不下手足兄妹的帽子,这对龙椅都还没捂热的新君来说,影响不言自明。

直到阁臣杨涟写了一篇《移宫始末》上奏朝廷,证明了朱由校从未逼迫过养母,天启帝的名声才得以保全。

明朝衰落的开始:晚明三大悬案之移宫案

而晚明的第三大案移宫案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也有很多人表示,移宫案不论从时间线,还是从前因后果来看,都是有着清晰的脉络的,为何后世的史学家们偏偏将其与匪夷所思的梃击案、扑朔迷离的红丸案并称为晚明的三大悬案呢?

是因为什么呢?

首先,第一个疑点,李选侍不过一个后妃而已,她是怎么有胆量把持皇长子威胁群臣的?

或许,这只是东林党人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罢了。

这样说,也并非没有道理。我们都知道,在宋明理学的深入影响之下,明朝官僚士大夫体系其实也发展到了顶点,以固有的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整个体系已经明显僵化。

从东林党人在泰昌帝年幼时的发力就可以看到,与其说他们维护正统,倒不如说是在押注。

赌注就是东林党人对朝廷的掌控,这种相识于微末的从龙之功就是他们最大的政治资本。

为了赢,东林党人可谓是煞费苦心,不顾底线。

有这么一群人在后面追着赶着,谁的心里能好受?

其次,朱由校可不像父亲朱常洛,忍忍就过去了。

但对于朱由校来说,从梃击案到红丸案,再到移宫案,东林党人的无下限操作已然触犯了一个帝王的底线。

所以,对东林党人的清算势在必行。于是乎,朱由校使出了他的王炸之牌,宦官魏忠贤。

因为,魏忠贤足够听话。

明朝衰落的开始:晚明三大悬案之移宫案

但此时的天启帝哪里想得到,就是眼前这个低眉顺眼的听话的家奴,日后会成为“九千九百岁”、清除异己,专断国政的权阉呢?以致于到了后期,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三大案对于明朝政局的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初始时,大臣们虽说互相争斗不休,但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查明真相,都是奔着稳固朝纲的目的去的。

只是,随着案件的发酵,三案却成了党派之争的政治漩涡,大臣和皇帝较劲;大臣和后妃夺权;东林党和浙党之间争斗不休;朝臣和阉党的对决……这一出出闹剧让朝臣们一次又一次被清洗,原本明晰的政治格局被搅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大明的国力也在急速被消耗着。

以至于崇祯帝上位后未能搞清主次,将收拾魏忠贤列为头等大事。

其实大可不必。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为了巩固军权,直接取消了丞相这一官职。可以说,明朝的皇帝对权力的掌控那是相当到位的。

所以,朱瞻基可以心无旁骛地去斗他的蛐蛐,因为他的手底下有三杨。

所以,嘉靖帝可以一心一意地求仙问道,因为朝廷有严嵩。

所以,万历帝可以创下二十四年不上朝的吉尼斯纪录,因为他有王牌张居正。

所以,天启帝可以毫无压力地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个木匠,因为他有九千岁魏忠贤。

他们的聪明之处在于,下放权力并不等同于稀释权力。帝王之术在于驭人有道,没有必要什么事都冲到最前面。

当然,这是守成之君的看法。

但崇祯帝不一样,他不想同历代帝王一样荒淫无度,不事朝政。他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阉党势力,重整朝纲,收拾河山。

却没想到,魏忠贤一死,东林党人重新抬头,底下全都乱成了一锅粥。国库空虚,对百姓征收重税,结果各地起义不断,崇祯皇帝又踏上了平叛之路,却没想到栽到了闯王李自成的手中,以一根绳结束了大明王朝的国祚,实在令人唏嘘。

倘若当初崇祯帝对魏忠贤一党徐徐图之,大明王朝的历史会不会有其它的走向?难说,难说……

各位看官们觉得呢?

资料来源:

《先拔志始》

《明季北略·卷1、卷2》

《国榷》

《罪惟录》

《明史·卷114》

未经本账号允许,本文内容不得转载!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予以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