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移宮案

籠罩在紅丸案之上的迷霧還未散去,晚明第三大懸案——移宮案就已經開始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在上一期的内容中,我們了解到了明光宗朱常洛因為急于求成,食用李可灼進獻的紅丸後在睡夢中猝死,登基時滿僅一個月。

皇帝去世,對于群臣來說,最緊要的事情就是擁立新君。

至于新君的人選,也沒有什麼好糾結的,畢竟,在萬曆皇帝臨終之前就留有遺囑,即冊立朱常洛之長子朱由校為皇太孫。

朱由校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擁立成了新一代的大明之主,改元天啟,是為明熹宗。

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移宮案

明熹宗朱由校

對了,他就是明朝曆史上那個既不愛江山也不愛美人隻想當木匠的皇帝。

天啟帝朱由校的生母是王才人,然而,生下皇長子的她并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母憑子貴,在後宮之中如魚得水。

因為,她并不受明光宗朱常洛的寵愛。是以,即便是有朱由校這張王牌,王才人在宮中的日子過得還不如地位低于她卻深受朱常洛寵愛的李選侍,在朱由校年幼時就香消玉殒,撒手人寰。

自此,李選侍成了天啟帝朱由校的養母。

但是,深得聖心的李選侍并不滿足于此,在朱常洛病重之時,她就屢次請求朱常洛封自己為皇後,隻是當時朱常洛纏綿病榻,還沒等和衆大臣商量出個結果,就在紅丸的作用下一命歸西了。

聽聞皇帝駕崩,閣臣楊漣、劉一燝等人急忙入宮祭奠,同時,也想将新君請至文華殿舉行登基儀式。

然而此舉卻遭到了李選侍的阻撓。理由很簡單,朱常洛在世時,她沒有當上皇後,朱常洛駕崩,朱由校繼位,那作為其養母,李選侍的如意算盤打得啪啪作響,怎麼着,也要過一把當皇太後的瘾才行。

衆大臣會答應嗎?當然不會!

畢竟,李選侍一非先皇朱常洛的皇後,二非天啟帝朱由檢的生母,三于大明江山社稷無所貢獻。不過是個先皇的寵妃,也妄想登上太後的尊位嗎?

大臣們不允許,這讓李選侍覺得很沒面子。

你們不是不同意嗎?那就耗着,我不讓朱由校踏出這乾清宮一步,你們也休想從這裡進來,國不可一日無君,我能等得起,就看你們這些滿口江山社稷的大臣們等不等得起了。

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移宮案

是以,她吩咐乾清宮的太監持棍把守宮門,阻止諸臣入内。

不得不說,李選侍的想法太天真了。

也不想想,守在乾清宮門外的大臣們都是些什麼人?

東林黨人從泰昌帝朱常洛幼時就開始發力,期間為了穩固朱常洛的儲君之位不惜逼的萬曆皇帝将自己的幼子朱常洵送到蕃地,終于等到了泰昌帝朱常洛登基為帝,東林黨人那叫一個激動啊!

多年的苦熬,總算是看到點成績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東林黨人多年的政治成果在泰昌帝朱常洛駕崩的那一刻化成了齑粉。

在我們上一期的内容中提到過,給朱常洛服用瀉藥的崔文升曾是萬曆皇帝寵妃鄭貴妃的人,而以泰昌帝的口吻拟造遺诏的浙黨領袖人物方從哲也與鄭貴妃相交甚密。

這讓東林黨人不由就将朱常洛突然駕崩一事蓋上了陰謀論的帽子。

紅丸案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崔文升被貶至南京,李可灼流放邊疆,而方從哲,不得不辭去首輔的職位歸隐田園。

鄭貴妃身後的勢力幾乎被東林黨人打擊得再無出頭之日。

是以,在這場較量之中,東林黨人再一次勝出。

故而,對于李選侍的威脅,東林黨人會放在眼裡嗎?顯然,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

群臣破門而入,将皇太子朱由校前呼後擁到了文華殿,請求其立即進行登基儀式。

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移宮案

但朱由校卻道,要等六日之後再繼位。

而因為李選侍霸着乾清宮不讓步,群臣隻好讓皇長子住進了慈慶宮。但乾清宮曆來是帝王的居所,如今被一個小小的選侍霸占,成何體統?

于是,周嘉谟等大臣聯合上疏,一緻請求李選侍搬出乾清宮,以便皇長子登基後好回去居住。

可直到朱由校登基的那一天,李選侍也沒從乾清宮内搬出去。楊漣是以還與方從哲為此發生了激烈的争執,在方從哲看來,李選侍移宮之事可以暫緩幾天;楊漣則是堅持:“天子無複返東宮禮,選侍今不移,豈容姑息,且汝輩何敢如是!”

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移宮案

迫于壓力,李選侍隻得搬離了乾清宮。

然而,在李選侍搬離乾清宮後,宮中卻出現了李選侍被逼自殺,李選侍的女兒皇八妹也被逼得投井自盡等等。

剛剛登基,朱由校的頭上就頂上了不顧養恩逼迫養母,心胸狹窄容不下手足兄妹的帽子,這對龍椅都還沒捂熱的新君來說,影響不言自明。

直到閣臣楊漣寫了一篇《移宮始末》上奏朝廷,證明了朱由校從未逼迫過養母,天啟帝的名聲才得以保全。

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移宮案

而晚明的第三大案移宮案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也有很多人表示,移宮案不論從時間線,還是從前因後果來看,都是有着清晰的脈絡的,為何後世的史學家們偏偏将其與匪夷所思的梃擊案、撲朔迷離的紅丸案并稱為晚明的三大懸案呢?

是因為什麼呢?

首先,第一個疑點,李選侍不過一個後妃而已,她是怎麼有膽量把持皇長子威脅群臣的?

或許,這隻是東林黨人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罷了。

這樣說,也并非沒有道理。我們都知道,在宋明理學的深入影響之下,明朝官僚士大夫體系其實也發展到了頂點,以固有的思維模式去考慮問題,整個體系已經明顯僵化。

從東林黨人在泰昌帝年幼時的發力就可以看到,與其說他們維護正統,倒不如說是在押注。

賭注就是東林黨人對朝廷的掌控,這種相識于微末的從龍之功就是他們最大的政治資本。

為了赢,東林黨人可謂是煞費苦心,不顧底線。

有這麼一群人在後面追着趕着,誰的心裡能好受?

其次,朱由校可不像父親朱常洛,忍忍就過去了。

但對于朱由校來說,從梃擊案到紅丸案,再到移宮案,東林黨人的無下限操作已然觸犯了一個帝王的底線。

是以,對東林黨人的清算勢在必行。于是乎,朱由校使出了他的王炸之牌,宦官魏忠賢。

因為,魏忠賢足夠聽話。

明朝衰落的開始:晚明三大懸案之移宮案

但此時的天啟帝哪裡想得到,就是眼前這個低眉順眼的聽話的家奴,日後會成為“九千九百歲”、清除異己,專斷國政的權閹呢?以緻于到了後期,人們“隻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三大案對于明朝政局的影響還是比較深遠的。初始時,大臣們雖說互相争鬥不休,但目的都隻有一個,那就是查明真相,都是奔着穩固朝綱的目的去的。

隻是,随着案件的發酵,三案卻成了黨派之争的政治漩渦,大臣和皇帝較勁;大臣和後妃奪權;東林黨和浙黨之間争鬥不休;朝臣和閹黨的對決……這一出出鬧劇讓朝臣們一次又一次被清洗,原本明晰的政治格局被攪得一塌糊塗,面目全非,大明的國力也在急速被消耗着。

以至于崇祯帝上位後未能搞清主次,将收拾魏忠賢列為頭等大事。

其實大可不必。

我們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為了鞏固軍權,直接取消了丞相這一官職。可以說,明朝的皇帝對權力的掌控那是相當到位的。

是以,朱瞻基可以心無旁骛地去鬥他的蛐蛐,因為他的手底下有三楊。

是以,嘉靖帝可以一心一意地求仙問道,因為朝廷有嚴嵩。

是以,萬曆帝可以創下二十四年不上朝的吉尼斯紀錄,因為他有王牌張居正。

是以,天啟帝可以毫無壓力地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做個木匠,因為他有九千歲魏忠賢。

他們的聰明之處在于,下放權力并不等同于稀釋權力。帝王之術在于馭人有道,沒有必要什麼事都沖到最前面。

當然,這是守成之君的看法。

但崇祯帝不一樣,他不想同曆代帝王一樣荒淫無度,不事朝政。他想一勞永逸地解決閹黨勢力,重整朝綱,收拾河山。

卻沒想到,魏忠賢一死,東林黨人重新擡頭,底下全都亂成了一鍋粥。國庫空虛,對百姓征收重稅,結果各地起義不斷,崇祯皇帝又踏上了平叛之路,卻沒想到栽到了闖王李自成的手中,以一根繩結束了大明王朝的國祚,實在令人唏噓。

倘若當初崇祯帝對魏忠賢一黨徐徐圖之,大明王朝的曆史會不會有其它的走向?難說,難說……

各位看官們覺得呢?

資料來源:

《先拔志始》

《明季北略·卷1、卷2》

《國榷》

《罪惟錄》

《明史·卷114》

未經本賬号允許,本文内容不得轉載!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本賬号予以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