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颗物化的远洋雄心——055型万吨驱逐舰的非技术解析「2」

作者:坦克装甲车辆杂志

大吨位的舰体不仅可以安装更多的舰载系统,给舰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更意味着它的远航适应性、抗波性非常强悍。这对于一支立志走向远洋的海军来讲可谓意义重大。要知道,海军的远海作战能力不是单一舰种、单一机种,甚至是单一兵种能够支撑起来的,这实际上需要一个综合的、合成的作战能力。按照海军通行的量化标准,就是综合作战半径有多大,即情报通讯保障能到什么样的范围,各种兵力,包括航空兵力、水面舰艇兵力等能够在什么样的范围内执行合同作战行动,海军术语称其为综合作战半径。至于我们正在建设的远洋海军需要具备一种什么样的综合作战半径才能满足需求,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万吨大驱”的出现与之密切相关。

一颗物化的远洋雄心——055型万吨驱逐舰的非技术解析「2」

从最浅显的一层来说,海军应该能够有效的维护海上主权和相应的海上权益。仅这一层对中国海军来说就已经相当高了,但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这些基本的要求都保障不了,显然这个国家的海军建设是不达标的。从更远的一层角度来说,要为国家安全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有效的保障。最直观地来说,大陆能源安全问题就相当的突出。大陆现在大部分能源要从国外进口,而从国外进口的能源绝大部分都是从海上通道进入到国内。现在最集中的海上能源通道是中东海湾地区,经过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然后到达南海,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海上通道,而就是这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的能源通道还完全暴露在一些国家的军事力量的威胁面前,要保证能源海上生命线的安全,海军远洋作战能力是不是要与之相匹配?这不是说在哪一个阶段能保障到什么程度,而是说假如整个生命线的任何一点有软肋、有弱点、有空白,都会对能源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仅从这一点来看,对中国海军需要走多远这个问题就有一个相当高的要求——这不是建造一艘或是几艘航母就能够解决的事情,而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性远洋海军工程。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作为航母战斗群的配套舰种,还是作为独挡一面的舰队核心,055的“大”不但意味着强,更意味着一种走向远洋的雄心。

一颗物化的远洋雄心——055型万吨驱逐舰的非技术解析「2」

事实上,在官方的正式通报中,将“万吨大驱”称为“中国海军从远洋存在到远洋打击战略性跨越的重要一环”,这是大有深意的。我们现在的经济是一个外向型经济,我们对海上的交通线、对海外贸易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建设一支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远洋海军,其终极目的是为海外贸易提供有效的保护。然而,中国航母编队未来必然要面对远洋作战任务,但配套水面舰艇吨位过小的短板却不容忽视。护航舰艇吨位过小,意味着远洋自持能力、火力和选择灵活性不足。对此,054系列护卫舰在“辽宁”号航母编队中的“无奈”就很能说明问题——虽然该型舰种综合性能均衡且造价经济实惠,但受限于舰种在设计之处就明确的作为一种原本的“基地兵力”的任务划分,054系列护卫舰并不适合远洋作战。现有的航母战斗群在编制上也因此是“坡脚”的。显然,这块短板若不补齐,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航母编队的远洋作战能力。而“055”则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研制的。万吨级的体量决定其远洋自持性更好、火力更强大,将其编入航母编队,把目前担负这个任务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作为次级护航舰艇搭配使用,腾出来的054系列护卫舰去担负本来就该做的近海防卫任务,不仅会让本来就很重的护卫任务有所缓解,还将使航母编队力量得到大大的“升级晋等”,进一步提高远洋作战力量。进一步需要指出的是,“大驱”之大不只是体量,更是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发展潜力。不同于空军装备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极细微的改动都会影响整架战机的设计和建造,海军装备在生产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之后,仍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升级改造。军舰可以理解为一个装载了各种装备、设施、武器的大箱子,只要箱子够大、够结实、整体设计优良,电子装备、武器装备甚至是动力设施都可以在后续使用中进行升级,更不用说是软件系统了。以美国最著名的“宙斯盾”驱逐舰“阿利•伯克”级为例,从1991年首舰“阿利•伯克”号下水算起至今已有近30年了,“阿利•伯克”级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不断融合新兴技术,在原型舰的基础上先后发展了Flight Ⅰ、Flight ⅠA、Flight Ⅱ、Flight ⅡA、Flight Ⅲ等多种型号,在上层结构、防护能力、武器装备、软件系统等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更新,其最新型的Flight Ⅲ型相对原型舰可以说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以此比之,大驱“之”大“不仅“大”在当前,更是“大”在今后。

一颗物化的远洋雄心——055型万吨驱逐舰的非技术解析「2」

耐人寻味的“巡洋舰”炒作

在“万吨大驱”下水前后,西方世界各种不无目的的炒作就始终没有停息过。以美国媒体的反应为例,其不但在去年《中国军力报告》中单独辟出一章来谈所谓的“055巡洋舰”,《国家利益》更是将其列为“中国改变军力格局的五大杀器之一”,《新美国人》称其能“击落卫星”,“几代美国人将首次面对一种令所有舰艇都相形见绌的军舰”。最夸张的是,在055首舰下水后,更有美国媒体称055为“中国的无畏舰”——“无畏舰”是“革命性战舰”的代名词,当1907年它出现在英国时,一夜之间令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战列舰都过了时。这个捧杀的味道就十分明显了。要知道,尽管055的下水是我军在大型水面作战舰艇领域追赶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一个标志,但该舰在全世界范围内就整体技术水平而言并不是开创性的、革命性的,也并不具有划时代意义。万吨级的排水量、通用性垂直发射系统、整体式桅杆,这些要素近年来在英美等国的最新型驱逐舰上已经实现。大驱所展现的作战样式和今后承载的作战使命,依然处在世界现有海上作战方式的范围之内。西方媒体对此一无所知么?答案显然并非如此。事实上,不仅“无畏舰”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巡洋舰”的说法更是牵强附会。作为一种常识性问题,自进入导弹时代以来,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区别已经不再明显,无论是在吨位、武备配置、针对敌情或者舰队位置方面都在不断缩小差别,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出现了不少功能重叠的地方。尤其是继“基洛夫”级和“长滩”级之后,美苏两国都意识到,与其大型化巡洋舰,不如将巡洋舰的功能拆分给航空母舰和驱逐舰。这样不仅廉价灵活,而且舰队的整体效能更好。所以,这一切使得大型驱逐舰的战斗力不断提升,而巡洋舰止步不前,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时至今日,已经不能因为一型驱逐舰的吨位大就称其为所谓的“巡洋舰”。对此,极好的一个例子莫过于美国人自己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这是一条满载排水量超过13000吨级的巨舰,吨位规模远远超了不到万吨的“提康德罗加”级,但美国海军仍然将其划为“驱逐舰”而非“巡洋舰”。如此一来,西方世界固执地将055称为“巡洋舰”又是为了哪般?难道仅仅是搏一搏眼球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