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母亲改嫁富豪,范仲淹气的离家出走,被称为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

说到范仲淹,大家都知道他的那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作者我第一次知道范仲淹这个人,是在很小的时候,从一本以古人勤学为主题的连环画里认识他的。

在这本连环画里,收录了“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等一些非常极端的故事,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故事,当属范仲淹的故事——“划粥割齑”。

范仲淹的童年非常悲苦,早年丧父,母亲拖着这个幼小的孩子一筹莫展。幸好,范仲淹的母亲等到幸福的降临,不久后,她改嫁到了一个富裕的朱姓人家。对方不仅接纳了她,还毫无芥蒂地接纳了她和前夫所生的孩子,而唯一的要求只是这个孩子要改姓朱,今后就当作朱家血脉来养育。

母亲改嫁富豪,范仲淹气的离家出走,被称为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于是这个尚在懵懂中的范家孩子从此就以朱说这个名字开始新生了,这个新的家庭看起来也很和睦,一切看起来都要变得美好了!

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范仲淹,竟然对这个家庭有了一个极大的不满——就是:生活能不能不要这样富裕啊?!

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年幼的范仲淹早早就认定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他坚信富裕、安逸的生活会消磨人的意志,而解决之道只有一个,那就是自讨苦吃。

于是,范仲淹选择到山寺里寄宿读书,刻意用苦行僧的生活标准来磨砺自己。他每天的伙食只有稀饭,而为了把稀饭当干饭吃,他总是等稀饭晾凉、凝结之后用筷子划成四块,早晚配着咸菜各吃两块,大约就像今天吃果冻一样吧。所以流传下了“划粥割齑”这个典故,与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齐名。

母亲改嫁富豪,范仲淹气的离家出走,被称为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这已经算是勤学苦读的极致了,但命运偏偏还要给他一点刺激:范仲淹意外得知自己不是朱家的儿子,这些年一直靠着继父的接济度日。范仲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那一刻起他便下了决心,将来一定要自立门户,靠自己的双手搏出一片未来。

所以,他不顾母亲和继父的苦苦阻拦,只带着最简单的行李辞家而去。他不再想要继父的哪怕一点点接济,他相信自己有本领闯出一片天。

二十三岁那年,范仲淹如愿进入了应天府书院。这里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书籍齐备,精英如云。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古代书籍的稀有,那时候虽然印刷术已经成熟,但印制、流通成本不菲,即便是富家也很难置办起几部像样的书籍,所以书香门第才有令人艳羡的教育优势。

母亲改嫁富豪,范仲淹气的离家出走,被称为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书院里的书籍可以免费借阅,这是一座何等的宝藏啊。范仲淹任由自己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在同学们看来,图书馆里似乎具备了这个穷孩子所需要的一切,以至于他不需要吃饭也可以生存下来。

当然范仲淹还是要吃饭的,只不过他吃的东西在同学们看来完全玷污了“饭”这个神圣的字眼。

有官二代同学受到了感动,拿自己的高级点心分给范仲淹。然而几天过去,却发现这些点心完全没有被人动过,只在静默的空气里孤独地发霉。范仲淹这样安抚官二代的恼怒:“我不是不识抬举,只是担心一旦吃过这些高级点心,今后就再难挨得住吃糠咽菜的日子了。”

这是何等的定力啊,如果这样还不能出人头地,恐怕所有人都会三观尽毁。

母亲改嫁富豪,范仲淹气的离家出走,被称为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那时候范仲淹写过一首明志诗赠给同学晏殊,最后一联是:“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意思是:寒门子弟如同山涧深处的松树,长得再高也没法从山涧里露头。官二代、富二代如同山顶上的小草,才一露头就站在最高处,接受阳光和雨露的滋养。但是,只要天下大道没有彻底沦丧,涧底的松树就总会有出人头地的日子,何必向官二代、富二代们抱怨命运的不公呢?!

范仲淹确实是凭借惊人的勤奋而成功的,一切天资、机遇、时代大势都在他的勤奋面前不值一提。

母亲改嫁富豪,范仲淹气的离家出走,被称为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这真是很励志的诗句啊!人总是需要信念,需要勤奋,需要坚韧不拔,才能够在困难面前不至于畏缩或心理崩溃。只要你一往无前地笃信下去,将来一定大有所为的!

母亲改嫁富豪,范仲淹气的离家出走,被称为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