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親改嫁富豪,範仲淹氣的離家出走,被稱為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說到範仲淹,大家都知道他的那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作者我第一次知道範仲淹這個人,是在很小的時候,從一本以古人勤學為主題的連環畫裡認識他的。

在這本連環畫裡,收錄了“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等等一些非常極端的故事,而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故事,當屬範仲淹的故事——“劃粥割齑”。

範仲淹的童年非常悲苦,早年喪父,母親拖着這個幼小的孩子一籌莫展。幸好,範仲淹的母親等到幸福的降臨,不久後,她改嫁到了一個富裕的朱姓人家。對方不僅接納了她,還毫無芥蒂地接納了她和前夫所生的孩子,而唯一的要求隻是這個孩子要改姓朱,今後就當作朱家血脈來養育。

母親改嫁富豪,範仲淹氣的離家出走,被稱為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于是這個尚在懵懂中的範家孩子從此就以朱說這個名字開始新生了,這個新的家庭看起來也很和睦,一切看起來都要變得美好了!

但是,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範仲淹,竟然對這個家庭有了一個極大的不滿——就是:生活能不能不要這樣富裕啊?!

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年幼的範仲淹早早就認定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他堅信富裕、安逸的生活會消磨人的意志,而解決之道隻有一個,那就是自讨苦吃。

于是,範仲淹選擇到山寺裡寄宿讀書,刻意用苦行僧的生活标準來磨砺自己。他每天的夥食隻有稀飯,而為了把稀飯當幹飯吃,他總是等稀飯晾涼、凝結之後用筷子劃成四塊,早晚配着鹹菜各吃兩塊,大約就像今天吃果凍一樣吧。是以流傳下了“劃粥割齑”這個典故,與懸梁刺股、鑿壁偷光齊名。

母親改嫁富豪,範仲淹氣的離家出走,被稱為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這已經算是勤學苦讀的極緻了,但命運偏偏還要給他一點刺激:範仲淹意外得知自己不是朱家的兒子,這些年一直靠着繼父的接濟度日。範仲淹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從那一刻起他便下了決心,将來一定要自立門戶,靠自己的雙手搏出一片未來。

是以,他不顧母親和繼父的苦苦阻攔,隻帶着最簡單的行李辭家而去。他不再想要繼父的哪怕一點點接濟,他相信自己有本領闖出一片天。

二十三歲那年,範仲淹如願進入了應天府書院。這裡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書籍齊備,精英如雲。今天我們很難想象古代書籍的稀有,那時候雖然印刷術已經成熟,但印制、流通成本不菲,即便是富家也很難置辦起幾部像樣的書籍,是以書香門第才有令人豔羨的教育優勢。

母親改嫁富豪,範仲淹氣的離家出走,被稱為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書院裡的書籍可以免費借閱,這是一座何等的寶藏啊。範仲淹任由自己徜徉于知識的海洋,在同學們看來,圖書館裡似乎具備了這個窮孩子所需要的一切,以至于他不需要吃飯也可以生存下來。

當然範仲淹還是要吃飯的,隻不過他吃的東西在同學們看來完全玷污了“飯”這個神聖的字眼。

有官二代同學受到了感動,拿自己的進階點心分給範仲淹。然而幾天過去,卻發現這些點心完全沒有被人動過,隻在靜默的空氣裡孤獨地發黴。範仲淹這樣安撫官二代的惱怒:“我不是不識擡舉,隻是擔心一旦吃過這些進階點心,今後就再難挨得住吃糠咽菜的日子了。”

這是何等的定力啊,如果這樣還不能出人頭地,恐怕所有人都會三觀盡毀。

母親改嫁富豪,範仲淹氣的離家出走,被稱為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那時候範仲淹寫過一首明志詩贈給同學晏殊,最後一聯是:“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

意思是:寒門子弟如同山澗深處的松樹,長得再高也沒法從山澗裡露頭。官二代、富二代如同山頂上的小草,才一露頭就站在最高處,接受陽光和雨露的滋養。但是,隻要天下大道沒有徹底淪喪,澗底的松樹就總會有出人頭地的日子,何必向官二代、富二代們抱怨命運的不公呢?!

範仲淹确實是憑借驚人的勤奮而成功的,一切天資、機遇、時代大勢都在他的勤奮面前不值一提。

母親改嫁富豪,範仲淹氣的離家出走,被稱為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這真是很勵志的詩句啊!人總是需要信念,需要勤奮,需要堅韌不拔,才能夠在困難面前不至于畏縮或心理崩潰。隻要你一往無前地笃信下去,将來一定大有所為的!

母親改嫁富豪,範仲淹氣的離家出走,被稱為曆史上最有定力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