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座东北小城四平,却在解放战争期间爆发四次争夺战,这是为何?

解放战争期间,有一个城市十分特别,它既不是省会,也不是经济发展特别突出的城市,它的占地面积也不是特别大。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市,却在2年间爆发了4次争夺战。

这座城市就是东北的四平市,这样一个东北小城,却在解放战争期间爆发四次争夺战,这是为何?

一座东北小城四平,却在解放战争期间爆发四次争夺战,这是为何?

首先,先来看看爆发在四平的四次争夺战。

第一次争夺战发生在1946年的3月。第一次四平争夺战发生之前,苏联的驻军驻扎在四平,因为抗战期间大陆与苏联签署的条约规定,大陆军队不能进驻苏军驻扎的城市。但此时的国民党军队早已觊觎四平,在苏军撤离后不久便组织驻扎在沈阳的国军立即进驻四平。

之后,我军意识到四平的战略意义,迅速派遣驻扎在东北的东北民主联军击溃了守卫在四平的国军,成功解放了四平,这也是第一次四平争夺战。

一座东北小城四平,却在解放战争期间爆发四次争夺战,这是为何?

此时,我军主力部队还未到达东北,因此在一个月后,第二次四平争夺战爆发。

当时,杜聿明率领国军主力部队赶到,对驻扎在四平的我军发起了猛烈进攻。我军经过数日的死战,奈何还是没能抵挡住国民党主力部队的攻击,不得不撤出四平,四平再次落入国民党的手中。

一座东北小城四平,却在解放战争期间爆发四次争夺战,这是为何?

第三次争夺战爆发在1947年,这次争夺战无疑是最激烈的一次。当时,四平的国民党守将是陈明仁,面对我军主力的猛烈进攻,陈明仁带领国军第71军顽强抵抗,硬是抗住了我军的进攻,并成功拖到了国民党援军的到达。我军上级考虑到东北的后续作战问题,不得不撤出四平地区。

最后一次战役发生在1948年初,当时,我东北野战军已经发展到百万人的规模,解放东北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望,且国民党军中反战情绪高涨,陈明仁也早已被调离四平,我东北野战军势如破竹,仅以3000余人的伤亡,歼灭国民党守军近2万人,成功解放四平。

一座东北小城四平,却在解放战争期间爆发四次争夺战,这是为何?

这样一座东北小城,怎么会引起两军四次激烈的争夺?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在解放东北之前,东北地区的划分十分的糅杂,那个时候的东北并不是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省,而是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成四块区域,每块区域中又独自划分成不同的地区,但要是看地图就会发现,四平是位于当时这四块大区域的中间地带,战略位置十分突出。

另外,四平市位于吉林省和辽宁省的交界处,有吉林省“南大门”之称,而且位于整个东北平原地区的中部,东靠大黑山,西接辽河平原,北连长春,南邻沈阳,可以说,四平市就是长春和沈阳之间铁路带的咽喉,一旦握住四平,就能切断长春和沈阳之间的联系。

一座东北小城四平,却在解放战争期间爆发四次争夺战,这是为何?

除此之外,四平市还是中长铁路、平齐铁路、四梅铁路等多条铁路的交汇处。在那个战争年代,交通运输十分重要,而四平又是多条铁路的交汇地,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只要占领了四平,就能更好地向东北地区输送兵力和物资。

除了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以外,四平还是东北最大的粮食集散地之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中,粮食就是一个部队最大的问题,只要占领四平,军中粮草的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

一座东北小城四平,却在解放战争期间爆发四次争夺战,这是为何?

除了这几点,四平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据统计,四平已经发现的矿产资源已达到54种,且探明存储量的矿产资源达到23种,这丰富的矿产资源不管是战争期间还是和平期间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一座东北小城,竟然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粮草存贮和矿产资源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难怪会爆发4次激烈的争夺战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