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镇山:中国万年玉器文明小南山

黄镇山:中国万年玉器文明小南山
黄镇山:中国万年玉器文明小南山
黄镇山:中国万年玉器文明小南山

东北美玉天下传,历时悠久小南山,最早肃慎君子国,中华文明一万年。

被列入“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东北边陲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小南山遗址,发现旧石器晚期至西汉五个时期遗存,距今17000年至2000年,前后跨度长达15000年。这对东北远古文化和中国历史来说,都是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是一次非常重大考古发现。

其中第一期发现了东北地区最早的陶器,距今约14000年。

第二期发现五十多座新石器早期竖穴土坑墓,发现近200件玉器,将玉器的发现推到距今9000年前,从玉器工艺可以看出与同在东北地区的兴隆洼和红山文化有联系,开启了东北地区玉器文化起源新纪元。

这里不仅发现了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陶器,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和最多的一批玉器,颠覆了以往学术界对新石器时代,尤其是玉器方面的认识,可以总结出玉文化时代,对世界考古界都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黄镇山:中国万年玉器文明小南山
黄镇山:中国万年玉器文明小南山
黄镇山:中国万年玉器文明小南山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教育最高奖冠名人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淮南子》说:“东方多君子之国,信哉,莫古于肃慎。”肃慎国民后来主力南下西辽河,并逐渐到达黄河、长江,融合伏羲族、炎帝族,成为统治者黄帝族;留居者后来成为鲜卑、契丹、女真、满族等少数民族。《淮南子》明确说在东方众多古代文明的君子国中,没有比肃慎还古老的。小南山遗址玉器的出土,进一步证明古籍上的记载,东北古肃慎人是最早的文明君子,最早的道德从这里产生!

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这样写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蜚蛭,四翼。有虫,兽身蛇身,名曰琴虫。”不咸应该是形容雪,似盐不咸,而在长白山中积雪皑皑,所以称为不咸之山。在这里有一个国家,名叫的肃慎国。

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也有记载:“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肃慎国位于白民国的北面,肃慎国境内有一种树木,叫做雄常树,具有一种“应德而生”的神力。一旦有英明的帝王继位,供肃慎国的人制成衣服穿在身上。

肃慎国有个部族夙沙氏,肃慎国的第一次造反记忆,源自于夙沙氏,此时南方为神农时代。夙沙氏,是传说中有人民起义剧情的最早的一个部落!《吕氏春秋》记载:“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以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言“神农是个德兴很高的人”,作为有“玉之美德”的夙沙之民,攻其肃慎搞独立王国之君,而归神农“德高”的大一统。

炎黄战争时,《世本》记载:“夙沙氏煮海为盐,炎帝之诸侯。夙沙氏民叛,以归帝魁(黄帝)。”以《史记》说“神农氏世衰,黄帝修德而炎帝不德,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掌握着海盐财富的“玉德君子”夙沙氏之民,背叛了“不德"的炎帝,而归于“修德”的黄帝之大一统。

肃慎国虽然远在东北,但他身为“玉德君子国”,一直崇拜南方“德高”的圣帝明君。他是南方弓矢指定朝贡方国,亦作“息慎”。《竹书纪年》记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是说肃慎是虞夏以后,在东北地区一个大方国。

而在周武王灭商之后,肃慎入贡“楛矢石砮”。楛矢,即桦木做成的箭矢;石砮,为青玉石打造的箭镞(箭头),据说其尖利可以入铁。周成王与周康王时,文献又有记载肃慎人来朝。在《左传.昭公九年》:“肃慎、燕、毫,吾北土也”。

在《国语·鲁语》中不仅明确记载了肃慎所贡为"楛矢石砮",其中还记述有一段故事:孔子在陈国时见到死于楛矢石砮的鹰隼,他看了一眼就断定此为“肃慎之矢”。

是说某年的春天,一群隼鸟飞到陈国宫廷的上空,一只受了伤的隼鸟掉在宫廷院落里,陈愍公近前拾起一看,见箭杆约长一尺八寸,"楛矢贯之,石砮长尺有咫",愍公不识此箭,便打发人拿着箭杆去问周游列国,正好在陈国的孔子,"陈愍公使问仲尼",孔子解释,这隼鸟是远途来的,这箭来自数千里之遥的肃慎国,"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这群从很远的地方飞来,鸟身上的楛矢是肃慎人造的。接着孔子说道:“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楛曰肃慎氏之贡矢。”

周武王灭殷商,国势强大,九夷百蛮,四方属国都来朝贡,“武王克商……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北方的肃慎贡了楛矢石砮,石镞长约一尺八寸。“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分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周武王还把肃慎献来的楛矢石砮,赐给自己的女婿陈国胡公。孔子说你们陈国一定还有受赐过的“楛矢石砮”,你们可以到仓库里去找。果然不出孔子所料,在金柜里找到了肃慎的楛矢石砮。孔子作为源自辽东地区东夷人的后裔,可见他对来至祖先之地的历史是多么的了解。

黄镇山:中国万年玉器文明小南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双鸭山市饶河县小南山遗址,不仅发现了迄今北部中国最早的陶器,还发现了9000年前东亚地区系统用玉的最早证据。用“玉”破天惊形容小南山出土的玉器一点也不为过。

小南山遗址发掘出土包括玉玦、环、管、珠、扁珠、璧饰、锛形坠饰和玉斧等玉器200多件,经科学检测为9000年前的玉器,因此构成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文化组合面貌,尤其玦饰、玉管、璧飾等文物,对其后的东亚玉器文化研究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小南山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李有骞说:乌苏里江流域早在一万七千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颠覆了学界对乌苏里江流域玉文化是受辽河流域玉文化、钱塘江流域玉文化影响的推断,考古发现支持的是9000多年前的小南山文化深刻地影响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乃至东北亚的玉文化。

黄镇山:中国万年玉器文明小南山

中国境内较早的玉器文化遗存,辽宁海城小孤山旧石器时代末期洞穴遗址中的玉石制砍砸器,其年代距今约 1万年。

2007年10月,河北磁山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磁山遗址1号窖穴发现一块古玉,2009年中科院的专家对这块玉石取样分析后,认定这块古玉埋藏的年龄在1.3万年。

内蒙古东部的兴隆洼文化玉器距今8200∽7000年。

黑龙江省出土史前玉器的地点多达26处,考古学家曾根据出土地层关系和伴出陶器特征判断其年代皆在距今8200∽7000年。但小南山玉器的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其真实年代距今9200∽8500年之间,遗址将玉器的发现推到距今9000年前。

玉器上多见砂绳切割技术留下的弯曲条形痕迹,此为目前世界最早的发现,比中美洲同类技术早六千多年。

砂绳切割技术后来成为红山、良渚玉工的主打工艺,奠定了中华玉器文化早期蓬勃发展的技术基础。

此前有学者曾根据8000年前兴隆洼玉器已然成组配套和较精致圆熟的制作水平认为其远非原初阶段的产品,从而推断东北地区的玉器应该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

小南山文化玉器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发源之早,充分说明了9000多年前这里手工行业、物质生产水平、社会形态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正如考古学家林沄教授所认为的这里闪耀出“中华玉文化灿烂之光”。

小南山玉文化的起源和传播让我们有依据相信,东北亚文明的曙光是从小南山升起的。

中国的玉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还传播和影响到东亚其他国家。考古论断,以玉玦为代表的玉器种类和制作技术,在8000年前后开始从小南山传至东北亚各地,开启了史前玉器革命的历程。

以日本为例,中日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距今8000多年前的中国内蒙古兴隆洼遗址和日本列岛7000多年前的绳纹时代遗址有着相同的玉文化因素,玉器的造型和组合十分相似,从而成为中日史前文化交流的直接见证。

黄镇山:中国万年玉器文明小南山
黄镇山:中国万年玉器文明小南山
黄镇山:中国万年玉器文明小南山

小南山遗址出土的饰物中,软玉占半数以上,在玦、环、匕等重器中比率更高。小南山人对温润而泽软玉的重视跃然于物上,将其赋予了巨大的象征性意味,重玉轻珉的观念已经形成。世界人类社会两大最高核心价值体系分别为:西方黄金、东方玉器。前者形成于六千多年前,后者迟迟未有定论。小南山遗址玉器的发现,确立了东方比西方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早熟了三千年之久。

小南山遗址的考古发现对构建黑龙江下游乃至东北亚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意义重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说,小南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丰硕,极大地推进了三江平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为架构区域考古学文化体系提供了新的资料,尤其是发现的早期墓葬遗存代表了该地区一支新的新石器早期文化,时代早于该区域以往发现的新开流文化。

此外,该遗址所具有的独特区位优势及取得的考古新成果,大大提高了大陆在国际舞台上对话的能力。小南山遗址墓地布局紧凑、形制复杂、极具规模,在同时期的中国考古学遗存中十分罕见。这为探讨全新世早期气候温暖时段,中国各地区史前人群的适应模式、人口构成和社会状况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案例。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为理解鲜卑、契丹、女真和满族的强势崛起找到了历史逻辑,证明白山黑水的古代渔猎先民在中国古代文明的早期进程中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黄镇山:中国万年玉器文明小南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