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戊戌六君子上刑场时,百姓为何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了真相

清朝末年由于统治者抱着天朝上国的思想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从此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还停留在农业社会。

之后,英国因为在与中国的贸易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英国便开始向中国倾销鸦片,最终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清政府走上了被剥削的道路。

之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便开始争相进攻中国,想要在中国分一杯羹,中国逐渐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了列强攫取利益原料市场和商品倾销地。

值此危难关头,一批有识之士为了挽救危亡四处奔走呼喊,其中包括1898年推动了戊戌变法的戊戌六君子。1895年4月,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了北京。

戊戌六君子上刑场时,百姓为何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了真相

当时正准备参加科考的考生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十分愤怒,于是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组织下,当时在北京参加科考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给皇帝,提出在国家危亡时刻理应变法图强的主张,后来被称为“公车上书”。

当时朝廷上顽固派的势力十分强大,在他们的阻挠下,举子们的上书并没有到达光绪帝的手中。后来,康有为和梁启超在见到皇帝后,讲述变法图强之好处,终于光绪皇帝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实施了变法,而这便是后来著名的"戊戌变法"。不幸的是,由于顽固派的势力太过强大,变法仅仅持续了百天,就被慈禧太后扼杀。

事情败露后,变法支持者被赶尽杀绝,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日本活了下来,但是有六个人却被杀害,这就是著名的"戊戌六君子"。

他们推动了戊戌变法,为国家复兴不惜献出生命。在变法失败后,他们在反对派的镇压下奔赴刑场,然而此时周围的百姓却在欢呼雀跃。百姓在面对革命者赴死之时,为何不是惋惜愤怒,而是十分高兴,这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鲁迅先生一语便说出了这个原因。

戊戌六君子上刑场时,百姓为何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了真相

戊戌变法过程

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上书,在上书中,他们提出了拒绝签订条约、变法图强、引进西方先进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建立西式军队等一系列主张。然而,光绪帝并没有看到这次的上书。

上书失败并没有打消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图强的想法,他们假借孔子思想来为自己宣传造势,他们创办了报刊学会扩大影响,吸收更多有识之士加入他们扩大规模,在社会上营造了变法图强的氛围。

终于,在两年之后的冬天,康有为等人在光绪帝的召见下入宫。康有为向光绪帝讲述了他们的想法,最终光绪帝被他们说服了,在与顽固派一番辩驳之后。1898年6月,在维新派的主持下,变法开始了。

因为当时清王朝的情况以及十分危亡,为了最大限度的尽快扩大影响得到变法成效,变法进展速度很快,然而维新派的变法遭到守旧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戊戌变法失败了,维新派被他们赶尽杀绝。

戊戌六君子上刑场时,百姓为何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了真相

九月二十八日,戊戌变法进行了百日便宣告失败。戊戌变法的六位主要成员被下令处以斩刑。其实,谭嗣同是有机会逃到日本活下来的,但是他认为如果可以唤醒麻木不仁的百姓,如果自己的死能够唤醒民众让接着支持变法,使国家富强,那么自己为变法做出的巨大牺牲就是有意义的。

慈禧太后将处置地点设在菜市口,是因为这里人多口杂,慈禧太后想要借他们杀鸡儆猴以儆效尤。当时围观处刑的百姓很多,这些人都是来看热闹的。

百姓看着维新派的赴死面上是欢呼雀跃的,心里是麻木不仁的,他们的死并没有什么作用。其实也不难理解,百姓们早已在清政府的思想禁锢以及重重压迫下失去了思想的本能,在面对当时统治者的剥削,他们只能麻木不仁的活着。至于变法图强,那是肉食者该考虑的事情,与他们无关。

鲁迅先生的评价

在鲁迅先生的一篇作品《药》中,他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讽刺了统治阶级和老百姓,这些人他们没有看到革命者的牺牲,而只是看到了他们死后的人血馒头,这是多么的讽刺啊。

戊戌六君子上刑场时,百姓为何欢呼雀跃?鲁迅的一句话道出了真相

鲁迅先生是这样看待老百姓麻木的态度的:走在社会前列的人,总是要被无知者排挤、杀戮的,中国人向来如此。维新派看到了国家的落后,看到了原来的泱泱大国在西方列强的打压下逐渐没落,于是他们忍不住了。

他们上书皇帝变法图强,想要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然而没想到守旧顽固派只顾自己的利益,没有看到国家的未来、老百姓觉得政治生活太过遥远,他们就是无知者,排挤、杀戮社会的先驱者。

其实,百姓麻木不仁的伏笔早在清朝建立之初就已经埋下了。清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堵住百姓都悠悠之口,大搞“文字狱”,对老百姓的思想与文化进行严密的控制,以巩固清朝的统治。

因此当戊戌变法发生时,统治者说什么就是什么,说他们是乱臣贼子那他们就是,老百姓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的思想已经被清廷束缚。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维新派的变法思想离老百姓的生活太过遥远,在他们眼里,这样的变法无非就是换一个王朝 而他们困苦的生活是不会变的,甚至可能因为战乱而变得更加悲催,所以他们麻木不仁。

相反,如果可以很好地掌控他们的心理,那么变法也是非常简单的,就比如说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统治者只是画了个平均土地的大饼就有无数农民前仆后继加入了他们。

如果戊戌变法也可以深入了解普通老百姓的需求,将变法思想渗透到老百姓的愿望中去,那么戊戌变法将会更加接地气,也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也许最后并不会仅仅进行了一百天就走向了失败。退一万步来说,即使还是失败了,恐怕百姓也会为他们哭上一哭,他们的牺牲也是可以唤醒民众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