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由于統治者抱着天朝上國的思想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從此中國開始落後于世界潮流,在世界各國都在進行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還停留在農業社會。
之後,英國因為在與中國的貿易中一直處于劣勢地位,為了擷取更多的利益,英國便開始向中國傾銷鴉片,最終爆發了鴉片戰争,從此清政府走上了被剝削的道路。
之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便開始争相進攻中國,想要在中國分一杯羹,中國逐漸淪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了列強攫取利益原料市場和商品傾銷地。
值此危難關頭,一批有識之士為了挽救危亡四處奔走呼喊,其中包括1898年推動了戊戌變法的戊戌六君子。1895年4月,甲午中日戰争戰敗後,日本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了北京。

當時正準備參加科考的考生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都十分憤怒,于是在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的組織下,當時在北京參加科考的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給皇帝,提出在國家危亡時刻理應變法圖強的主張,後來被稱為“公車上書”。
當時朝廷上頑固派的勢力十分強大,在他們的阻撓下,舉子們的上書并沒有到達光緒帝的手中。後來,康有為和梁啟超在見到皇帝後,講述變法圖強之好處,終于光緒皇帝同意了他們的意見,實施了變法,而這便是後來著名的"戊戌變法"。不幸的是,由于頑固派的勢力太過強大,變法僅僅持續了百天,就被慈禧太後扼殺。
事情敗露後,變法支援者被趕盡殺絕,康有為和梁啟超逃亡日本活了下來,但是有六個人卻被殺害,這就是著名的"戊戌六君子"。
他們推動了戊戌變法,為國家複興不惜獻出生命。在變法失敗後,他們在反對派的鎮壓下奔赴刑場,然而此時周圍的百姓卻在歡呼雀躍。百姓在面對革命者赴死之時,為何不是惋惜憤怒,而是十分高興,這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後來魯迅先生一語便說出了這個原因。
戊戌變法過程
康有為、梁啟超組織了上書,在上書中,他們提出了拒絕簽訂條約、變法圖強、引進西方先進思想,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以及建立西式軍隊等一系列主張。然而,光緒帝并沒有看到這次的上書。
上書失敗并沒有打消康有為、梁啟超變法圖強的想法,他們假借孔子思想來為自己宣傳造勢,他們創辦了報刊學會擴大影響,吸收更多有識之士加入他們擴大規模,在社會上營造了變法圖強的氛圍。
終于,在兩年之後的冬天,康有為等人在光緒帝的召見下入宮。康有為向光緒帝講述了他們的想法,最終光緒帝被他們說服了,在與頑固派一番辯駁之後。1898年6月,在維新派的主持下,變法開始了。
因為當時清王朝的情況以及十分危亡,為了最大限度的盡快擴大影響得到變法成效,變法進展速度很快,然而維新派的變法遭到守舊頑固派的強烈反對,戊戌變法失敗了,維新派被他們趕盡殺絕。
九月二十八日,戊戌變法進行了百日便宣告失敗。戊戌變法的六位主要成員被下令處以斬刑。其實,譚嗣同是有機會逃到日本活下來的,但是他認為如果可以喚醒麻木不仁的百姓,如果自己的死能夠喚醒群眾讓接着支援變法,使國家富強,那麼自己為變法做出的巨大犧牲就是有意義的。
慈禧太後将處置地點設在菜市口,是因為這裡人多口雜,慈禧太後想要借他們殺雞儆猴以儆效尤。當時圍觀處刑的百姓很多,這些人都是來看熱鬧的。
百姓看着維新派的赴死面上是歡呼雀躍的,心裡是麻木不仁的,他們的死并沒有什麼作用。其實也不難了解,百姓們早已在清政府的思想禁锢以及重重壓迫下失去了思想的本能,在面對當時統治者的剝削,他們隻能麻木不仁的活着。至于變法圖強,那是肉食者該考慮的事情,與他們無關。
魯迅先生的評價
在魯迅先生的一篇作品《藥》中,他頌揚了革命者夏瑜,諷刺了統治階級和老百姓,這些人他們沒有看到革命者的犧牲,而隻是看到了他們死後的人血饅頭,這是多麼的諷刺啊。
魯迅先生是這樣看待老百姓麻木的态度的:走在社會前列的人,總是要被無知者排擠、殺戮的,中國人向來如此。維新派看到了國家的落後,看到了原來的泱泱大國在西方列強的打壓下逐漸沒落,于是他們忍不住了。
他們上書皇帝變法圖強,想要為自己的國家做出貢獻。然而沒想到守舊頑固派隻顧自己的利益,沒有看到國家的未來、老百姓覺得政治生活太過遙遠,他們就是無知者,排擠、殺戮社會的先驅者。
其實,百姓麻木不仁的伏筆早在清朝建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清朝建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堵住百姓都悠悠之口,大搞“文字獄”,對老百姓的思想與文化進行嚴密的控制,以鞏固清朝的統治。
是以當戊戌變法發生時,統治者說什麼就是什麼,說他們是亂臣賊子那他們就是,老百姓已經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的思想已經被清廷束縛。
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維新派的變法思想離老百姓的生活太過遙遠,在他們眼裡,這樣的變法無非就是換一個王朝 而他們困苦的生活是不會變的,甚至可能因為戰亂而變得更加悲催,是以他們麻木不仁。
相反,如果可以很好地掌控他們的心理,那麼變法也是非常簡單的,就比如說在太平天國運動中,統治者隻是畫了個平均土地的大餅就有無數農民前仆後繼加入了他們。
如果戊戌變法也可以深入了解普通老百姓的需求,将變法思想滲透到老百姓的願望中去,那麼戊戌變法将會更加接地氣,也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援,也許最後并不會僅僅進行了一百天就走向了失敗。退一萬步來說,即使還是失敗了,恐怕百姓也會為他們哭上一哭,他們的犧牲也是可以喚醒群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