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
美国
从
阿富汗
撤军的消息在各大平台刷屏,除去疫情带来的影响外,美国撤军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阿富汗方面花费的
军费
过多。在阿富汗的美军每日拿着高额的补贴费用饮酒作乐,长期下来美国
损失惨重
。而我国历史上经历众多战争,却鲜少出现不作为的军人。更多的是
奋勇作战
,不注重荣誉的军人们。
张文魁
就是这样一个人。17岁时亲眼目睹了父亲被日军残忍杀害的张文魁下定决心要为父亲
报仇
,也为了更多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样失去父亲,张文魁加入了
抗日民兵团
,参与游击战。一战,便是将党章刻在了心中。

张文魁在加入抗日民兵团的第二年就
参军入党
,即便此时日军已经投降,但是此时的中国依旧笼罩在
战争
的阴影之中,国共双方势同水火。张文魁看不下去,提出离开已经趋近和平的家乡,跟随队伍进入战争
前线
作战。
但是前线就意味着远比后方
艰辛
得多的战斗,最艰难的时刻连续几天他们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还要
连夜奔袭
。但张文魁的选择就是坚持下去,像千千万万个人民解放军一样,他们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只是一想起自己是为了人民解放而
战斗
,就浑身充满了动力。
热爱学习的张文魁被调到了
炮兵连
,那是我们国家备受瞩目的一支队伍,那时的炮兵连,没有
先进的大炮
,没有
精细的维修技术
,没有各种
专业的人才
,有的只是一台又一台被缴获的大炮,残缺的,不残缺的,还有仅存的
一本
技术资料。就凭借着这些,张文魁潜心钻研,成功修复了好几台大炮,这些大炮还在后续的战争中发光放彩。
但是有了大炮也不意味着战士们就可以躲在炮筒后面
高枕无忧
了,他们迎着枪林弹雨,喝过雪水,吃过野草,在战地上
席地而眠
。许多战士都在枪弹中
壮烈牺牲
,甚至很多时候,整个营地的战士都战死了,仅剩一位战士控制着大炮坚持着……每每提起这些,张文魁总是热泪盈眶。
后来人民终于迎来了解放,
新中国
成立了,他也该光荣退休了。可是他依旧选择为人民做建设。他知道新中国经历了长达
几十年
的战乱,到处都是等待建设的地区。他对领导说,去
丹江口
吧,那里缺工人,就让他到那里发光发热吧。
参与建设的过程的
艰难
程度也堪比战斗,作为干部的张文魁与工人们同吃同睡,参与一线的劳动,甚至还被
砸伤
,进了重症监护室……其实他完全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军功享
清福
,但是他不愿意,他说,国家需要建设,他还可以继续工作。
离开军队几十年,他
隐姓埋名
,对过往的赫赫战功闭口不言。参与丹江口建设的几年,他对这里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在这里
扎下了根
。儿女们也从来不知,自己的父亲看似平常,当年竟是个战功赫赫的大
英雄
。
后来还是一场火灾,困住了一个孩子,人已老年的张文魁
英姿
不减当年,冲入
火海
将孩子抢救了出来。只是,孩子虽然被救了,张文魁却因为年龄过大,在火海中被熏到,
双耳失聪
。这个为国战斗了几十年的老人,再也听不到他所热爱的世界的声音了。
此事一出引起了有关政府的
重视
,派人前去慰问,这才发现了这样一位隐藏在人民中的
战斗英雄
。张文魁老人对过往不愿意过多地表示,每当提及就表示自己当年当过兵但是没有战功,可是从他那个年代走过的兵不应该没有战功,后来经人劝说,张文魁才拿出了自己的
证书和军功章
,竟是装了满满一盒。
自此,这位民族英雄的热血战士的光辉往事才得以重提。张文魁
戎马一生
,本可以享受战功带来的荣誉,平安富贵地享受一生,但是他却选择了
,继续支持国家的建设。甚至于儿女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民族英雄。
结语:
像张文魁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像
张富清,柴云振
,不记名不慕利,只是单纯的战斗,为人民奋战,参与国家建设,他们是
胸有大爱
的英雄,我们的国家能有现在如此这般的
美丽富饶
,离不开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人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像他们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发自内心的
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