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不能少,20多年来她一直在为听力受损的儿童跑步......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指出,在实现全面福祉的道路上,千丝万别。

这里的"一"还包括每个需要社会更多照顾的弱势残疾人群体。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河北省唐山市时再次强调,多为残疾人事业做更多的工作,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全面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这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尽管我们每天都在触摸听力受损的孩子,但当我们在康复后听到他们清楚地喊'妈妈'和'老师'时,我们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龙墨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原主任,在会内外赢得了无数赞誉。这种掌声不仅献给她自己,也献给中国残疾人保护事业。

龙墨扎根残疾保护领域20余年,见证了中国人工耳蜗技术从无到有,从此走向细化。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她见证了残疾儿童康复从有限援助向普惠服务转变的历史性突破,以及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路。

一个不能少,20多年来她一直在为听力受损的儿童跑步......

龙墨

"耳朵里有一辆车"为孩子们

朗说她的感受是"痛苦和快乐的"。

"痛苦"来自对听力障碍者的同情,同情和多年的辛勤工作;"幸福"来自于孩子和家人康复后的笑脸,这是中国残疾人保护事业的巨大飞跃。

1995年,龙墨从医生的岗位调到原中国聋人儿童康复中心(现为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从此在残疾人领域扎根。当时,该国正朝着实现基本福祉的目标迈进。

当他第一次到达中心时,龙莫发现孩子们都戴着模拟助听器。教学要求孩子们看自己的嘴,"听"说。一些残疾较多的孩子被夸大了,甚至很奇怪。

龙墨的情人经常来接她。有一次,他说,"一旦你的院子里,里面充满了'面包'和'苹果',耳朵里充满了非常夸张的声音,特别刺激。当时,中国聋人儿童康复中心的儿童能够佩戴助听器,平均全国约有40%的儿童能够上普通学校,但更多的儿童需要帮助。

2000年3月3日,第一个"耳朵日"在该国举行。一些政协委员的提议促进了这一点。龙墨跟随中央电视台记者和陕西省残疾人工作人员从西安出发,北行陕西至玉林,沿途走访多家院校。他们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没有戴助听器,老师们接受过为他们的生命呐喊的训练。"我在榆林附近的一个山洞里测量我的孩子,并捐赠助听器。这个家庭有三个孩子,都有严重的听力障碍。在我为最小的孩子测试并戴上助听器后,我拍了拍他们的下巴,孩子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和轻微的微笑。"Dragon Ink对此记忆犹新。

2009年,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发生了质的变化,国家开始实施"中国残疾人贫盲人人工耳蜗/助听器救援康复项目",中央政府斥资4亿多元向符合条件的听力障碍儿童免费捐赠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同时提供助听器配套服务、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和一年的康复费用。

今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原卫生计划委员会联合成立了国家级项目办公室,位于中国聋人儿童康复中心,是龙墨办公室的直接负责人。龙墨牵头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参与制定了多项标准,如适应标准、服务机构准入标准等。

"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力度,根据儿童听力损失程度,每年有近1万名6岁以下儿童受益于免费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仅人工耳蜗每年就为4,300多名听力受损儿童提供免费植入和康复服务。由于人工耳蜗价格昂贵,Long和他的同事们经常开玩笑说,汽车贴在孩子的耳朵上。

"国家援助计划的国际影响是巨大的。我们的中心是世卫组织在中国的三个合作中心之一,每年在中国举办活动,来自2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讨论中有一个问题:您想与哪个国家合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中国。"龙墨说。

一个不能少,20多年来她一直在为听力受损的儿童跑步......

2020年10月15日,一名聋哑儿童佩戴人工耳蜗,在湘西苗族苗族自治州康复中心天宇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参加听证会。

从项目援助到机构保障

从"十三五"开始,随着新制度的出台和资金的转移,残疾儿童康复不再是一种项目运作形式。从国家援助项目的实施到宪章制度的建立,这无疑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将为残疾人康复带来有力动力。

龙说,最关键的政策是国务院2018年6月发布的《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援助制度》,明确提出要实现0-6岁残疾儿童康复的全覆盖。2019年,各省出台了具体落实措施,实现全面制度化。

"康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绝大多数残疾人来说,能够养活自己、实现小康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条件就是康复。"龙墨说。

作为一名倾听语言工作者,龙墨感受到了政策的变化。"当我们过去做项目时,我们不敢推广它们,因为受益人的数量有限。现在,只要是学龄前残疾儿童就可以申请康复援助,做出强有力的宣传。"

龙墨认为,康复援助从有限的受益人范围转变为包容性政策,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现在,不仅出台了周边措施,儿童康复是免费的,市场也受到了带动。

这是因为市场已经看到了结果-患有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接受培训进入普及学校。此外,全社会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短短十年,人们从陌生到熟悉人工耳蜗,这是宣传的作用,社会文明的进步。

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两届会议期间的一年中,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报告了一项关于听力障碍儿童康复的提案。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转发后,家长们有一个信息:感谢国家的政策,我们赶上了好时光,希望国家越来越强。"看着这些信息,我流下了眼泪——家长们趁机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龙彦宏热情地说道。

数据显示,在脱贫过程中,已有700多万贫困残疾人脱贫,命运变迁。

莫龙认为,教育扶贫也是扶贫的一个方面,对残疾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她说,比如,河南有一个孩子,因为严重耳聋植入人工耳蜗,去年参加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列。多年来,许多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毕业的孩子都上了大学。"一个孩子去加拿大读高中,然后去了多伦多大学,他现在正在那里攻读硕士学位。看到这一点,我认为值得付出更多。"龙墨说。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帮助河北省南皮县。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专注于支持当地的康复机构。最初,当地康复设施的房间里只有两三名年轻工作人员。后来,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帮助当地专业康复人员。培训结束后,派老师到南皮现场考核。

现在,南皮县有专业的康复机构,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县内的孩子可以得到康复服务。

该中心还向当地捐赠了一些助听器。当中心工作人员开着听力服务车到村里为老人提供助听器时,很多人当场流下了眼泪。

对于未来,龙墨展望表示:"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农村振兴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要根据自身优势继续给予帮助,帮助当地长远发展。"

资料来源:政协日报(2021年10月14日第1版)

记者:顾磊

新媒体编辑:莫忧虑

继续阅读